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大稻埕乐与怒 年货大街传统与新型冲击

2018年02月15日 10:51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郑仲岚

走进位于西区的大稻埕,逢年过节的游客总是将此挤满。

走进位于市西区大稻埕的迪化街,一股中药材与干货清香即刻扑鼻而来。冉冉白烟与线香环绕当地寺庙,对于老台北市民来说,这是再也熟悉不过的过年光景。

不过,近几年来到大稻埕办,传统的景象被夜市的摊位占据。蔡陈婉婉说,许多老一辈过世后,店铺被出租。让这边的过年味感觉更像观光夜市。

昔日过去“买干货,”就要来到大稻埕的历史,随着这十几年来网路的快速发展,也遇到不少瓶颈。近几年“网路办年货”兴起,不少年轻人与小家庭喜欢网路的方便与习性,“一键下单,家中收货”,让传统的老街区商业型态出现变化。

世界最贵的八种你的年货篮中有没有

过年:老市场的过年滋味

M503航线争议让台商春运返乡“难上加难”?

图片版权 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近几年年货大街也搭上网路直播风潮,连中国大陆网站也请网红担任直播主持人。

一度面临没落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根据台湾雅虎奇摩提供给BBC中文的资料显示,2018年的“电子年货大街”业绩,比2017年年的农历年成长3成。其中年轻人最爱网路上办的年货,第一名居然是资讯产品,随后是家电用品。而最热销年货产品居然是“自拍神器”。

对比过去老一辈的“年货”,不外乎都是干贝,虾米,鱼鳔等海鲜干货,或是各式点心糖果,现代的年轻人则是喜欢用网路,购买时髦的电子商品。传统与现代一辈认定的年货,似乎也出现差距。

事实上,大稻埕老街过去除了网路冲击,也有一段不短的黑暗期。大稻埕从清朝时代开始因为靠近淡水河边,100多年来都是商业中心。但从90年代起,台北市快速朝向东区发展,商业高楼林立,经济重心东移,商机与工作渐渐失去。

1895年创业的当地点心老店“李亭香”,第五代阳向BBC中文回忆:“小时候每年过年期间都忙不过来,我在厨房帮忙削萝卜皮,削到我一度对过年充满恐惧”。

青春期对于家中生意反感,国中高中的李佳阳选择住校,大学与工作也刻意远离台北。直到90年代末,偶然回到大稻埕,才发现没落之快速令他难以想像,“很多人都搬走了,年轻人一辈都离开了”。

图片版权 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大稻埕传统年货多办大袋装,以秤斤论两出售,通常年轻人对此都摸不着门。

年货型态转变

1996年年,时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开启“年货大街”计划,希望藉由年货促销促进当地经济。起初在2000年代,收到不错成效。然而,进入2010年代后,电子商务逐渐成熟发展,传统年货大街又再度面临挑战。

根据台北市商业处提供的数字,2013年的大稻埕商店街依旧有近100万游客与15亿元台币营收。但在2016和2017两年,来客数则减低为87万与84万,呈现逐渐下滑。有媒体认为,“科技买年货”,让传统的年味渐渐消失了。

除了市区开发快速,新的一代也渐渐对传统年货印象不再大稻埕当地老店,祖传三代的“李日胜”第三代少东,正好同名的李日胜则说:“认真办年货的老一辈在下降,取代而之的是伴手礼的比例增加”。

李日胜认为,“年货”其实一直都存在,它只是在年轻人中转化成“伴手礼”的形式。纵使他们想方设法,希望年轻一辈可以接触干货与药材,但当初年轻人还是对此疑虑。

为什么今年过年将成为电子红包的盛宴?

你问我答:过年无法回国怎么办?

你问我答:2018年过年返乡路

图片版权 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大稻埕传统老店李日胜,将传统袋装年货改装小袋包装附带说明,并大力改善店内的传统陈列。

“传统的年货,都是散装大包麻袋放在地上,年轻人不好意思问,甚至连踏进店门都不敢,觉得太有距离感”。传统街市习惯秤斤论两,很多年轻人没有斤两概念,“有时看到干贝一斤3000多块,他们就吓跑了,其实用量根本没这么多。怎样让他们愿意踏进来,我们下了很多功夫”。

最后,李日胜店铺这几年抛弃过往的方式,除了将店面进行翻修改造,也改用以公克计算的小包装出售干货,符合现代小家庭需求。店员也会在顾客购买后,不厌其烦地说明干货的泡发与煮食方式。

同样,老字号李亭香的第五代李佳阳,也是从20年前就力主进行店铺改革:舍弃了很多卖不好的西式糕饼品项,专心做口碑最好的中式糕饼,将店面重新改造历经长时间的家庭革命,李佳阳至今仍深有感触:“那段时期真的是相当辛苦”。

图片版权 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创业120多年的老店李亭香,则是由第五代李佳阳重新打造店面,企图让老店找寻新生

面临网路挑战

挑战一波接着一波,网路年货的崛起,同时也成为老店在新世代的关卡李佳阳对此则说:“网路年货图像再怎么漂亮,毕竟是透过萤幕去传达,还是冰冷的。但大稻埕充满各种香味:中药香,食材香味与饼的香味,它是种嗅觉冲击,而且这边有着百年以上的洋房建筑物,它有着老旧与新创意的结合”。

李日胜店铺则是这几年运用网路的便利,开始营运起自家网路商店第二代的老板娘王丽苹说:“很多网路的东西都是主打便宜,但我们就锁定高规格食材,逆向操作网路市场。有些信任的老顾客,知道我们的品质,就会安心地从网路下单”。

同时,李日胜也与台北市商业处合作改造店面,将其改为明亮,动线好的空间抛弃传统塑胶袋,采用高级的包装:“实体店面是展示,让客人有好的购物空间外,让客人也要安心”。这几年下来,顾客开始稳定回流,年轻一辈开始愿意接受传统年货。

台湾来鸿:每到过年倍思佳肴美馔

两岸政治无共识台商过年联谊出席减少

中国年青一族回乡过年发现农村生活大不同

图片版权 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台湾已故作家郭雪湖的名作《南街殷赈》,里头描绘着当年大稻荣的荣景。

再找寻社会连结

“食物消费与在地连结是息息相关的,网路的兴起固然会改变人的消费习惯,但科技只是反应一时社会形态,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会自己找到新的连结模式”。东吴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专长食物消费与认同的何撒娜向BBC中文网如此说明。

何撒娜说,网路购物的繁盛,只是在科技进步的当下,个体化与疏离的城市中成为一时主流。然而,人类终究需要社会连结,传统市场正是创造连结的场所,一旦面临挑战时,老店会再自我进化,重新拉回与人的交流。“我不认为目前的网路购物型态让传统市场受到很大挑战”,她说。

面对现在客流量回稳,李日胜希望可以将店铺变得更精致,成为专卖传统干货与冷冻海鲜,而非传统杂货式店铺。李佳阳则计划,推出更多传统作饼课程,让台湾与国外旅客可以体验大稻埕当地的制饼文化。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消费模式也在不断自我进化,仍有不少传统店家愿意坚守自家产品,同时用新型模式重新开启与下个世代的连结。大稻埕飘香200多年的食材香,虽一度无望,仍有不少人试图让其出现一道曙光。传统年味依旧没有消失,而转化成别种形式持续飘扬。

来源:BBC中文台湾特约记者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