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没有空调风扇的古人 夏天怎么过?

2017年06月21日 10:33 PDF版 分享转发

没有风扇的古人,夏天怎么过?方法很多又有效!图为明皇合乐图册。(公共领域)

中国最早的〝〞——冰鉴,战国曾侯乙墓出土。(

最早的〝冰箱〞——冰鉴,战国曾侯乙墓出土。(微博)

明清时期的冰鉴,箱子多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箱盖上有通气孔。(微博)

披丝绸、穿麻衣〞,古人的服装材质比现代人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微博)

青白釉枕被称做〝玉枕〞,夏季使用很清凉。(微博)

小时候看古装剧,无聊的时候总是会想

古代没有空调风扇、没有冰箱、没有汽车……

还要穿那么多层衣服

夏天时可怎么过?

岂不要动一动便大汗淋漓?

后来,才明白确实是想多了

因为古人自有古人消暑的智慧,

比起如今的千篇一律,

不仅花样百出,还极富格调

将夏日过得有滋有味

首先,我们来修正几个认知误区

古代没有冰箱?

中国古老的〝冰箱〞——冰鉴很早就有了,其中战国曾侯乙墓曾出土过冰鉴。

中国最早的〝冰箱〞——冰鉴,战国曾侯乙墓出土。(微博)

冰鉴内有个方口的缶,缶中可以放新鲜食物或酒水之类,缶周围则是冰。取物时,有专门的杓子,也不需要将鉴盖全部打开,只要打开缶口上面那个小方形的缶盖即可。

冰鉴的作用除了保鲜盛冷饮,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

是不是很高级的样子?

中国最早的〝冰箱〞——冰鉴,战国曾侯乙墓出土。(微博)

到了明清,冰鉴的箱子多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箱盖上有通气孔。

锡可以防止冰水侵蚀箱体,箱底小孔则方便将冰水渗出,箱盖气孔则可以释放出冷气。

炎炎夏日,找一个凉意十足的房间,一杯冰镇美酒下肚,或是来些清凉味甘的瓜果,确是莫大的享受。

明清时期的冰鉴,箱子多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箱盖上有通气孔。(微博)

冰从何来?

每年冬天,官府就会专门组织凿冰,储存到专门的冰窑里,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这项事业,《周礼》便开始记载,管理人员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凌人。此后历代也都有专人管理此事。

这些冰除了宫廷使用,也作为官员福利的一种方式。

至于普通老百姓想用冰,可以到民办冰窑去买,只要你有钱。

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古代需要穿很多?

古代人的衣着虽以长袖为主,但是冬夏装的区别并不在袖子的长短,而是材质。

〝富人披丝绸、穷人穿麻衣〞,这些衣物的材质比现代人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

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2.6平方米的料子,重仅49克!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富人披丝绸、穷人穿麻衣〞,古人的服装材质比现代人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微博)

至于私人领地,就相当随意了。人们可以在绿槐浓阴下,坦胸赤足而卧。

在深深庭院中,人们可以解去束缚,嬉水采莲。

那普通大众呢?更不用顾忌世俗,怎么方便怎么来。

那就是:哪凉快待哪

于是,我们看到以米芾为代表一批文人躲到了深山密林中。

米芾在行书《逃暑帖》中写道,

大意是:热的实在让人受不了,还好找到了这片山。这里古树虫鸣,绿阴如盖,实在太舒适了,所以秋天到来之前,我就不打算出去了。

陆游、孟浩然们选择的是水边纳凉。

乘着夕凉,闻着荷香,消解苦夏的躁动。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陆游《桥南纳凉》)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不想走太远的,可以像陶渊明〝高卧北窗〞,等风来。

再奢侈点的,权贵土豪们给自己建个〝清凉殿〞,也就是古代版的空调房。

古籍里关于清凉殿陈设,有这样的记载:〝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

玉晶盘中装着冰块,有专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屋内的温度可以低得如下过霜一般。

没有冰的话,还可以挖井。有人就曾在一个纳凉房内,挖了七口井,上面放置镂雕的木盘,坐在屋里,同样暑气全无。

普通人家降暑的〝冷气〞,也主要来源于水井。在水井中放一口大瓮,作为保鲜食品的〝冷藏室〞;或者把食品放在篮子中,用绳索系上放在井下保存。

能降温的小工具

作为最常见的纳凉之物,扇子基本人手一个。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摺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视经济情况而定。

如果是文人墨客,持一把摺扇,在扇面上写诗作画,儒雅倜傥。

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

〝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用瓷器做成形态各异的瓷枕也是古人消暑的创举。瓷器表面那一层冰凉的釉,炎热的夏天枕在上面,顿生清凉之感。

李清照的《醉花阴》〝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里说的玉枕,就是青白釉枕。

青白釉枕被称做〝玉枕〞,夏季使用很清凉。(微博)

今人喜穿凉鞋,贪其通风凉快,然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已经用了同样原理来制作草鞋。夏天走长路,穿上草鞋清爽凉快,软硬适中,步履敏捷,两脚生风。

当然还有现在仍然广泛使用的凉席。

什么降暑吃什么

在古代,最初的防暑就是井水。到了汉代开始,出现了蜜水,就是在水里搀加上之类的饮料,非常受欢迎。

传说汉末枭雄袁术十分爱喝蜂蜜饮料。袁术死时正好是酷暑,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找不到蜂蜜。仆人端来一杯白水,袁术长叹一声:〝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之后吐血而亡。

冷饮在宋代发展得很快,而且种类繁多,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明清时,不少美味冷饮名品相继出现了,仅《红楼梦》中就有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凉茶及玫瑰卤子汤等记载。

关于吃食,最突出的例子便是。也别觉得杜甫整日忙着忧国忧民,他同样也是位资深吃货,关于吃的诗比比皆是,所以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夏日降暑吃食。

杜甫喜爱的夏日食品包括:

〝经齿冷于雪〞的凉面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的冷饮冷盘

〝落刃嚼冰霜,开怀慰枯槁〞,引山泉水冰镇的瓜果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的鲫鱼脍、香芹羹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的甘蔗汁

没有空调风扇的古人,夏天怎么过?方法很多又有效!图为明皇合乐图册。(公共领域)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书城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