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闷声发大财 “蒸功夫”背后的江镇包子产业

2017年12月21日 6:16 PDF版 分享转发

顺着“蒸功夫”的源头,一个叫“江镇”的小镇逐渐清晰。江镇人凭借20多年的努力,开创出江镇品牌。

铺老板在外地做了18年包子,他称早些年做包子并未赚到大钱。赚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这与香料香精店在江镇镇生根发芽的时间不谋而合。

江镇包子走向全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交之时,农民工开始涌向城市。江镇人也开始走出家门。

每天早6时许,安徽省安庆市怀宁002县道边,黄老伍、何世奇等蒸笼店开始传出劈竹、锯木之声,划破江镇清晨的宁静。

江镇,位于安庆市区以西的怀宁县,东南西北四条街连起了约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位修鞋的老者称,镇上有约4万人口。

江镇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龙门架。龙门架上写着“中国面点师之乡欢迎您”。

每日,在阳光还没照亮面点师之乡时,江镇镇北街一家早餐铺的面点师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我们每天两点多钟就起床干活。”早餐铺的老板娘称,这样的生活习惯保持了18年之久。

两个月前,这对年近六旬的老夫妇回到老家江镇,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年纪大了”,早餐铺的男主人的言语中,颇有几分落叶归根的意思。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交之时,是农民工涌向城市的一次高潮期。江镇人也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夫妇二人称,江镇人一开始也有进入工厂打工的,但后来逐渐在做早点上形成了规模。这样的出走以家庭、亲戚为纽带,一带十,十带百。1993年,他们放下7岁的幼子,开始到外地做包子。谈及出走原因,男主人称,“家里穷呗。”

包子利润流回家乡

对于在外做包子的人们一年总收入,有人说是四个亿,有人说是五个亿。

如今江镇的街巷上,少见破落的平房,更多的是外表光鲜的农家别墅。别墅的门里门外,则多是老者、妇女携着孩子,少见正值壮年的男人。

江镇上,如北街的早餐铺一样,在本地做包子、一类面点的人并不多。“都在外地做”,早餐铺老板称。

当地人称,全镇约4万人中,约有1.5万人在外地做包子,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哪都有江镇包子,每个人都有亲戚朋友做包子。”

黄老伍蒸笼店的老伙计笑称,女儿一年做包子的收入十来万。这还是江镇人说出的相对较低的数字,其他人称,有亲朋在外一年收入二十来万、上百万。

刘会平则是江镇镇的一段佳话,每每谈及做包子的收入,江镇人都会提起这位上海巴比馒头的董事长。“听说有香港老板出16亿买他的产业,没卖。”一位出身江镇镇的酒楼老板称。

在外做包子的人们一年合计收入,有人说是四个亿,有人说是五个亿,由于没有具体部门统计,这一数字只能是估算。

一位出租车司机称,有一年过年,安庆下雪,往江镇的交通不便。20多公里路,有江镇人出了800元路费。“他说,只要能回家,钱不是问题。”另有轶事则述,过年之时,县道上停着各地车牌号的小车。

据媒体报道,由于江镇包子、馒头的势力越来越大,2008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第三届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怀宁召开。借此,江镇获得“面点师之乡”的称号。

早餐铺男主人称,江镇的财富是发酵粉发起来的。

谈及香精讳莫如深

早年在外做包子的一名老板称,当时馅料用最好的肉做成。谈及香精,江镇人皆点到为止。

安庆市怀宁县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少有农家种植小麦。“种也是抱着玩的心态”,一名江镇农户称。

没有面食的习惯,却成了面点师之乡。江镇第一代出去做包子的北街早餐铺夫妇认为,早早地占领了市场,是江镇包子出名的一个原因。男主人称,做包子辛苦,起早贪黑,而且在起初的年头里,也并没有挣到太多钱,但为了养家糊口,出去做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钱挣得多了,也就是最近六年来的事”。

出身江镇的酒店老板称,好馅料也是江镇包子出名的原因。他称,早年在外做包子时,馅料都是用最好的肉做成,“吃起来才好”。

而江镇包子好吃的另外一个原因添加香精香料,江镇人谈起来则讳莫如深,皆是点到为止,不愿深谈。“肯定有人用,但不是所有人都用。”说完这话,酒楼老板则掐了烟,独自走开干活。而早餐铺的老板也只称,“反正我们不用。”

上海巴比馒头董事长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些东西好不好,我不好评价,至少,我肯定是不会去用的。”

有当地人称,不少在外面做包子的人并不会长期留在同一个地方,两三年之后,便会转移。这其中,便是有各地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监管的因素在其中。黄老伍蒸笼店的老伙计称,在外面卖的包子,他的家人是不会吃的。

蒸笼行当因包子兴起

这是一个由包子带动的行业。蒸笼通过物流向全国发货,“不如做包子挣得多”。

黄老伍一家由西邻石牌镇迁居江镇,做蒸笼生意已有多年。街上,蒸笼店有不下20家,与其他行业相比,店铺数量最多。这些铺子基本与黄老伍家一样,亲朋共同打点的家庭作坊。

黄老伍蒸笼店的老板娘称,一天下来,该店可以生产不同型号的蒸笼约40个。“卖给他女儿。”老板娘指着店里的一位老伙计,开着玩笑。老伙计也是黄家的亲戚,约60岁,有两个女儿。出嫁后,她们随着夫家“在外地做包子。”

这是一个由包子带动的行业。“有人做包子后,我们才开始做蒸笼。”老板娘称。蒸笼店一年算下来,收入有数万元,但“不如做包子挣得多”。

目前,这个由包子兴起的小镇,还没有因为香精事件受到波及。人们的生活,依旧平静。

“蒸功夫”多地被查

2010年9月武汉多家蒸功夫包子店被曝使用的肉来自没有任何证照的黑作坊,而黑作坊使用的原料是来源不明的问题肉和垃圾肉。为了把劣质猪肉变牛肉味,使用牛肉香膏等。

2010年12月沈阳曝光“福康蒸功夫包子”在馅料中使用添加剂,并使用“黑馅料”,并流入高校、小区等,随后副市长批示要求调查。调查发现41家包子店无证经营,后被责令停业。

来源:新京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