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国经济:贷款坠崖是货币政策之过?

2016年08月28日 17:08 PDF版 分享转发

2016-08-18 22:56 来源: 今周刊 作者: 陶冬

七月份全中国总共新借出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亿元,居民中长期增加4773亿。数据一公布,市场大哗。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除了房贷外银行业在七月份出现净回笼状况,这在历史上极其罕见。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七月通常是企业贷款的小月,承兑票据业务因为受到监管收缩而陷于停滞,去年巨额股市贷款又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基数,所以七月份数据有一定的失真,不可完全当真。但是这组数据的确反映出目前的问题,值得探究。

有效贷款需求才是问题。今年以来,虽然政策意向有过大的波动,人民银行的总体政策口径是偏松的,问题出在贷款市场,而不在政策。1)让银行有足够信心放贷的项目越来越少。民营企业见不到盈利,国有企业和地方平台弥漫着不作为情绪,银行找到高质量借贷客户越来越难。2)经济下行、产能过剩之下,银行对实业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十分审慎,这是银行的条件反射,是市场行为。这两点的共同之处,就是借款需求萎缩,直接影响银行贷款数据。

其实近来人民银行做了很多事情,只是政策重点放在流动性管理上,而非传统的、准备金率管理上。例如,债市利率持续大幅下降,近期发债的利率水平已经低过银行贷款利率,大型国企的资金成本大幅下降,甚至民企集资的利率也不像三年前那么疯狂了。同时央行的政策,越来越受到汇率的掣肘,象征意义大一点的利率、存准率一动便可能触发本币贬值压力,加速资本外逃。所以央行着重流动性的数量管理多过资金价格管理。

但是这些并不能解开中困局的核心--投资意欲低下。经济活动不景,借贷需求自然弱,央行再灌水,也是流向金融资产,而非实体经济,不仅帮不上经济的忙,反而在制造潜在的金融风险。发改委某部门建议“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在笔者看来,是官员们的传统思维模式,却非刺激投资的良方。

本届政府的经济政策始终以作主打,财政扩张几乎消失,国企改革雷声大雨点小,钢铁厂关了没有三个月又开工了,新型城镇化已经不提了,政策舞台上来来回回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舞姿。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实施逆周期货币政策无可厚非,但是政策扩张的乘数效应日渐低下,对实体经济帮助不大。七月信贷数据反映出的正是这种尴尬--企业和银行对贷款都没有积极性,剩下央行用尽洪荒之力。让中国经济重新走上自主扩张之路,必须重新燃起民间投资热情,在于开放利润颇丰的高端服务业,在于允许不同背景企业在竞争中成长。有了新的投资标的,借款需求自然产生。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