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吴惠林:高科技 VS. 高失业率、高贫富差距

2019年02月05日 12:12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

学者认为,美国禁止晋华电子的相关产品出口,这部分对于台湾本土的高科技与半导体厂商,可能会有转单效应。图为示意照。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去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度重申“数位经济时代来临,将在25年内再次改变人类生活的样貌,并带来更严重的与失业问题,需要政府与教育单位一起解决。”

其实,关于此种高科技与高、高贫富差距将长相左右的示警,早在千禧年之际已频频发出。但在“科技进步乃经济成长最大驱动力”下,相对地受到忽视。而且,科技进步可创造出就业机会的看法也大有人在,如何兴利去弊,一直以来都是个棘手课题。

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资通讯科技,虽然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与产出,科技发展所带来经济的果实却是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善用科技的个人与企业家,能快速创造财富,但是跟不上脚步的,却可能成为科技发展下的牺牲者。经济学者EdWolff早已指出,1983至2009年美国财富的增加全部集中在收入前20%的家庭,其中80%与40%的财富增长分别由收入最高的5%与1%家庭所享有。科技做大了经济的饼,但却有“赢者全拿”的结果,以至于所得分配不均。

Brynjolfsson与McAfee也早在2011年出版的《与机器竞赛》(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一书中,指出到2011年中,美国经济的衰退已经正式结束,2010年美国公司在设备与软体上的投资迅速地回复至其历史高点的95%,公司获利亦创新高,但是失业率却仍然居高不下。他俩认为造成平均收入与GDP增加,但中位数收入却降低的原因是科技发展太快,一般劳动者或组织,在技术、知识、心理与政策上没有办法跟上科技的发展,因而输掉这场与机器的竞赛。

就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科技的创新与使用常伴随着对劳动市场的冲击。譬如email的使用大量降低对邮务人员的需求、国道电子收费系统(ETC)的采用,使得台湾900名收费员需要转职或面临失业危机。部分英美超市或连锁商店早已开始使用自助结账系统,亚马逊(Amazon)为了因应快速成长的人力支出并提高运送作业效率,2012年以7.75亿美元并购了仓储机器人制造商Kiva System Inc。飞利浦在荷兰Drachten的自动化工厂只雇用其在珠海1/10的人力,以128具机械手臂日以继夜的组装电胡刀,根据《纽约时报》报导,其产线经理宣称透过这些精密的机械手臂将可以组装任何消费电子设备。

在过去,一般认为适合应用在记忆、运算与资料处理,但无法理解资料的内容与含意,也无法处理复杂性的图形与样式辨认(pattern-recognition)问题。在2004年出版的《新劳动力分工》(The New Division of Labor)一书中,以驾驶卡车为例,指出卡车司机必须凭借视觉、听觉与触觉来反应在车阵中遇到的突发状况,电脑不能模拟或推测驾驶人行为,这种复杂行为的处理不是电脑可以控制处理的。然而,在2010年,Google自动车以视讯相机、雷达感应器与光学定位测距感应器及其详细的Google地图资讯,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在加州行驶了1,000英哩,并在经过20万英哩自动驾驶测试安全通过之后,于2012年获得美国内华达州的牌照,加州也随后开放自动车上路。IEEE(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推估至2040年,路上有75%的车会是无人驾驶的自动车。Brynjolfsson与McAfee亦在书中以GeoFluent即时翻译软体为例,说明电脑早已可以处理复杂性沟通的能力。在科技快速发展下,电脑与人脑的功能似乎更接近,更多的工作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受到机器威胁。

不过,科技创新一方面取代某些人力工作,一方面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与商机。因为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与社团网络如Facebook等的流行,使得应用软体(App)盛行。早年就有估计,自2007年iPhone上市后,至2012年在美国创造出约46.6万个工作机会,而这个数字只是针对单纯的App公司,还不包括如电信营运商、Amazon、Google、Apple或Facebook等相关与基础设施公司。而电子商务与电子交易平台如Ebay与Amazon,亦使得个人或企业可以低成本创业,并利用网路无国界的特性接触全球市场。

虽然电脑功能日益强大,且早已有许多软体能赋予电脑学习能力,但人类的直觉、创意与应变能力是电脑所没办法比拟的。Brynjolfsson与McAfee早就建议,企业或个人应该善用科技,藉由机器提升竞争力,而非与机器竞赛,而“创新”为其主要的解决之道。企业需要以“企业家精神”,发展“创新”的组织架构、流程与商业模式,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科技与人力,以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过程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利润。

为因应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迁,除了如张忠谋说的应该透过教育或训练外,个人应学习如何应用发展中的科技,并应该学习取得在现在与未来不会被机器取代,与电脑互补的技能,避免成为技术性失业的一员,毕竟“求人不如求己”啊!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