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快了!半岛危局就要到临界点了 只等爆发

2018年02月02日 11:39 PDF版 分享转发

正如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一样,一个民族也极少能够选择自己的领土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地缘角色。这对一些小国来说更是如此,尽管少数幸运者可以遗世而独立,大多数却只能艰难求存于大国博弈的狭促夹缝之中。显然就属于后者,但其更大的不幸在于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冷战也已经落幕近30年后的今天,它依然为一个集蒙昧与残暴于一体的独裁政权所统治,时代的发展不仅未能为其带来一丝松动,反令其更加恐惧和疯狂。

对水深火热之中的朝鲜民众来说,这个不幸的故事也许快要结束了,但大国的博弈显然还将继续。

一、国际社会不应对朝鲜弃核继续保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朝鲜最近一轮导弹发射之后,中国应国际社会的强烈要求拧紧了供油管道的阀门,而美国也加紧了军事准备的部署,朝鲜的态度似乎因此而开始软化,通过俄罗斯向美国提出谈判的愿望,而美国的立场也似有松动,国务卿蒂勒森之前更一改之前“先弃核,再谈判”的一贯强硬立场,表示只要朝鲜不在谈判之前或谈判期间进行新的导弹试验,美国已经做好与朝鲜直接接触的准备。这真是“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危机在风雨欲来之际仿佛迎来了某种历史性的转机。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回到谈判桌面前的朝鲜会放弃其业已拥有的核能力吗?作为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制裁专家”,美国或许确实对其“极限压力”策略的效果相当自信,但毫不客气地说,以制裁迫使朝鲜解除装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魔鬼既已飞出瓶口,怎么可能再缩回到瓶中去?反核扩散之前较为成功的范例如南非、利比亚、伊朗,都只是刚刚踏入核门槛,并且这类国家也都准备在外交政策上彻底改弦更张,而朝鲜显然不是。特别是在目睹伊拉克和利比亚自行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后依然没有获得世界谅解之后,金氏父子愈加坚信:只有使成为既成事实外界才无能为力,相反倘若核武库不够可靠或规模太小反有被摧毁的风险。这一心理始终贯穿在它对外博弈的整个过程,而在今天,朝鲜也已经以极其顽强的决心,“赌上祖国的命运和尊严”,突破了这个危险而黑暗的瓶颈,它怎么能够再回头放弃呢?

“拥核是尊严和权力的绝对象征,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尽管堆砌一连串最高等级的形容词历来是朝鲜对外宣言的一贯传统,这句话对来说确是由衷和认真的,发展核武器不只是金氏父子的个性使然,更有其深刻的结构性原因。对土地贫瘠、资源有限的朝鲜来说,不开放就不可能发展,一个完全脱离现代文明的国家怎么可能获得经济上的成功,而金氏政权这个完全靠谎言、仇恨和恐怖来维持的集权时代的活化石,却只有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才能存在,任何缓和与开放对它来说都意味着灭亡,就像木乃伊遇到阳光和空气就会立刻粉化一样。既然不能通过改革开放为人们提供住房和面包,就只有将自己装扮成朝鲜人民的救世主才能维持其虚假的合法性,因此制造麻烦和恐怖不只是朝鲜外交谈判的方式,还是其政权生存的方式,而核计划正是其最重要的一环。几十年来,为实现核计划朝鲜上下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已成为其政权合法性的首要功绩和要挟世界的唯一手段,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朝核计划和金氏政权是完全可以划等号的。对此,难道国际社会能够置人类基本道义于不顾,反过来保证其对朝鲜民众万世不衰的血腥统治吗?

人们应该明白,朝鲜是将核武器作为其脆弱政权的“护身符”而拥核自重,而不是将其作为可出让的“筹码”来讨价还价。换言之,可以交换的不是核武器本身,而是核武器的使用,它是要以此迫使国际社会(主要是美国)承认其所谓的“强盛大国”地位,承认其政权的合法性并提供持续的经济援助,而它所要做的不过是暂时不再制造更大麻烦而已。

这次朝鲜主动提出谈判的要求,不只是因为国际社会的制裁空前严厉,更因为他们感到已经掌握了讨价还价的足够筹码——人们应该注意到平壤最近召开的规模盛大的表彰大会宣布核武装的胜利完成。如果这次谈判能够展开,人们将很快就能看到,朝鲜所了解的谈判和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会有多大的不同。

西方世界有一句谚语:疯狂的定义就是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今天的人们如果还对朝鲜弃核抱有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只会增强朝鲜的对抗决心和投机心理,从而更进一步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和代价。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早已看到了这个基本的事实,他说:朝鲜宁愿“吃草”都不会放弃核武器。看来,这位自斯大林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之所以能够在与东西方的地缘交手中屡出奇招并不是偶然的,正如《教父》中那句流传很广的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二、朝核问题的根本不在平壤而在中美之间

对朝鲜这样一个为抵制汉城奥运会曾不惜炸掉民航客机的政权及其为防止竞争而不惜公开毒杀其亲兄弟的统治者而言,任何道义的指责都毫无意义。问题在于,朝核危机如果从1994年美朝签订《核框架协议》算起已经持续了23年,即使从2002年美国与朝鲜针对核武开发问题再起争端算起也已有15年的时间,在这几乎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之中,朝鲜从未掩饰其核野心,而无论美国还是都曾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和实力阻止它的发生。但最后如果说有什么真正的变化,那就是朝鲜通过六次核试验和数十次导弹试验,在全世界忧心忡忡的关注之下,从一个仅有核反应堆的小国变成了拥有可能超过50件核武器的“强大国家”,如果朝鲜官方的宣示基本属实,就意味着它在远程核武打击领域甚至超越了英国而跻身仅次于美俄中法五大国之一。它不仅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像样的惩罚,还藉此成功地在中日之间打入楔子,四国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指责,中韩关系更因萨德的部署而跌入冰点。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只能是中美两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容忍乃至纵容了朝鲜的核野心。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美国之所以能够容忍朝鲜这个极端的政权从容获得自己的核武库,恐怕是因为美国感觉还没有榨干恐怖平衡战略最后的油水。朝鲜对美国历届政府及其亚洲追随者几十年如一日的高调谩骂固然不会令华盛顿感觉身心愉悦,但却为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在朝鲜的核武器真正威胁到其本土之前,它并不急于采取行动。正如美国前防长佩里在回忆录中所说,当初美国如果执意要将其核能力消灭在萌芽阶段,它并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并且也没有任何风险。可见,其所谓的“战略忍耐”,不过就是靖绥纵容,熟悉二战发生史的人们对此并不陌生。

但历届美国政府并非毫无作为,而是反复要求中国出面施压。这个“一石二鸟”的策略不可谓不高明,不仅无需自己买单,还可以破坏中朝之间脆弱的“传统友谊”,清除中国通过巨大牺牲所换得的现实影响力。当然,这个要求并非毫无依据,毕竟它自己成功压制了日韩两国拥有核武器的冲动,而以这两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而言,获得核武器毫无困难。

中国显然并不愿意这样做,相反它更乐意扮演一种超然其中的“东道主”角色,以“六方会谈”的方式调停各方。当年中央电视台甚至开通24小时连线直播,其心态可见一斑,尽管颇为尴尬的是它自己也是六方的一方。但六方博弈何止是一个政治上的难题,甚至还是一个数学上的难题,各怀心态的各方不仅难以达成一致性意见,达成的成果也不准备实行。朝鲜更充分展示出其虚与委蛇的纯熟技巧,吃透中国的心态以随时退出会谈为要挟直至最后宣称“永远退出”。

面对巨大的国际压力,中国反复坦承对朝鲜并没有外界所想象的影响力。这倒是实情,众多事实表明金正恩这位年轻的统治者对其传统盟友显然并未给予起码的尊重,最近的例子就是其经由俄国而非中国向美国提出直接谈判的倡议,而其父祖多少还会听取一点来自中国的建议。

问题是,且不论朝鲜战争期间中国的巨大牺牲,作为朝鲜唯一的盟国和几乎全部急需援助的输出国、贸易国,中国为什么缺乏基本的制衡手段?究其根源,中国对朝鲜历来有三怕:一怕金氏父子公开翻脸,二怕朝鲜政权无序崩溃,三怕由此引发的难民潮。近年来又增一怕:朝鲜核武库的核泄漏甚至直接攻击。正是这“四怕”,让中国深陷路径依赖的泥潭,不愿意彻底得罪朝方。

总之,正是美方试图榨尽金氏政权最后一滴利用价值的过度贪婪和中方对半岛失控景象的深刻畏惧,使得金氏父子从容应对游走于大国博弈的缝隙之中,获得了其梦寐以求的核武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核阴云与其说是平壤的冒险,不如说是中美两国的“心魔”。

三、解除朝鲜核武装最需要的是中美两国的战略决断

解铃还须系铃人,朝核问题终究还要中美两国携手解决。具体手段无非有三:中国主张的朝美直接对话、美国主张的“极限压力”战略以及未来可能的军事解决方案。

第一种选项似乎最为稳妥,但如前所述,六方会谈没有解决的问题两方会谈就能解决吗?在朝鲜核开发阶段无法达成的协议在其实现后反而能达成吗?除非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愿意承认朝鲜的核地位并为金氏政权的合法性背书——这不仅意味着国际核控领域的重大挫折,还意味着美国对其盟友的安全承诺成为一纸空文,从而引发包括韩日两国在内的无数国家的核冒险,从而导致战后整个国际安全体系的崩溃,显然,这是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不可能答应的事情。

至于美国政府当前所主张的极限施压方式,可以想象,尽管其最终确实能够导致金氏政权的崩溃,但这个过程绝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朝核问题不是“茶杯里的风暴”,认为只要捂紧盖子就可以阻止暴力的外溢是很不现实的,金氏政权的垂死挣扎将会更加危险,更难预料,这是一个消极同时也风险巨大的选项。

相对而言,军事解决方式反倒有更大的可控性。

首先,美事压力特别是斩首战略将严重削弱金正恩的抵抗意志及对国家和军队的控制能力。无论战争何时打响,金正恩都面临一个现实的威胁那就是美韩可能的“斩首行动”,这种威胁首先是心理的,将会给金正恩以巨大的压力,从朝鲜的公开报道看,金正恩在发射导弹后美韩的应对性演习期间转移到了靠近中朝边境的北方地区,而在金正日的忌日,他也未能一如既往地出现在安放其父祖灵柩的“太阳宫”。威胁同时还是现实的,将大大限制金正恩的行动范围和动员能力,也将削弱其在朝鲜民众和官员前精心展示的无所畏惧的英勇形象,并影响到其对指控机构的掌控。

其次,朝鲜不可能主动挑起所谓先发制人的打击。尽管朝鲜屡屡威胁要爆发其无法克制的怒火,但从来都没有发生过,除了个别零星对韩国军队的骚扰式袭击。原因很简单,朝鲜政权虽然极端但并未疯狂,它不可能主动发起一场注定失败并且一旦失败注定灭亡的战争。可以确定地说,在美韩军队的实质性军事打击来临之前,朝鲜先发制人(当然也包括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为零。这是朝鲜的软肋,也是金正恩政权的悲哀,为此他只能不断地玩弄边缘手法,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三,朝鲜实施有效抵抗和反击的可能性极低。除了核报复,美韩颇为忌惮的是朝鲜沿38线配置的大量常规远程武器,如果万炮齐发,汉城确实会出现可怕的景象,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应高估。朝鲜落后的指控系统很可能将会在美军第一波电子战中被彻底摧毁,其前沿阵地也会随之遭受毁灭性的空中打击,即便有个别单元在首轮打击中幸存下来,也不会有哪一个指挥官敢于在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中不惧审判而下达攻击的命令。更大的可能是朝鲜部队成建制地投降,甚至在第一时间越过“38线”以躲避美军的空中打击。

第四,笔者认为,战争将短期内基本结束,不会出现持续大规模的难民潮。独裁者从来都是脆弱和孤独的,萨达姆如此,卡扎菲如此,金正恩也不会例外。金正恩的统治不是靠信仰,不是靠忠诚,甚至也不是靠收买,而是靠恐怖来维持的。近来朝鲜又传出黄炳誓等高管被清洗的消息,究竟是金正恩为制造恐怖而策划的“冤假错案”,还是他们确有反抗行迹,外界很难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残酷清洗之后朝鲜高层早已如惊弓之鸟,土崩瓦解只待最后一击。当然,风险总是存在,但无论如何,朝鲜的核武库是一直掌握在金正恩手里直至其崩溃,还是在合适时机以果断行动占领控制更安全,答案不言自明。

总之,在笔者看来,解除朝核武装这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未必如目前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困难,朝鲜其实只待最后一击。这个问题可以主要交给军事家们来讨论了,而政治家最重要的价值是决断,并应及早思考危机过后的难题。

四、“后雅尔塔”时代的半岛格局如何安排是中美思想界和决策圈更应思考的问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朝核问题从属于朝鲜问题,朝鲜问题又从属于半岛问题,它们是结构性的,也是系统性的,只能谋求系统性的解决。

战后东亚最大的变化是中国实力的崛起——尽管韩日也同样获得了更为明显的发展,但毕竟不是大国。由此引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中韩两国的建交,这是对东亚“雅尔塔体系”的沉重一击。由此自然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朝美关系将何去何从?对金氏政权来说,这不仅关系朝鲜的外交空间,而且关系南北竞争的合法性和自身的死生存亡——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韩国政府显然要比朝鲜拥有更大的合法性,更不必说经济方面的成功。

但美国并不愿意效仿中国,这不仅是国内意识形态的制约,更是其东亚战略的需要,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迫切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以维系美日韩军事同盟的存在,而中国显然既没有多少热情也没有能力要求美国改变这一既定政策。为延续自身生存,也为突破中美双强钳制的既有架构,剑走偏锋也就成为朝鲜合乎逻辑的选择。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是真实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核武器就是东亚残留雅尔塔体系的“恶之花”,后者才是半岛所有危机最初的原点。如果中美两国当初能够对金氏政权的存废问题及早作出决策和安排,又怎么会出现当下如此被动的局面?同样道理,如果下一步不能达成一个合乎时代发展的基础架构,又有什么办法能够防止未来此地的生战生乱?但无论是美国对旧格局的迷恋还是中国对新变化的畏惧都充分表明:中美两国尚未严肃思考并准备结束“雅尔塔体系”在东亚地区的存在,尽管它在欧洲和其他地方早已寿终正寝。

形势比人强,历史会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无论人们是否已经作出必要的准备。

朝鲜半岛的“终局”在哪里?现在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有一点在笔者看来是确定性的,那就是独裁封闭的朝鲜政权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东北亚地区是不可能延续下去的,未来无论是在美国主导下的“自由民主”,还是在中国主导之下的“改革开放”,最终结局必然是走向南北统一,这恐怕的中美都难以拒绝的趋势。

而统一后的朝鲜半岛无非又有两种可能:一是纳入美日韩的既有安保体系;二是恢复中朝传统关系模式。

所谓“中朝传统关系模式”并不容易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朝鲜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保持一种紧密但相对独立的关系。历史上,这是一种名义上的藩属秩序,之所以说是名义上的是因为中国提供的主要还是保护而非干涉,这一秩序至少稳定存在了一千多年,直到朝鲜被日本占领并在其后为美苏划为不同的阵营。

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来说,中韩建交就是东亚地区由战后美苏主导并符合二者利益的“雅尔塔体系”向“传统体系”的一次阶段性回归。当然,时代的发展已经使历史上的藩属关系不复存在,但中韩建交25年来持续友好的大局表明,这种基于共同文化符号、现实地缘结构的传统秩序不仅并未丧失其生命力,还因两国见日渐增加的人员经贸往来而有所强化。

可能人事无消长,只是天时有变通。相较一个拥核的朝鲜,中美能够接受一个无核但统一的半岛吗?统一后的朝鲜是纳入现有的美日韩框架还是回归传统?大国之间如何实现实力格局的再平衡?这都是极富挑战性并将影响深远的问题。正可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中美两国各具优势的情况下,何去何从尚在未定之局,最终演变将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决断和行动力。

来源:FT中文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