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他用35年 把一个小脏摊做成全世界最便宜的米其林

2017年08月14日 4:53 PDF版 分享转发

在你的印象里,大概都是这样的

优雅的环境,吃不饱的精致菜品,动辄成百上千的消费,每次品尝过后都要回(肉)味(疼)好几天。而大排档呢?则完全是两个世界。烟熏火燎,人声鼎沸,满满的都是人间烟火气。你能相信吗?在的一家小脏摊上,人均10元竟然能吃到米其林餐厅的菜品?!这个奇迹,是他用了35年的时间创造的!

他叫陈翰铭,1965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家里穷,他从小就学会了给家人做饭,养猪养鸭种菜,听锅碗瓢盆的碰撞。日积月累下,他对食物和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15岁时,陈翰铭不得不放弃学业,出来谋生。他来到新加坡,没有考虑其它职业,而是一头扎进了这行。当时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穿上自己的厨师服。

15岁的他瘦弱得连锅都颠不动,只能打下手,在后厨洗菜、倒泔水…尽管如此他却是学徒中最勤快的一个,就是为了能站在旁边看师傅怎么做烧腊。出师之后他的“苦日子”并没有结束,常常在疲惫中睁开眼,拿菜刀的右手酸痛得抬不起来,但还是要打起精神开始一天的忙碌。危险也总是不期而至,陈翰铭已经不记得被烫伤过多少次,但尽管如此,他仍未放弃当初的梦想。

2008年,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开在新加坡牛车水的一个2平方米的摊位。陈翰铭想到自己是跟着的师傅学做的油鸡,因此给店取名叫“香港油鸡饭·面“。店里主打油鸡,顾客可以选择配饭还是配面。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平凡的油鸡,在本地人看来连主菜都不是,陈翰铭却说,只要调配出好的卤汁配方,油鸡也能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开业之初,陈翰铭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限量售卖30只油鸡,售完即止。可事实证明他想多了,虽然摊前人来人往,但他却连30只鸡都卖不出去。陈翰铭很苦恼,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终于他发现,自己的油鸡卖不出去就是因为“太正宗”了,忽略了当地人的口味和香港人的口味不一样,这里的人更喜欢口感偏甜、色泽偏深的油鸡。陈翰铭一点点改良油鸡的口味,用了一年时间,终于从无人问津做到了回头客络绎不绝。

为了保证10点准时营业,陈翰铭每天5点半起床,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自己的生意,自己不看紧,谁看紧呢?”陈翰铭这样说。在油鸡的制作上,陈翰铭用30多年的时间,研制出了自己的独家秘方。鸡要选肥瘦适宜的嫩草鸡,用清汤慢火细炖,20分钟后取出,放在冰水中。取出后晾干,上色。

将调制好的酱料一层一层地涂在鸡身上,使酱料逐渐渗入鸡肉中。酱香味与鸡肉本身的鲜香完美结合,诞生了全新的美味。

在油鸡的制作过程中,最难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最后的烤制。而陈翰铭对于火候和时间的把控已经像呼吸一样习惯成自然,每只鸡都拿捏得刚刚好。

用来搭配油鸡的面条和,陈翰铭也毫不含糊。在港式传统手擀面中加入碱水,使面条更筋道弹牙。米饭是用进口的泰国香米做的,米饭中加入熬鸡用的清汤和特制的酱油,再将切好的油鸡块铺在上面,这一盘美味,拿什么都不换!

为了吃上这样一碗油鸡饭,每到午饭时间,食客们通常要排队2小时。而陈翰铭也用每天17个小时的工作,回馈顾客的热情。

此时的陈翰铭生意兴隆,但他内心还是有些许遗憾。他时常想起初入行时一位前辈告诉他,作为一名厨师,能获得的最高褒奖就是米其林的认可。陈翰铭一直认为,米其林之于自己就像太阳一般遥不可及,他甚至都没吃过一次米其林,更别说奢望得到米其林的认可了。

可是谁能想到,有一天米其林真的邀请陈翰铭参加米其林指南的颁奖典礼!陈翰铭懵了,反复问美食密探:“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即使美食密探对他说“我们的评比只针对你的食物,而非环境”时,陈翰铭仍是难以置信。直到上台领奖的一刻,陈翰铭才确信,自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年过半百的他,就像拿到毕业证的孩子,捧着证书开心地笑着。典礼结束后,陈翰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店里为明天的营业做准备。“明天会有更多的顾客,不能让他们等太久了”,陈翰铭如是说。如今,陈翰铭店里的菜品仍没有涨价,还是保持着一贯的接地气。但在米其林的光环下,却是“一饭难求”。据说,每天开业前一个小时就会有人来排队,甚至还兴起了“油鸡饭代购”,一次打包120盒!

曾经门可罗雀的小店,如今已经成了名满全国的热门餐厅,但这一切对陈翰铭都没什么影响,他所专注的,仍是每一口出自他手里的味道。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平凡而伟大!在卑微的现实与遥不可及的梦想之间,只隔了用心和坚持。将平凡的日子过成诗,用心对待每一餐饭、每一件事,不为得到他人认可,只为接近心中理想的模样!

来源:综合新闻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