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50位底层者的心声:共享单车是毒药

2017年02月11日 15:00 PDF版 分享转发

如果说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那么下半场的揭幕战大概就是挑起的。

2016下半年,共享单车当属TMT领域最疯狂的资本盛宴,从上海的陆家嘴到北京的五道口引燃后,蔓延到一线城市全境,再往下至全国延伸,数十家共享单车品牌纷纷杀入,硝烟四起。

50位底层者的心声:共享单车是毒药

你会看到每一个人都像特种兵战士,随时备好弹药上场,资金、时间、规模成了他们最大的焦虑。而当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这些战士身上的时候,有多少人关注到这场战争中相关行业人员的处境,他们正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他们背后的行业故事。

单车店师傅:“最好不要搞了,搞死我们了”

“共享单车把我们搞死了,现在什么生意都没有“单车店师傅吴喜(化名)抱怨道。

20年前,吴喜带着老婆来到了,一直以修车、卖车为生,当时单车还是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吴喜凭着学来的技艺在广州扎下了根,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共享单车这股浪潮直接涌到他家门口了。

2016下半年的一天,吴喜店铺门口突如其来的放置了几辆橙色的共享单车。当时吴喜不以为然,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单车出行,但有桩单车出来那么久也不见得掀起多大风浪,他料想,共享单车应该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可没想到的是,共享单车进入广州市场后,凭借价格便宜、停放方便、支付便利等优点迅速收割了大批用户,大街上放眼望去尽是共享单车,黄的橙的蓝的绿的,不管学生还是上班族,大家都在忙着扫码开锁。

共享单车高歌猛进,传统单车业生意一落千丈。曾经一天卖出去4-5辆单车,如今一辆也很难卖出去。单车店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袭击,“门口的野蛮人”厮杀正酣,单车零配件供应商、景区单车服务商亦难逃厄运。这不过一年半载的功夫,传统单车行业就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如今主要的经济来源断了,单车师傅们只能靠卖一些非主流款式的单车(如儿童单车、运动类单车)挣点生活费,但这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在中国,有千万家单车店正面临这样的困境。

“最好不要搞了!要被他们搞死了!”吴喜激动说道。

前一个月,一共享单车项目邀请吴喜等单车店师傅加盟,为他们提供运维(拼装维修单车等)支持,吴喜果断拒绝。成王败寇,大鱼吃小鱼,作为战争中的弱势者,最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加入对方,要么被淘汰出局。而师傅们做了第三个选择,继续观望。原因很复杂,除了运维利润低、维修难度大,师傅们似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不甘心。他们深刻意识到一旦加入,也许就真的回不去了。

如今,吴喜和其他师傅只能咬咬牙走一步看一步。

准备离开时,吴喜还在把弄着手中的螺丝刀,嘴里不停地嘟囔着那句话“最好不要搞了,最好不要搞了……”

听到这里,不免心酸。我多想告诉吴师傅其实这一切没有停止键,行业混战、资本狂进,在共享单车按下开始键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注定没有后退路。

“听说有个共享单车项目要做代驾这块市场,希望这一切不是真的……”一位卖代驾的师傅不寒而栗。

摩的师傅:“90%同行都不干了,能没影响么”

共享单车出现后,摩的受到影响是肯定的,但没想到如此的惨烈。

它的野蛮生长、桀骜不驯让城市管理部门大为头疼;它的经济便利给不少等待归家的乘客希望。你很难想象在的一二线城市,摩的正面临着“被人赶尽杀绝”的局面。

这几个月来,摩的师傅周遥(化名)面临了一次巨大变革。

一天接18单。

这曾经是周遥的极限。

如今这个数字变成了6单。这意味着,周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

“现在收入下滑了2/3,以前一天能赚两三百块,现在只能挣个七八十块。”自从共享单车出来后,周遥收入大不如前。

作为一名全职摩的师傅,往常周遥吃完早餐后,早早就开着他那辆擦得干净发亮的摩托车蹲守在各大地铁站、公交站拉活。中午时分,地铁站公交站遍布摩的师傅,各种招揽声车鸣声,仿佛菜市场般热闹。

但是共享单车出现后,摩的毫无抵抗之力。地铁口放眼望去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摩的司机,“共享单车出来后,生意变得很不景气,90%的同行都没有全职干这个了。”忙完一天的工作,周遥略显疲惫。

除了平时那些不认识路或是赶时间的乘客,现在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共享单车。面对巨大的冲击,周遥满脸无奈,“唉,现在生意都不好做了,可能年后会转行吧”。

全职师傅叫苦连天,兼职师傅也苦不堪言。“几个月前,听老乡说晚上生意比较好,就去试了试,下了班回去吃个晚饭就出来拉活了。虽然累了点,也能挣点钱补贴家用。但这几个月,生意大不如前。”兼职摩的师傅谢勇叹气道。

这是谢勇做兼职的第2个年头,除了白天在酒楼做服务员,他晚上基本都出来拉活,但拉活这事也不简单,为了躲避,谢勇都是等到9点才能在地铁站附近等客。

“以前运气好一天能接好几个,平均下来也能挣个四五十块,现在的话就只能挣一包烟的钱了。”谢勇叼着烟头,一边无奈答道一边招手揽客。

在这样的局势下,多数摩的兼职师傅表示还是会继续做下去,“因为我们做的是兼职,所以还好,只要能挣点钱,还是会做的。”

没想到,摩的,这个曾让城管部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仍顽强生长的行业,如今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调节下正迅速退出大城市的舞台,昔日的光芒俨然不见。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司机:“短途生意都让共享单车抢了,今年少赚不少钱”

说到出租车行业,它刚经历完一场腥风血雨。

的出现及其补贴大战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曾是主要出行工具的出租车差点遭遇灭顶之灾。2016年8月,滴滴合并Uber,历时4年多的战争终于消停,出租车司机们喘了口大气。料想不到,网约车刚恢复理性,共享单车又陷入了疯狂。

“以前经过地铁站,都能接好几个短途客人,现在都让共享单车抢了去……“出租车司机王杰(化名)说道。

这个冬天比以往还要寒冷,共享单车出现后,出租车司机面临的挑战又多了一分。短短几个月,短途客单受到了20-30%不同程度的影响。王杰苦笑道,“以前短途出行大家都会直接叫出租车,因为它方便快捷嘛,但现在更多人都用起共享单车了,你想想啊,骑半小时就5毛、1块,谁不骑……”

有人说,从2016下半年开始,出租车行业又遭遇了水逆,迷茫、无助、观望是司机们的现状。而共享单车给他们带来的挑战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共享汽车、无人驾驶……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临近过年,一位家在福建的司机无奈说道:“全家老小都等着开饭,本想着来到大城市机会多,但没想到这几年这行不断受到冲击,都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下去……”

滴滴司机:“我们受的影响不大”

“没想到,单车还可以这么玩。”滴滴司机罗峰笑着说道。

这位37岁的河北大叔,做了10年的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出来后当即加入滴滴,成为一名专职司机。

这已经是他做滴滴专车的第4个年头了。记得刚做那会,罗峰还不懂这一行的行情。接客也没有设置范围,结果跑到哪送到哪,5个小时就把广州市区跑遍了,250公里流水是378元,平台抽了60多元,到账只剩320多元了。这很不划算啊。慢慢的,罗峰摸熟门路后,一个月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但近几个月,包括罗峰在内的滴滴司机都遇到了一个问题,短途单少了。

不过罗峰透露,短途单虽然少了些,但滴滴整体上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与共享单车用户群体不同的是,多数叫滴滴的都是些白领群体,他们更追求整体的乘坐体验,而用共享单车的多是些为了追求方便、便宜的大众群体。两者用户群体区分度还是很大的。

共享单车枪炮齐鸣,滴滴司机险些受伤。从2016下半年开始,司机们就对外释放出不安的信号。有人形容,这场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就像进行到了“棒球赛的第14局”。

城管:“很多人一直非议我们,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扣押共享单车”

在资本的狂热追捧下,共享单车加速跑马圈地。单车的巨大投放量也让城市管理部门工作量加大。

一夜之间,共享单车涌现各大街头。“单车投放后,出现很多乱停乱放的问题,有些甚至都塞到我们办公门口了。没办法,只能一辆辆移到其他地方。“城管佳无奈说道。

在搬移单车的过程中,李佳佳共出过3次意外。最轻微一次是被单车砸到脚趾头,最严重的一次是搬移中,手被磨出血。李佳佳撸起袖子,展示右手胳膊上的肌肉,笑道“感觉自己都是个男生了!”

共享单车的快速兴起,对城市的道路通行能力提出挑战,对城市综合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试想,一个城市几十天内市区凭空增加几十万辆单车,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如今,李佳佳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堆放在办公室门口的单车摆放好,等摆放完毕这已经花了她半小时,接着还要巡逻一遍街道,整治占道问题。放眼望去,街道上、河边、商场门口都塞满了共享单车,姿态各异,有的直接被扔倒在地,有的斜靠在树边,有的单车被人践踏,还有的直接被扔在十字路口边。李佳佳和她的同事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将这些凌乱的单车摆放整理好。

“做这行,需要承受很多”,作为一个争议性的岗位,城管常常处在风口浪尖上。

曾有不少媒体报导城管铁面无情,遇到共享单车占道的问题,直接把单车扣押。李佳佳在工作过程中,也经常遭受一些异样的眼光,“比如说我们在把单车搬离到其他不占道地方的时候,有些人就以为我们是直接拖走它,甚至还扩散到网络上把城管丑化……”

面对这些非议,李佳佳多少有些委屈,“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去扣押单车或者说直接把它拉走,占道的单车我们多数情况下只是把它放在一个不妨碍地方的位置上而已。”

自共享单车出现以来,单车占道、乱停放现象及其严重,但政府方面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有效解决问题。

在投放布局上,圈地者们理应详细规划好每一个投放点,如投放更多单车到大学城、公园等公共交通不便利的郊区地带,避免市区投入车辆过多,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在停放点上,做详细规划、引导、宣传和教育,让城市少一点硝烟多一分和谐,如此才能实现共赢。

从城管积极配合来看,政府对共享单车还是持支持态度的。但究竟如何对单车进行规范化管理,政府和共享单车的团队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沟通合作。

校园代理:“很多东西还在摸索中”

在中国,有2500+高校,4000万+大学生,高校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张鑫西(化名),一个普通大学生,一共享单车项目的校园代理,目前主要负责该项目单车的宣传工作。

每天中午,张鑫西都会在学校的饭堂门口派发传单,传单内容大致是注册用户可享受一些优惠活动等,这样的工作在张鑫西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了。偶尔,他也会搞些小活动来吸引用户注册平台。

“其实平时还是比较忙的,一边忙着考试的事情,一边忙着宣传。”张鑫西说道。不过宣传这块却让张鑫西大为苦恼,“现在所有的运营数据都在公司。”由于部分城市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很多东西还在摸索中,张鑫西在工作中吃了不少亏。

在后期维修这块,张鑫西表示,每个高校都会有微信群,群里会有客服,车子如果坏了可以告诉客服单车号码,他们会过来维修。除此之外,运维人员也会定时定点检查。在一些地方,你会发现这些维修员大多选择在偏僻处就着小屋做起维修,似乎是不希望外界来打扰他们。

除了宣传问题,制度上也存在大问题,“现在运维的监管制度一团糟,基本是没人管的状况。运维人员一开始还会讲乱停乱放的归位,最近却乱到没人管。”张鑫西透露道。

最后谈及运营模式,张鑫西苦笑道,北上广运营模式都不一样,有些城市可能仅仅是在高校运行,它还不能骑出校门。可以说,平台现在还在摸索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个时代的开始必然会导致另一个时代的落幕”

利益受损者视共享单车为一剂毒药,让他们深受其害。利益既得者视它为出行中的一股清流,环保便捷又经济。这一次,我们对共享单车相关行业人员进行了采访,不可否认它的出现给这些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他们都表达了一个共识:

抛开利益,从个人角度而言,共享单车改变了不少人的出行方式,它的环保、方便、便宜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存在即合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在等着这些师傅,未来的潮水会流向何方,但他们仿佛都在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等待下一个落脚点。

一个时代的开始必然会导致另一个时代的落幕。从网约车到单车,我们相信一旦出现在群狼环伺的中国市场,必然引发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未来出行还有更多无限的可能性。

前一个月,一共享单车项目邀请吴喜等单车店师傅加盟,为他们提供运维(拼装维修单车等)支持,吴喜果断拒绝。

——这不是no zuo no die是什么,卖几年低端单车还卖出情怀来了?

不是情怀,而是去给单车修车收入只会比过去少得多,就算是低端车,在配件上的花销也比共享单车来的多,你觉得给共享单车维修能拿多少钱?零配件的油水完全为零好不好

首先共享单车不是什么新技术,就是资本的介入进而彻底改变整个生态,本来就是传统生态圈的服务产业,现在还在做这块的肯定都属于这一行的老人家了。你让他们去给单车公司修车他们没钱赚,教会了新人马上就会被一脚踢出去,横竖都是死,而且时间上都不会差太多,那你觉得人家思维僵化吗?人家只是没有能力改变路线而已

因为加入就代表失去了自主权,自主定价的权利,自主压制成本的权利,修车的利润源自于更换配件的成本,手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你自己修车可以忽悠让别人换这换那,推荐更昂贵和精致的配件。

修单车能用的东西就那些,配件完全统一,估计还会查看零件的折旧率,如果擅自换零件还会被扣钱,换你你愿意去做这种生意嘛?

给人打工不一定修的多给的多,一旦行业垄断了过去修10辆车的钱今天要修30辆车才能赚得到,而且还累,你觉得对于今天还在修车并且为数不多的人来说哪怕改行修电动车都比给人打工修单车更能养家糊口

我可沒見文中提到“加入運維某共享單車“需要放棄現在單車店的其它業務比如自己賣車修車。

所以我自然是理解為在現有業務基礎上額外增加一個運維,相當於多一條收入。

至於你覺得加入之後恐怕性價比不高,那就是你自己該權衡的事情了,但是無論怎樣做出選擇的是你自己,那你自己選擇不要這額外收入,反而想著要別人不賺錢、免得自己賺不到錢了,有趣。

这年头你觉得修单车还可以当外快来赚?

你有想过强制下指标的情况吗?不修满多少量连奖励部分都没有的情况吗?

你有想过推到你店里的时候说师傅不在然后顾客走掉的情况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这纯属瞎扯淡,一个人有能耐一边给人打工一边自己还开单车店给别人修车,你当修的和修汽车的一样,丢在你店里等几天来取?所有会推到店里面修车的都是急着用的客人好不好

你对于自行车了解的太少了,对于资本运作下的这种服务行业的现状也想得太天真了,你以为是打车司机白天开出租车晚上开滴滴赚外快啊?

你真的动给私企修车是什么概念吗?还铁饭碗,新的人教会了马上把这群老人家踢出去,修的是一模一样的车子,提供的是官方规定的统一进货的配件,年轻的人会修要你们这群老人家作甚?

你觉得运营都是傻子,只要要求维修的配件全部拍照备案上APP,然后上面的人对于损坏和折旧率审批通不过,换配件的钱扣在工资里,何况备件厂商还可能提供保修协议,我看你说是肥肉还是血肉

是啊,我又不是修單車的,當然不了解具體情況。

但是文中那位是了解的咯,所以他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最後自己得出“不加入”的結論,那他就該自己去默默承擔結果咯。

本來我就沒興趣跟也許了解也許不了解情況的你討論“文中不加入到底對不對”。重點是自己的決定帶來的後果請自己負責,而不是怨天尤人。

別人不偷不騙不搶合法賺錢,因為業務衝突影響了你的生意,所以你跳出來表示別人最好不做了?

實事求是的表示“我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可能還值得同情,現在這麼一副嘴臉就有點逗了吧。

爱迪生发明电灯,拉无数的蜡烛工人失业,为什么没有尸横遍野?因为那些蜡烛工人去干别的工作了呗。19世纪末的美国,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的出现制造了无数新的就业机会,技术革新造成的失业本身不可怕,因为技术革新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让它变可怕的民生保障不能相应跟上。

举一个很多人骂的例子,经过官方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官方说法是国企下岗工人80%都再就业,并不可怕。

共享单车兴起前,这种低端散户单车行的生意很火爆吗?

反正哪怕是我母校里只修/卖自行车的早就关的都差不多了。大学都这样,外面的生意只会更差

这一行早就不赚钱了,比起共享单车,私家车和电频车才是最大的敌人,但是骂这两个只会比骂算半个同行的共享单车更显得自己无能而已…

看到那家店主拒绝加入运维简直无语,尼玛给你饭吃你不吃,政府的公共自行车都是打破头参加投标才能进的铁饭碗啊。

更不要说共享单车这些肥肉运营懂维修成本不,送上门给你钱你不要

但是主楼也说了 拒绝了别人的邀请 抱着自己必死的生意(没听说bmw的自行车部门抱怨摩拜影响了他们的生意 想想为什么?)

那么这跟2017年还在坚持用胶卷摄像机一样可笑呀 想想柯达为什么死了

你不主动转型,那社会就教你转型……教到你转型为止……

这就是社会呀……

所以嘛,我不是说了吗,要理解人家为什么不愿意去给私企打工修共享单车的行为,人家根本没能力转型,能转型谁还修自行车?

我修车都是直接去捷安特的自行车店里面修,虽然当时觉得买捷安特的特装型自行车有点傻,但是现在好歹还有人能给我修

那个共享电动车只运营了一天就被政府叫停了。

电动车共享这件事情我觉得最好上面统一吹风以后再做

不是不能做,而是现在电动车产业是块大蛋糕,厂家太多,不像已经萎缩的自行车行业

强行让这么多人下岗的话那可比让自行车师傅没法养家糊口恐怖的多

只是因为和地方交通管理政策冲突而已,深圳近几年一直在限制压缩电动摩托车的使用空间,这时候跑出来个共享电动摩托车的企业,只能给城市交管添乱。

另外我看公安部放出的风声,对电动摩托车的管理限制也会越来越严格,要等同于机动车来管理,这样的话共享电动车市场的准入门槛就会大幅提升。

小区里的修车铺反正一直在经营,

自行车不怕没地方修。

搞死堵路摩的好顶赞。

卖自行车的店,现在主要集中在大学附近了吧。

而且都是按品牌卖了,将来会越来越正规。

市面从混乱到有序,就是这么美妙的感受。

其实只是利润少了而已,毕竟人家是负利润歼灭作战。受到点冲击也是正常的。不过短期内也就大城市的会被冲击比较严重,二线及以下城市还是没啥问题的。一线城市个体小经营者都有干不下去的趋势,也不是只有修车的困难

资本主义在中国温柔了几十年后开始认真了而已,未来要么是资本家要么是给资本家打工的,想凭个人技术个体经营的路已经越来越窄。

单车店不行,没出租车行业人多

要是靠单车吃饭的有出租车规模,现在就是各大城市宣布共享单车违法了

這單車店也是逗…自己選擇不加入分一杯羹,撐不下去了卻想要求別人放棄賺錢?

共享单车现在就和早期的网约车一样,处在资本烧钱阶段,传统单车销售会受影响是肯定的,别人亏本做生意,怎么干得过啊……

在深圳不论关内关外,周边人口密度稍微大点的地铁站口就会聚集很多非法载客的电动摩托车,政府、交警几年来三令五申禁摩限电,电动车也是一卡车一卡车地扣,但这些拉客的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去年下半年摩拜、bluegogo、ofo这些共享单车开始兴起了,非法拉客的电动车就一下子萎了,基本是奄奄一息的状态。关外地区甚至还发生了拉客的殴打摩拜工作人员的事情,可见共享单车对他们的冲击有多大。

看来是好事啊 消灭了摩的 交通压力少了不少

就是没地方修单车有点麻烦 不过淘宝一些工具自己修也不是难事

资本要扩张,只能委屈你们去死了

以前有个职业..

是照相馆里给黑白照片上色的

历史的车轮开倒车也就算了..

正向碾过来了你还想阻止就真是螳臂当车了

这车店大概不买高端车的

我认识几个单车店老板没一个抱怨的,当然人家好几年前就转型只做高端自行车了(超过3000以上的)低端的当然也做,但是只是带带过的啦!

当然事实上传统单车好几年前就不行了,所以意识到早的单车店基本全转行去做高端的了

来源:青竹朋友们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