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人生 真正能救赎和治愈我们的 不是时间而是自己的觉醒和明白。

2020年07月02日 11:15 PDF版 分享转发

仔细观察,其实这个世界上,有高人,也有普通人,还有精英,每一个阶层的颜色不一样,生活方式也就自然不一样!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说”曾经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每年春去春来,花开花谢,大自然生生不息。地球人来人往,长寿者如彭祖,短命者如同殇子,生死相间,人类生生不息。

据统计,每天都会数百万人离开这个世界,让生命归于沉寂,让一切归于原状。每天也都有数百万人出生,他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在数百万家长欣慰的笑容里,带着哭声,他们降临到这个世界。

生之前和死之后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在漫长的时间当中,我们所拥有的,不过是生死之间极为短暂的一刹那。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只是曾经寄居在世界的一个过客,在寄居之时,我们对这个世界尽情装饰,我们对这个世界进行雕琢,按照自己喜欢或者厌恶去选择塑造生活的样子,或者被生活塑造成某个样子。

人生无论结果如何,都只是这样一群寄居的人,不断地做些奇怪的事情。最终,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过客却没了过客的从容。

小时候我们就读过这样的一句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只是曾经一直不明白这句诗的真正内涵,直到现在,才渐渐懂了一些。

懂了什么呢?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客人。虽然我们常常以主人的身份自居,用主人的身份去改造我们所处的环境,但是我们并不拥有,我们只是经历。

也许你会迷糊,我买了房子,难道房子还不是我的吗?我买了车子,难道车子还不是我的吗?

我会告诉你,你买了房子,法律会规定,你拥有了房子的使用权,也就是说,你可以随意使用那100多平方米的空间。

但是这样就是拥有了吗?未必吧,房子的使用期是70年,70年之后,它就不再是你的,他可能会被拆了,然后会有一个新的房间出现。

当你只能在回忆里找到那一套房子,你还会觉得他属于你吗?或者,百年之后,你离开这个世界,它如果属于你,你能带走他吗?你带不走,他会迎来送往,对住在里面的人表示欢迎,任何人都是一样。

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房子于你是过客,你于房子也是过客。这个世界也是这样,每天的太阳,都会迎接无数新的生命,会送走无数生命,每一个生命似乎都拥有他,但也都不曾拥有他。

我们只是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一阵子,做了一些事情,看了一些风景,仅此而已。顾城说:你说,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瓣,一片片地凋落。是的,为了避免一切结束,你避免了所有的开始。是的,我们不能因为最终都会失去,就不去热爱这个世界。正如我们不能因为生命终有一死,就选择不生一样。

做人谁不追求富足的生活呢?可是,追求人生富足的生活大有学问。古人云:“贫而不学不富,富而不学不贵,贵而不学不久。”可见,要追求富足的生活要从学习开始,人只有爱上了学习,就能增强知识和学问,使自己谋生的本领更强了,如此才能使自己够富足起来。

重要的是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人的谋生本领,还能够从学习中少了物质追求的欲望,多了精神追求的享受,以学习为乐,以读书为快,这样就能知足常乐。说:“知足不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知足者富,小富则安,小爱则满。这不是不知进取,只是做人的良好心态,更是做人的智慧,这才是很多人心中的一种理想生活。

追求富足的生活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好心态,就会盲目攀比,那就永远不会知足,有的人有了一百万还想赚到一千万,掉进了“钱眼”,无法自拨,苦恼不安,透支了身体,钱有了却没有快乐、也没有幸福。一个人能够快乐,在于自己的心态,要知晓知足才是富。知足是一种心态。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没有豪华的别墅,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小屋便是幸福;没有万贯家财,家人和睦健康便是幸福。人的物质生活很好满足,也不好满足,好满足是知足常乐;不好满足就是人心太贪。做人知足常乐就有做到两点:保持清醒头脑,只讲物质享受扩大了欲望人生没有快乐。

人需要物质享受,这也是人生存之本能,可是,做人又不能没有精神追求,没有精神的追求,就会沉迷于物质享受中不能自拔,物欲是难以满足的,人一旦掉进物欲享受之坑,就难有精神快乐和幸福了,做人要知足,这个知足就是物质生活要知足,不能被名利所迷惑。

我国人平均收入只有3万元,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可是有的人一年近10万元收入还不知足,做事还不尽心尽力,这就是没有知足之心。想想,还有那么多人收获月只有1000元,你的干劲就要倍增,这就是知足常乐,人心的满足就是对物质享受的满足,知足了,也就快乐了。消除攀比心理,做人要有精神追求才能够快乐自己。

有的人之所以不能知足,就是攀比心理比出来的,有的人比高不比低;比上不比下,如此之比是一种不正确之比,也是消极之比,自然比不出快乐,比不幸福。

过去有一句话是:”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严要求。”就是说做人要不比生活享受,要比干好工作,现在人更讲究实惠,但不管怎么说,做人活着既要有德,也要有知足的心态,做人没有品质,没有境界,钱再多,物质再丰厚,也难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有句话说得好:“心态不好的人永远是弱者”。

知足者富,得闲是福,这八个字既平实,也很有内涵,两者相互联系,互为作用,得闲不是没有事儿可干,而是人心不被物欲所累,心中想着发大财、发横财,做人总是打自己的小九九,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损人利已,如此之人就没有闲时了。做人只有保持一颗清净之心、宁静之心,吾日三省吾身,如此才能消除浮躁心态,少了一些物欲的诱惑,多了一些宁静,没有了物欲之累,诱惑之苦恼,人活着就轻松了许多,也就快乐了几分。现代社会人们之累、人们之苦,并不体力之累、体力之苦,而是心累,心累就是物质欲望过高了。

清代诗人有诗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知足的人才能有闲时,不知足者是没有闲时的,满脑子是赚钱得利,满脑子是物欲享受,满脑子是各种诱惑,弄得人精疲力尽,想入非非,如此哪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呢?

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生就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而“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生死之间,怎么把生死之间这个短暂而仓促的过程过好,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

如何去生呢?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于前者,我们是过客。对于后者,我们是主人。过客需有过客的从容,主人需有主人的样子。

只是,在过客和主人之间,我们常常容易失衡,于是,过客没了过客的从容,变得面目狰狞;主人也没了主人的样子,反而成了奴隶的姿态。

实际上,这也是人一辈子都在努力平衡的两种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两种关系处得好,则万事大吉,处不好,则痛苦、纠结、烦恼便一股脑儿来了。

在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外界两种关系,几乎都是同时出现,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和外面不同的时候,他就有了自我。随着那个自我不断变得清晰,这两种关系就不断变得明显。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发现人和狗的差别。他会发现,他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外界的界限随着心智的成熟不断清晰。

我们和外界的关系,是复杂的,因为外界不仅仅是那不会说话的物质世界,更有有血有肉的人的世界。

父母亲人、朋友同事、陌路相逢的人,他们会对我们形成很大的影响,他们会对我们形成要求和期待。

但我们终究要明白,我们的一生,只能自己去完成,他人爱莫能助,他人无能为力。父母有他们的生活,子女也有他们的生活。我们不能为了他人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我们而活,所有的生命,都是为了自我完成。

诚然,有些人看起来是一直为了他人活着,可那不也是一种自我完成吗?人生是一场修行,他人是我们必要的修行。

关于外界,关于物质,我们终究要明白,物质于我们而言,无论多寡,都是身外之物,他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一些变化,但不能让我们的生命产生变化!因此,任何对于外物的执着,本质上来说都是生命的无明!

与外界的关系和与自己的关系,很多时候往往都是一回事。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如何,进而就会被投射到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上。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对自己的认识不同,生活就有了不同的样子。有些人把生活过成诗,有些人在营营役役之中过完自己的一生,有些人规规矩矩一辈子。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用过客的身份去描述关于生活的样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生活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并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因而生活也就未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而是按照某种“世界潮流”来进行。于是,自己和世界,就在一种暧昧的关系中。

何为暧昧?就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而今,我想说,让世界的归于世界,让自己的归于自己,活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样,当我们生命到头的时候,不至于在回头的时候,发现一生是一笔“糊涂账”。

当你于这个世界兜兜转转,历经千山万水,跨过人山人海,看惯了缘起缘散,最后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你发现,你的生命并没有因此而浪费,并没有任何遗憾。

天地间,一过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任何时候,我都敢对自己说,我问心无愧,对任何人任何事,我都做了我该做的,他们的归于他们,我的归于我。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

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智者摇头。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亦可水滴石穿。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既然水几近于道,那么人们通过水究竟能学到一些什么道呢?对此老子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水的特点是往低处流,因而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谦逊柔和的美德。自古以来就是谦受益,满招损。保持头脑清醒,为人低调,处世稳重,实有莫大之福。

我们应当如水般顺应自然,善于选择地方。每个人的才能、个性、价值观都不一而同,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适合自己的事情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更要像水一样愿意居于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做别人不想做、不敢做的事。找准定位、甘于付出、敢于历练,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水不但能流,也能静。水静则聚而为渊,渊深则能容物。渊清则如镜,镜明则可以鉴察万物了。庄子说:“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náo)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天道第十三》)因此通过水我们又可以学习到涵养心性、开启智慧的法门。

心善渊,即我们的心灵要像水一样清澈平静,思维像深渊一般深远而难以预知。就像在如今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我们要避免不良风气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和安静,坚持内心正确的价值观。而思维的深远,则需要不断去经历,提升自己的阅历,用更深远的思维去思考,预见未来。

大自然的水滋养了万物,可是水既不居功自傲,也不待价而沽,完全是无私地沛然而出,可以谓之真正的仁爱。因而通过水,我们可以学习到:在帮助他人时,我们要出于至诚的友爱,而不要盛气凌人伤害他人的自尊。

水与万物无争而容纳万物,我们与人交往也应如水一样,对人亲和、包容、友善,不论是对比自己成功的人,还是弱于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泰尔一向推崇尊重每个人,用爱和善意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坚冰,拉近彼此的距离,寻求更友善的相处、合作方式。

水是非常有信用的,潮涨潮落总是依时而行,并无偏差。因而我们要学习水的信用,做到说话算话,有信用。

一诚天下动,一诺抵千金。言诺必践,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人无信而不立,不讲诚信的人,是难以获得成功的。所以泰尔家人们,无论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品销售中,还是与商业伙伴的合作中,都需谨记以诚待人、以信立业!

在老子看来,真正的政治就像治水一样,水若是治理好了,就自然会依着渠道而行,灌溉大地,通利舟楫,一个生产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安定的社会也就造就出来了。所以老子说“政善治”,政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正确的战略架构,一种合理的制度设计,一种适宜的发展方向,只要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了,政治自然就搞好了。因此老子说“政善治”。

我们要拥有百川归海、把握大势的气魄,不断通过学习和努力,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以领导人的气度、胸怀包容他人,以领袖的品质要求自己,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处理事情,牢牢掌控局势。如果暂时做不到领导者那般强大,就从管理自己开始,条理清晰的安排每日工作,把自己的事做得无可挑剔。

老子的哲学是办事讲方法,干事讲能力的,反对不讲科学不切实际地一味傻干蛮干。水是大有能力之物,所以老子主张学习水的能力,做到“事善能”。

水在何时何地,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流到田里,可灌溉庄稼;流于井中,能予人解渴。我们也要像水一样,善于发挥才能。不管事情是难是易,都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才能,学会简单化和间接化处理事情,并投入最大的精力,把每一分才能用到合适的地方去,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

朱熹有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méng)艟(chōng)巨舰(jiàn)一毛轻。向时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水是按时生发的,枯水季节和丰水季节泾渭分明。因而有道之士必须讲究应时而动,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实现成功了。

水在冬天成冰,春季流动,这是随时而变;水无论注入什么容器,都能与之完美契合,这是易地而变。而水遇热会蒸发成气,但遇到冷流,又会化而为雨,这是见机而变。所以我们要像水一样懂得变通,会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在机会来临时,则要当机立断的抓住。

水有很多的美德,但是归结起来说就是两个字“不争”,不争而能成事,自然也就是无怨于人,亦无悔于己,这就是老子所提倡所追求的做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为人处世若拥有水一般的智慧、纯净、诚信、友善、知机、达变,那世间会更为和谐美好,成功也将更不同凡响。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崇高的、博大的、非凡的。面对涓涓细流、滔滔江河、平静湖面,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水是乐观的。水在走下坡路和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但不会停滞,反而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波涛汹涌,一路欢歌,那一朵朵浪花就是水豪迈的笑靥。

水是进取的。当水冲出低谷,路遇障碍的时候,她会呼啸而上,经过无数次冲击,扫平前进的道路。当水被分散成点点滴滴的时候,她会以顽强的毅力把物体凿出洞来,直至川流而过。

水是顽强的也是智慧的。当水流一时无法逾越障碍的时候,它会寻找新的路径迂回前行,把路障甩在身后。

水是喜欢发展创造的,不喜欢过平淡的日子。当水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保持相对静止的时候,水不会安于现状,她会借助风的力量,掀起波澜,激发活力,释放能量。

水是活泼的也是讲秩序的。水在人类设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不会为追求绝对的自由而旁溢斜出。水清楚地知道秩序是保持整体实力、向前推进、到达既定目标的保障。

水又是有开拓精神的。当水在人类铺就的道路上走到尽头,水不会迷惘、不会安歇,她会探索前进,到处找寻需要滋润的生命。

水是清纯的。无论混入多少泥沙和污垢,水在奔流向前的漫漫征途上,哪怕经历千年、万年的斗争,她也要甩掉泥沙,荡尽污垢,保持高洁的品质。

很多人都想成为高人,成为主宰世界,主宰自我生活的逍遥自在的那个人,但这部分人,根本摆脱不掉自己的生活颜色,高人的梦想也就成为镜花水月!

普通人世界的颜色:五颜六色。花天酒地,歌舞笙箫!拉一帮所谓的朋友载歌载舞,无聊闲暇的时候刷手机头条,看肥皂剧。

他们的价值观,被电视,媒体,网络所引导,所渗透!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思考方式。不喜欢独处,看书,阅读,思考。喜欢热闹,蹦迪,刷剧,聊天。普通人的生活总是在打发好无聊的时间!

精英阶层的世界颜色:白色和黑色。精英阶层是那种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努力追求,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的一类人!电视剧《天道》当中肖亚文的,就是一个职场白骨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渴望什么,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着!

同时他们也会享受生活,快乐生活!知道工作的乐趣,生活的滋味!中产阶级大部分都是这种精英阶层的代表!

高人的世界底色:灰色《天道》这部电视剧中丁元英这个角色给观众呈现出来的印象:孤独、孤傲、孤僻、寡言、冷漠、无情,醉心于空灵、纯净的音乐,当这些人格品质全部套装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不难预见到这将会给世人营造出他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

简陋的出租屋,他一待就是一年。除了一日三餐外出溜达,他不出房门。但是丁元英独居一室,心无旁骛,安静地读书,研究思考“文化属性”问题。另外一点,丁元英通过网络,不间断地关注股市与市场。只有有网络,就可以和外界不断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丁元英接下芮小丹抛来的扶贫任务后,精心设计并指导实施了一个“杀富济贫”的宏大计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需要独处,安静的思考反复的推演,反复的推敲!

这也.就是高人的独特的世界底色:灰色永远在思考,只有思考,独处,才能看透一切,看明白一切!高人的世界底色,就是孤独。而孤独。是一切真相的终极源头。

尼采所言:“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一个层面,都必须要给自己独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但凡得到生命脱胎换骨的人,都会经历一次又一次深入骨髓的孤独和寂寥。当你在内心深处打开自己,反求诸己,往内在挖掘一切一切的答案、真相,你的世界从此也就与众不同!

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招数,不是策略,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些迅速获取财富的人,到底掌握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财富思维方式?

一切尽在天道高人思维。决定命,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性”即天性、自性,本源生命的性情。把心“立”起来,不断生发出智慧,创造自我的过程,也就代表着未来自己的命数。

“格”即人格、风格,后天改变自己对人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所塑造出品质,独立人格,也就代表着自己的运气,即运数。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是指人一生是照本宣科过着重复,不求上进的生活,过着平庸的人生。还是通过自我创造,挖掘潜在能力,不断探索人生风采。两者的区别,不同性格就会造就不同的命运。

“自性”是了解自己、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并承认着它的存在性,就会活得“真”,人活得真才有力量。

“人格”是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人人都喜欢自信的自己,讨厌自卑的自己。当人不了解自己时,往往内心会生发出不舒服的性情。接纳不了自己生命中的一切,就包容不了外在人事物。所谓,格局就是心性空间大小问题。

生活中,我们都说要交一个知心的朋友。可我们从来没问过,自己知自己的心吗?老子说的“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空间体,它是虚无的形态。“虚”在古代代表空间的意思。就好比,房子的空间有多大就能装下多少物。而人的“心”空间有多大,就能装下多少人事物。

人要想住在舒服的房子里,就要有选择性放置自己喜欢与需要的物品。同样,人心空间,也要有选择性放置自己喜欢与需要的人事物。没有哪个人喜欢住在满是垃圾的房屋里的,同样人内心装的是什么,外在的相就会表现出什么状态。

“相由心生”,这个相包含了人的念头、思想、语言、行为、相貌。人生来就有独立的思想,但,随着成长环境的限制,他人思想与言语影响到自己。如果,我们不能坚守内心真实的性情,慢慢就失去了自己,做了别人。

顺着别人的思想与言语,过着别人的生活,走的也是别人的路,人生一定也是别人的。唯有从外在人事物的视线中回归到自己身上,向内探索真实的自己,人也就活得越来越通透,自在。本质,回到道体,做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是无法得到别人心的,只有“同理”别人,而不是同情或者可怜别人。“同情”是只有情没有爱,不了解别人就无法给出正确的爱,给出的情未必是有效帮助到他人。而“可怜”别人,是抬高自己,降低他人的心性,有命令的性情存在着。给出的爱是高高在上,视别人低于自己的行为。

拥有“同理”心,应用在生活中,对所有人都平视对待,没有谁比谁高,谁比谁低。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用自然规律来说,天地之间有高低之说,天上会下雨,到了地面上就成了水,水气上升就会形成雾,雾气一转变成云,又能下雨。

我想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天高地深不可测,对吗?“高”没有标准性答案,“深”也没有标准性答案。如果我们抬头看不到天的高度,自然低头看不到地的深度。何来天比地高,地比天深?

一个人觉得自己高,能给出别人高不可测的感觉。一个人觉得自己低,能给出别人深不可测的感觉,这才是高低的真实性。

看不到边的天际才是天空,看不到底的深渊才是谷底。样,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都是拿着自己的惯性思维去衡量身边的人事物,给他人带上“道德”的帽子。太自信的人拿自己的长处看别人的短处,太自卑的人拿自己的短处看别人的长处。

“惯性思维”对不同的人来说,对待人事物也是不同的。修远,从小有个习惯,看身边大人做事不同的状况。在我们家附近有个河渠,每次村里的人要上集市,都要骑车走这段路。为何男性骑车上渠道不需要下车就可以上去,而女性骑车上渠道需要下车推上去,到了平路再骑车远去。这个问题,问到父母时,给我的答案是女性没有男性有力气,所以要下车推上去。

为了求证这个结果,我在刚学会骑自行车时,亲自骑车上渠道实验。果然我是骑不上去,但下渠道也没有那么容易,通常把自己率得鼻青脸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多次尝试上下渠道骑车实验。

人只有长大了,在社会这所大学中经受身心磨练,才会明白上山下山的惯性思维。想要轻松上山,要懂得利用时间来积攒力量。想要轻松下山,要懂得利用空间来掌握速度,也叫时机。

古语云:“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说明的是上山与下山的思维体系。人生成长不懂得张弛有度,进退有序,会无端消耗人的生命不说,想要做的事也不成。老子怎么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自然的法则,难道不正像弓拉开一样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抬起来一点。用力太大了,就加以减少;用力太小了,则加以补充。

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就好比谈情说爱,物质条件比较单薄的男孩子要去追求外在漂亮物质的女孩子。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男孩子会追得相当辛苦,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全用在女孩身上,对方未必满意,到了谈婚论嫁时,更是囊中羞涩,拿不出。

自己觉得全然付出的爱,其实,只是拿外在物质来交换而已,这样的爱情能持续多久,就算结了婚,婚姻又能持续相爱的情感多久?反之,女孩用青春美色去获得爱情与婚姻又能持续多久?

“初心”代表着人生的种子,种下之后,是否用心浇灌培养,是人生的果实。本质,人生所有一切都是因果关系。

人生来就有原始冲动,喜欢美女帅哥,但是人的自身条件会无形限制。本质,就是让人了解自己、认知自己。人生来资源就不同,不同的是人人更加看清自己,珍惜自己拥有的,对想要的靠自己努力创造出来。

拿“道德”去绑架别人拥有的资源,视自己无道。用拥有的资源去“道德”绑架匮乏的人群,视自己无德。人只有在自身条件或者说能提供价值上才可以媲美,本质,人生来不完美,需要后天修炼自身。

事实上,世界上80%的人,需要后天修炼自身,创造自我。“道”的力量是虚无空间起到作用,用无变有的转换。可人类的眼睛会让人迷失本性,失去自我,拿一切“有”来作文章。于是人分三六九等,外在一切“有”才能弥足自身的缺失,这是人活得“无明”结果。

世间万物,各有本色?人的本色体现风格、彰显品格、展现人格。巴顿将军说:“不能以本色示人的人成不了大器。”只有不褪色、不染色、不变色、珍视和保持本色,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老子怎么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人要懂得修德于自身,其德行是很“纯真”的。做的是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风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修德于一家,他的德行就会“游刃有余”。既能养育好子女,又能赡养好父母,家庭人际关系处理很和睦,夫妻关系也很和谐。所谓,男主外,女主内或者男女双方彼此主外又主内。把家风修养做的很到位,不断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得以亲养。

修德于一乡,人的德行就会无限增长。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心有勉怀,不忘记生养之恩的乡土之情,就算外出务业,事业有成。也会想着为家乡做点贡献。本质,心里能装下一乡的人事物,自愿付出责任与担当。

修德于一邦,人的德行就会充沛富足。这里的“邦”在古代代表邦国的意思,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一个省就可能是一个国家。所以,为一个国家自愿承担责任,就好比军人一样,德行甚高,其个人与家人,甚至家乡人都会感到骄傲。

修德于天下,人的德行就会普及天下或者说遍行天下。这样的人才了不起,心里装的是天下人,能把天下人当成自己一样对待与爱护,他的德行将会远古流长,让后世之人铭记于心,成为他人的标杆。

无论修哪种德,本质,先修于自身,从自己做起。拥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是修身的必备条件,内心能装多少人事物,人才会通过成长增加自身的实力,这里面不单有外在物质与资源,还有头脑里的智慧,能够驾驭所做事的能力。

道深德厚,是亦道亦德的不断放大,称为“思想”与“格局”的演化。人要想成长自己,必先心里装下能装的人事物,上天才会赋予自身成长的时间与空间。想要做多大的事,就要修炼多大的本事,即驾驭人事物的能力。

用自然法则来说,海之所以是海,是承载多大多重的海洋生物与水容量。湖泊之所以是湖泊,是承载多少湖泊的生物与水容量。河流之所以是河流,是承载多少河流的生物与水容量。

有谁见过,鲸鱼可以生活在湖泊与河流里的?哪艘舰船可以行驶在湖泊与河流里的?同样,人的德行跟海洋、湖泊与河流的承载力是一样的,载体多大,就有多深厚的德行,就会享有名誉、财富、物质、金钱、情感等等。

人的天赋不同,所提供的价值也不同,本质,人的根源不同。鱼只能在水里游,不能在天上飞,更不可能爬上树。鸟只能在天上飞,不能在水里游,但能停息在树上。所以,天地自然万物各有自己天赋本能,所提供的价值也不同。

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寻得自己的根源,开发出独具一格的天赋,去创造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活得自然有意义。

不会游泳的鱼,不算鱼;不能飞翔的鸟,不算鸟;不能创造自我的人,做不了自己。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质,人生存的本能,生活的方式可以与道、天地媲美,也可以说,我们的自我创造能力大于自然万物,也就是人存在最大的意义。

天道有自然秩序,所以,自然万物能和谐相处;人类的自然秩序,却需要人类自己创造出和谐体系来,即,老子说的道法自然。

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救赎,因为时间帮助我们学会了淡忘,放下,原谅,释怀等等。但我觉得,真正救赎我们,治愈我们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的觉醒和明白。

觉醒靠的是悟,而明白,则需要不断的解剖自己,了解自己。可见,想要,就得不断领悟,自我了解,自修自渡。

不断领悟,自我了解,自我成长,人生需要沉淀,生活要懂取舍,沉淀后的人生,会更加通透而干净,取舍后的生活,会更加精致而简单。

沉淀靠悟,取舍也要靠悟,悟透了,你自然能够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于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人生有得有失,有聚有散,有喜有悲,有好有坏等等,我们只有认清现实,看透事物本质,悟透人心人性,明白自己,我们才能想通,看淡,放下,活得自在。

不过,人生最难的,就是明白自己,因为我们都身在局中,难免被局所困,看不清自己,我们只有跳出自己的局限,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了解自己,是自我成长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走好这一步,我们才可能完成人生的一次次自我救赎。

自修自渡,自我救赎。世间皆苦,唯有自渡,而渡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自修,因为只有自修,方能自渡,而自渡,方能自我成长,自我救赎。

自修,修的是什么?首先是修心,其次是修行。修心可以养性,可以渡心;修行可以养身,可以渡人,渡自己。

修心,需要经常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流,正心正念,不忘初心,守心自暖,砥砺前行;而修行,则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正言正行,有原则,有道德,有操守,有底线。心修好了,行修好了,人生的劫难,自然都可以渡过去。

人有千千结,才有千千劫,劫,可能是自己的心结所致,也可能是自己的行为所致,所以修心修行,才能了结渡劫,自我救赎,重获新生。自我救赎,就是渡自己脱离苦海,了结因果,得到解脱,收获自在人生。

人生路上,我们难免会犯下一些错,错过一些东西,留下或多或少的后悔和遗憾,所以,我们都需要不断成长,自修自渡,自我救赎,以求心安。

做人要明白,成长的本质,就是自我救赎,将曾经看不淡的看淡,放不下的放下,忘不了的淡忘……最后,让自己得到解脱,得到救赎。

人活着,可以不成熟,但不能不成长,因为只有不断成长,我们才能不断的完成自我救赎。

或许,成长的过程,伴随着诸多痛苦,需要战胜诸多苦难,但成长后的自己,一定会变得更好,也会越活越好,得到更好的救赎。

一次次的成长,一次次的救赎,就会有一次次的突破,这种突破,会打破你曾经的思维局限,让你活得更通透,更明白,也更自在。共勉!

来源:青苗随笔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