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崔士方:习近平真把李克强架空了么?

2018年04月17日 8:48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崔士方

在过去5年多来,推行的官员放权改革举步维艰,为此专门召开了50多次常务会

中共财经领导小组升格为财经委之后,新华社近日发文回顾了2013年4月17日的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文章首度披露,这次会议明确了新一届财经领导小组的定位,是受及其常委会委托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政策决策的机构。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换言之,刚从胡锦涛处接手财经领导小组,即把小组从议事机构变成了决策机构。这是习近平以小组治国“架空”江泽民设立的“寡头分治”的会的一个官方证据。

不过,必须明确一点,小组治国固然可以将决策权收到习近平一人手中,但离真正“架空”政治局常委、委员的相应职能其实还有相当距离。

比如一直有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因为亲掌财经大权,把传统管钱袋子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架空了,所以引发习李不和。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只怕未必。

中共十八大之后,财经领导小组从此前的隐于幕后到走到前台,确实代表了最高层决策权的转移。

但如果看官方资料,习近平执掌的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从2013年4月17日到2017年7月17日,届内共开了16次会议,平均间隔103天,也就是说每3个多月才开一次,间隔最长的一次甚至有5个多月

而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每周开一次。在会议频度上,李克强“插手”财经的频度要远超习近平。

尽管刘鹤主导的中财办会议会比财经小组会议频繁很多,但仅为正部级的刘鹤,其协调权限尽管有比常规出超之处,但到底还是不能与李克强相比。

从会议频度分财经权力高下,与中共政治局常委的权力大于政治局委员的道理有相通之处。除了级别落差,政治局常委会每周开一次,而政治局会议每月才一次,个中的逻辑是“谁常管事,谁的权力就大”。

所以,李克强作为财经领导小组唯一的一名副组长,在决策层面,本身就在小组内有位居第二的话语权,加上执行层面权力不减,所以在财经问题上,李克强其实仍是有相当大的主导权的。

那么习近平可不可以通过提高财经会议的频度加强集权呢?这个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说不现实,是习各种小组头衔收聚一身,党政军皆管,一头与江泽民势力暗斗,另一头还搞军改、深改,实在非常“劳神”,提高频次,势必趴下。

说无必要,是因为对财经本身外行的习也只能靠刘鹤把关,下头呈报,上予拍板即可,“事必躬亲”实际并不给力。

更关键的一点,被视为“团派”的李克强是平民出身,既无太子党和官二代的人脉,为官一途也无拉帮结伙的恶评,习把大部分财经事务交办给这样一个无染指权力野心的“高管”,实在是正常不过的选择。

至于媒体观察到习李在中共两会同台时,习对李做报告“爱理不理”,李则“满头大汗”的画面,实在不能作为习李不和的可信证据。人若有所思走神时,会对环境变化无感,有的人临场紧张,则会浑身冒汗。镜头的“拉郎配”并不构成真实的因果关联,分析时局者当以此例为戒。

来源:来稿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