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分析师解读央行“全面加息”信号:货币政策已转向

2017年02月04日 1:20 PDF版 分享转发

在过年前“麻辣粉”(MLF)涨价之后,过年后首日,中国央妈全线上调逆回购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债市期现货闻讯重挫。分析师们语调一致:已中性转紧。

招商证券徐寒飞点评道,这是货币政策全面逆转的信号,意味着20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结束了。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也点评称,“本次利率上调是短期经济稳定、回升背景下,央行对于金融同业大幅扩张和天量做出的去杠杆举措,与2013年监管非标扩张类似,也确认货币政策已中性转紧。

九州证券邓海清指出,这表明央行货币政策从宽松周期逐步进入收紧周期,从隐性收紧走向显性收紧。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始于2016年8月末,央行开始提高货币市场的利率中枢和波动性,但是央行没有明确提高任何一个政策利率,体现为在货币市场隐性,而近期的上调MLF利率和OMO利率则开始成为显性加息。

华创证券屈庆团队更是早在去年末便已讨论过2017年加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了巩固金融去杠杆,加息周期在路上。”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则指出,此次上调反应出如下三重信号:一是抑制信贷增速过快(最关键),二是反映短期经济不弱,企稳无忧,三是金融去杠杆决心大。

SLF虽然每次规模小,但是频率高,更能体现政策意图,SLF利率的上调要比MLF利率的上调更有指导意义,尤其是7天期SLF利率,有可能成为未来利率走廊的顶。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央行提升各期限资金利率,最终是要向贷款利率传导,如果数次短期加息后不见成效,信贷仍继续高企,则不排除直接加息(即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也点评道,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走廊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利率就在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OMO)以及常备融资便利工具利率(Lending Facility)。因此,操作及工具利率的上调就应当被直观地解读加息。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不重要。

央行以借贷便利工具替代掉,实质上是一种流动性顶层的期限错配,这意味着央行更愿意创造短期资产(对应增加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而银行作为该操作的债务人,债权人缩短其资金供应的久期实质上会加速影响到债务人的资产配置决策以及风险管理策略(比如应对LCR以及NSFR等监管指标)。

控制信贷增速是关键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指出,在商业银行市场化行为驱动下,1月新增信贷或与去年规模持平,再创天量,与政策信号背道而驰,因此央行释放信号予以约束。

建投宏观固收研究团队指出,不论贷款增量的背后是因为需求的真实好转还是银行体系的提前冲量或是企业预期利率拐点带来的资金需求提前释放,在通胀压力走高和贷款放量超预期的配置下,央行可能也不得不预防性的通过利率的提升,来降低贷款的热度,毕竟当前央行的资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团队也指出,“继六个月和一年MLF利率提升后,逆回购利率全面提升,在地产价格泡沫、经济企稳、天量信贷和同业规模大幅扩张的背景下,此次利率上调反映央行通过紧货币抑制金融杠杆政策意图进一步强化。

接下来怎么走?

华创屈庆团队早在去年末便已讨论过2017年加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了巩固金融去杠杆,加息周期在路上。”九州证券邓海清也指出,央行的加息路径将为“货币市场隐性加息→MLF利率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

中信建投宏观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加息后,央行降准的概率提升。

结构性工具的基础货币投放途径带来的质押券不足和LCR考核的压力。当前(MLF+逆回购)/商业银行持有的利率债可能已经接近37%,而11月才仅仅30%出头。即便考虑到地方债、同业存单的可质押性,中小行,甚至可能股份制银行当前若想直接从央行手中质押换取基础货币也非常困难。而且在当前美元走弱、国内政策利率上行的背景下,当前可能是较好的降准时间窗口。央行可能采取的是,保证适当的流动性供应,但是流动性成本抬升的一个路径。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则指出,如果数次提高利率后不见成效,不排除真正加息(即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央行提升各期限资金利率,最终是要向银行贷款利率传导,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抑制信贷过快增长。

对于未来政策变化,东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也指出,短期不排除央行进一步调升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但还需观察经济基本面走势;不过仍难言是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因为贷款基准利率并未上调,短期可能还依赖逆回购和MLF等工具过渡。

全球货币政策共同转向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指出,全球制造业持续复苏,通胀预期仍存,就业市场保持强劲,为全球货币政策转向提供了支持,也是我国货币政策全面加息的基本面背景。

美国方面,去年12月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当前美国经济正逐步回暖,劳动力市场正接近充分就业,失业率处于4.7%的低位。欧洲方面,2月1日,欧元区1月制造业PMI终值公布为55.2,高于初值55.1与12月终值54.9,为2011年4月来新高。

从我国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12月房地产投资超预期,1月PMI数据继续向好,需求扩张生存加速,价格维持高位,这些都大幅降低了央行加息的后顾之忧。

来源:华尔街见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