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周农建:切勿忽视“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影响

2018年02月13日 15:08 PDF版 分享转发

摘要:的经济谋士们也许需要考虑的是,计划,虽然因消化了过剩产能而有可能为中国带来近期的利益,但长远而言,则可能是以自己的资金和力量扶植了经济竞争对手,而“自挖墙脚”。

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北京于2013年开始倡议和主导的跨国经济带计划。其主要路线,一条是从东南沿海出,经、非洲,到西欧。另一条是从中国西北出中亚、西亚,经中东、东欧到西欧。

内部人士和海内外观察家认为,北京推出一带一路计划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目前产能过剩,国内市场已经饱和。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透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既可保持的持续发展,又可扩大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力,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

这种解释与官方宣传大致吻合。据官方介绍,一带一路计划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力图实现沿线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加安全高效,以形成更高水平的陆海空 交流网络。同时使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更有效的提升,建立高品质、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域网。以使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的深入,人文交流 更加的广泛,等等。撇开那些精致的修饰性语言,从官方介绍中可以看到,其中一个核心表述是“实现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所以,用直白的话来说,一带一路计划,其实就是用中国的钱和中国的基建队伍,为沿线国家搞基础设施建设。

迄今,对于一带一路计划,除了中国体制内一边倒的称赞性评论之外,外界的评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点:
一是认为,中国应当首先将自己的事情办好,而不是向国外撒钱。因为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均收入很低的国家,贫困人口多,许多地方尚待开发。有体制外人士甚至将之与当年中国为当第三世界领袖,勒紧裤带, “宁赠友邦”,而不顾国内民生,支援亚非拉国家的做法相提并论。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二是认为,向投资环境恶劣的贫穷和动荡地区投资,风险巨大,像沿线的南亚、中亚、东非等地区的一些国家,政治制度落后,欠缺民主规范,一旦政府倒台,中国大笔投资随时可能付诸东流。而有些地区,恐怖分子出没,伊斯兰极端势力、各种地方势力纠缠不清,在一条自己无法掌控、贫瘠纷乱的域外之路上投资注资,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三是认为,一带一路计划难以成功。该计划首先是以中 国本身的利益为中心,欧家和日本不大愿意加入,因为该计划对它们并没有好处。有报道指,一带一路计划近来在一系列国家遭受了由地缘政治或财经问题而引发的挫折。从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到匈牙利等,多项一带一路工程近来被取消,就是因为许多有关国家担忧,中国试图通过这些项目对他们加以控制,或因这些工程而受到来自欧美国家的压力。

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虽提出了一些质疑,但尚不难辩驳。

一带一路计划,作为一种向外消化过剩产能的现象,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外溢或扩张的表现,它至少证明了中国经济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外溢”的程度,是国家强盛的一种表现。从这样一点来看,显然,一带一路计划与毛时代那种纯粹出于政治动机,明明国力不济,却“打肿脸充胖子”,大搞毫无经济效益的外援有所不同。

当然,这种经济力量的外溢或扩张,恰巧与中国当局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力求在全球事务中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重塑“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雄心不谋而合。因而在一带一路计划的某些具体的项目中,兼有某些政治的考量,甚至被政治考量主导,亦是有可能的。另外,目前,由于中国当局对一带一路计划寄予了极大期望,因而以行政方式推行它,对之实行政策倾斜:凡是一带一路项目,在资金和项目审批上优先考虑,也不足为奇。不过,无论一带一路计划被赋予了多少政治意义,就本质和总体而言,一带一路计划还是一种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

至于说中国目前尚有许多贫困人口和落后地区,因而即便有产能和资金过剩,亦应先用于国内。这涉及到究竟是牟利性质的投资重要,还是福利性质的扶贫重要?是将“蛋糕”做大重要,还是将“蛋糕”分得均匀一些重要?这个问题确实是可以讨论,并最好是能求得社会共识的。

而关于一带一路计划所涉及的投资风险问题,会不会 “钱打了水漂”?这固然应当加以防范。大国间的政治博弈、恐怖主义、政局不稳、贫困无偿还能力,等等都可能造成投资失败。不过,凡是投资,总会有风险,譬如投资10个项目,失败3个,成功7个,亦属正常。

笔者要指出的是,撇开消化过剩产能的近期目的,效益和公平何者优先,以及具体的项目风险等问题,对于北京而言,倒是应当考虑一带一路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宏观的、长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快速提升,对的优惠政策逐渐减少,加上监管、环保日渐苛严,在国际投资家看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其他优势等正在快速消失。大批外资企业撤出中国,向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南亚转移。伴随着大批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的压力,经济增速一再放缓。如何防范宏观经济风险,这已经成了北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

从这一背景来审视一带一路计划,可能会有全然不同的评估与权衡。

像东南亚诸国和南亚的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等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政局稳定,人力成本低廉,通行英语,互联网信息通信自由,因而成了外资将产业从中国转移出去的首选之地。而即便是对于未曾进入中国的外资,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今天,这些国家也是取代中国的最佳投资替代国。

在全球资本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彼多此少,外资向这些国家流入愈多,其在中国的份额也就相应减少。所以,这些国家与中国有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关系。近年来,欧美日用消费品市场上“Made in China”的产品逐渐减少,而越南、印尼、孟加拉等国制造的产品日渐增多,即是明证。

不过,目前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因而制约了外资转移的速度。一些已经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或尚未投入中国的外国资本,虽然考虑到人力成本的低廉,而有向这些国家转移企业或投资新企业的意向,但在比较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之后,或者暂时放弃了,或者尚在犹豫等待中。

而正是因为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所以基建需求大。又因其政局稳定,有经济偿还能力,因而也就成了一带一路计划项目的最佳落地国。

由此不难看出,一带一路计划,对这些国家来说,无异于“借鸡生蛋”。而中国等于是雪中送炭、主动地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基建能力,帮人 “筑巢引凤”,为其修路、建港口、搞基建工程。待到其基础设施建得如同中国一样便利,而人力成本又比中国低廉,结果无疑将是:更多的原来还犹豫观望的外资,会加速从中国转移到这些国家。而即便是对于未曾流入中国的外资,在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其在引进外资上,也比中国有更大的竞标优势。

问题不仅仅涉及中国境内现有外资的外流,和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外资上失去竞争优势。当中国以政策倾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这还会导致中国本身的资本以两种方式外流。一是直接用于一带一路项目的资金,二是因一带一路项目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而吸引来的中国投资资本。而这些外流的中资,可能会脱离母国的监管。就像当年大量美国资本流入中国,名义上是美资企业,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对之鞭长莫及。中国人抱怨美国企业拿走了95%的利润,中国只得了零头,而美国人却抱怨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也就是说,这种海外中资,很可能会像那些海外美资一样,逍遥“法外”,“体外循环”。母国境内的工作和税收随资本外流而流失。母国仅徒获虚名而已。

切勿为中国目前尚有外资流入而盲目乐观,这可能只是因为迄今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比那些国家尚有暂时的优势,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因中国积极主动地帮助完善那些国家的基础设施而很快改变。

也切勿为一些项目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追求近利,亦需避免远忧。真有资金和产能过剩,与其用于“友邦”,资助竞争对手,倒不如用于国内扶贫开发,纵无近利,却无远忧。

国家之间有利益之争。纵然不说以邻为壑,暗中拆台,恶性竞争,也没有必要为人做嫁衣。更没有必要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和力量,积极主动地去加速“肥水外流”的过程。

总之,北京的经济谋士们也许需要考虑的是,一带一路计划,虽然因消化了过剩产能而有可能为中国带来近期的利益,但长远而言,则可能是以自己的资金和力量扶植了经济竞争对手,而“自挖墙脚”。倘若如此,则其计划成功,未必为喜。而反之,则可能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转自作者博客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