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颜丹:不撒钱而感动中国的英国小伙托尼

2017年07月26日 9:10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

这两天,大陆某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文章介绍的那位从中国的“暖男”托尼正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他是英国年轻富豪,一个事业丰收的人生赢家,可他不顾亲友反对,卖车、卖房、卖掉公司”,“就是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做些”。

“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法国、德国、、西班牙、罗马利亚……他在巴黎做过义工,到意大利给流浪汉做过饭,给意大利、罗马利亚的孩子捐赠了价值1000万人民币的医疗器械与生活用品”,然而,当他阴错阳差的来到,看到一位向他乞讨的老太太时,他却迟疑了。最终,他并不没有按照老太太所期待的,施舍她一些钱。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他在一次讲演中回忆此事时说道,“我的习惯不是给钱,我比较喜欢做事情”。或许,这句话在不少看来,就是抠门儿,就是不愿施舍。然而,对托尼本人来说,这种不愿直接的施舍钱财,并不意味着拒绝帮助别人。恰恰相反,由于在中国邂逅了这样一位乞讨者,托尼竟义无反顾的留在了中国,他要做的是,“为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免费的餐饭”。

不解其中意味的中国人或许还会说,做饭谁不会?做饭能花几个钱?若用金钱来衡量餐饭,的确值不了几个钱。但难能可贵的是,托尼简单的想法并非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自此以后,他坚持每周日,在教堂外发,然后,一周三次……”这份持久的爱心却是无论如何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流落街头、忍饥挨饿、饱受歧视的中国人,“从他手里接过热腾腾的包子时,都绽放出了感动而满足的笑容”。而这样的笑容决不是靠施舍钱财换来的。

此时此刻,或许有中国人开始被感动、被温暖,但仍阻挡不了中国有关部门的提防和质疑。有人责问他,“发包子钱从哪儿来,背后有没有人?”“你来中国有什么目地?”尽管他后来被迫隐居山中,然而没住半年就被当地部门领导叫去谈话,继续责问他“你在山里做什么?”“你究竟为什么来中国?”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单纯的、不靠施舍钱财而为的善行就一定是别有用心、另有所图吗?那些原本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乞丐,面对好心人的施舍时,只要钱、不要吃的,岂不是更奇怪?这样的势利、见钱眼开,又是谁教会他们的?

更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在中国,这些势利的乞讨者还真培养出了一批“只给钱”的“”。同样是在这两天,陆媒报道了一位“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中国男人。“孝敬老人、帮助贫困人员、给受灾地区捐款,很多急需爱心援助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善事一做就是27年”。虽然他做的善事不少,年头也不算短,但这些善事基本都可以用“只给钱”这一项来进行概括总结。

比如说,他“每年回家过过年,都要和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一起吃饭,并且亲手给老人们每人发一个红包”;“出资100多万元在家乡全州建大型养老院”;“出资100万元,为村民们建起了一座移民新村”。比如说,“一次性捐赠50万元,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医学学生”;“又一次性向广西大学捐赠200万元,奖励那些起到榜样作用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为学校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这里的主题无外乎两个,即养老和资助贫困学生的问题。有人愿意做并不是坏事,但关键是,这类问题本该是政府的应尽之责,是能经由财政拨款来解决的。个人的善行又怎能取代政府的职能呢?从媒体的报导中,我们看到,上述的这些“施舍”都是在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后进行,岂不更让人起疑?政府指导也好、协助也罢,自己的位置没摆正不说,背后又是否跟人收取了“指导费”、“协助费”,也就更难说了。

而这位中国的“慈善家”所行的善事,不仅涉及养老、资助贫困生等社会保障领域,甚至还包括面临特大灾害的救助工作。在受洪灾侵袭之地一共有40户受灾群众,他现场给每户捐了500元;比较严重的,每户捐了1000元;在另一地“看到大片水田被摧毁,粮食颗粒无收”,他又捐出4万,还给这里的每户灾民捐助1000元。至此,“他带的10万元现金就此全部捐出”。照理说,受灾的问题应由“红十字会”以及当地政府来合力解决;如今,却由一位慈善人士来“全权负责”?这到底是他在喧宾夺主,还是说当地政府不管不顾?

有意思的是,若给这位仁兄的捐款行动加上一个准确的标题,用“没事儿撒钱玩”就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很难想像,困在洪水之中,饥寒交迫、甚至失去了至亲的灾民在接到几张应不了任何急的钞票时,脸上究竟会流露出怎样的表情?就算在一般的场合,“撒钱”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只是“摆阔”而已,跟真正意义上的慈善相去甚远。难道说,这位仁兄的“善”真的是明码标价的?非得要靠这一张张撒出去的钞票来计算、衡量?

与他“摆阔”相呼应的,还有媒体版面上登载的三张此人行善的照片。而其中,有两张都是他给老人捐钱时的合影。就这样,媒体还在夸他“做善事很低调,做人很低调”。如果说,只一味撒钱就是“低调”,那么开篇介绍的那位英国小伙岂不是“张扬”到家了吗?我们不知道,中国撒钱的这位仁兄所捐出的善款,在无官不贪的中国,是否真能做到专款专用?我们更不知道,养老、医疗、扶贫等这些对于政府来说,都被视为老、大、难的问题,是否真会因为一位大款的捐赠而有所改善?

相比之下,我们却看到,英国小伙托尼从给乞讨者送包子开始,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建造了第一个慈善厨房;从送食物、送棉被、衣服的“授人以鱼”开始,到帮助残疾人找工作而最终做到了“授人以渔”;从最初孤身一人到如今有11000名志愿者跟随在他的身后;这位坚持“不给钱”的慈善家,仅凭一颗爱心和切实的行动所成就的善举是有目共睹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就没有任何一件与土豪般的“撒钱”有关。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