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银监会管得住理财产品吗?

2013年04月28日 8:06 PDF版 分享转发

2013-03-29 16:57 来源: 经济通 作者: 陶冬

中国于3月25日发文,规范商业业务投资运作,激发了市场恐慌,银行股遭遇抛售。对于银行监管当局此举,笔者先鼓掌,再跺脚,既支持又有保留。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首先,银行近年出现爆炸性增长,在非标准化债权产品的设计、销售、风控等领域,均有失控的架势,而且此类产品透明度低、结构复杂,又处监管盲点,风险十分大。

据笔者观察,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多在向地府或开发商提供资金,违约风险不低。另一方面,大量民间资金被吸入非标准化债权产品,而且多数购买者并不清楚隐含的风险,许多时候银行销售在风险或回报上还有不实之词,一旦问题出现,势必引起社会问题,甚至金融动荡。

银监会出手规范理财产品,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至于此举能够降低多少金融风险,取决于银行的执行力度。银监会规定非标准化债务资产不得超过总理财产品的35%或银行总资产的4%,相信对市场有制约作用。目前此类产品大约占总理财产品的20%-30%之间,不过在中小银行中这个比例不少超过35%。如果说银行可以通过扩大总理财产品规模来绕开35%限制的话,银行总资产4%的限制是绕不开的。由于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大,银监会政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较大。

对理财产品的管束,在笔者看来,是对整个影子银行整治的一部分,由此产生出三个后果。第一,今后几个季度的GDP增长可能弱过预期。如今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几乎全部来自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对影子银行的约束,意味着流向地方政府的资金数量减少,由此直接导致基建投资的减速。第二,地方融资平台出现的违约潮可能提早到来。笔者原以为,由于流动性充裕、个人理财产品好销,2010年发出的信托基金、委托债权可以以发新债偿旧债的方式度过还债高峰期。一旦高风险理财产品受阻,今年内也许就会有一批资金链断裂的项目。第三,银行的盈利水平受压。市场已经箭在弦上,银行的利率类产品的利润前景较弱,几乎所有银行都在大力开发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此项监管一出,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盈利空间受到直接冲击。

银监会之所以要大力监管理财产品,概因其隐含风险。从集资手法到借贷对象,理财产品均存在着不规范和无视风险的地方。长此以往,对银行业的平稳发展,乃至对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均构成威胁。

然而,笔者认为整个中国影子银行爆发性增长,其实与政府对GDP的执着直接有关。去年影子银行空前繁荣的背景,是经济的不断下行。政府在呼吁民间投资不果的情况下,转向地方投资。地方财政早已入不敷出,正规银行又不愿意如2009年那样无条件借贷,中央政府不得已才容忍非常规金融的展开,放纵「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膨胀,说穿了就是给地方政府找钱投资。只要政府不放弃对增长的追逐,民间投资又无起色,影子银行其实难以禁绝。充其量,一鸡死、一鸡鸣。政府监管信托业,资金池便大行其道;理财产品受控,券商理财又在崛起。

理财产品失控,其实是表症,根源在于货币政策出现错位,经济又遭遇结构性瓶颈。储蓄利率被人为地拉低,长期处负利率状况,迫使资金出走,是乃理财产品繁荣的温床。政府需要地方投资,试图将民间资金注入其中,而且未将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合理地通过资金成本反映出来,于是地方政府大肆发行「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经济的瓶颈在于民间企业投资的消失,实体经济的弱化,迫使政府依赖地方投资。这些就恐怕不是银监会一纸规范可以解决的了。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