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年青人对六四问题有另类观点 能否薪火相传受关注

2019年06月04日 20:25 PDF版 分享转发

参与六四晚会的年青人,近年来愈来愈少,学生组织明言不会参加,他们指发生在大陆的事情与人无关,令「平反、薪火相传」划上问号。(李弘音了解过 新一代的心态)

1989年6月4日、无尽的枪声、子弹划破了北京天安门宁静的夜空、震碎了学生、人民的心灵。一场透过学生绝食、游行等方式争取的运动,最终被定性为暴乱运动,并在军队的驱散下正式落幕。事隔30年,年青新一代,对六四事件又有甚么了解及想法呢?刚从大陆来港就读中文大学历史科的张同学,坦言第一次接触是在内地。

张同学说:其实没有很清楚的认知,因为它在网上的了解是比较受限的,然后就只有长辈的短说,人和人之间交流时会了解到一些。

张同学表示只知道当时学生跟政府有一些冲突,但并不清楚有学生、人民、军人受伤的事情发生。现在希望透过六四展板,了解更多。

相对于大陆,香港的年青一代则较幸运,接触相关资讯的渠道亦较多。今年20岁的中文大学学生会会长苏浚锋,第1次接触六四事件是小学时代,当时他见到电视机上的影片从而得悉事件,父母续向他解说。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苏浚锋说:那个感觉是震撼的,另外亦觉得那班学生领袖、民主运动的斗士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我)亦非常敬配他们。

另一港独组织、学生动源召集人锺翰林,则出生于千禧年代。六四事件与他的时间距离,可谓是更遥远。

锺翰林说:因为那时年纪还少,特别是作为男生,对战争、开枪热衷。那时甚么伤痛、伤心、冷血的观感,甚么也没有。直到了解这件事时,我会认为为甚么(中国)那么冷血,可以对一个平民、一班国民,用坦克车弄死人民,用枪杀死他们。在这件事上,我相信只有一个极度独裁,冷血极权的国家才会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做这种事。

六四至今已有30年,不少人可能记忆已渐渐模糊。老一辈人都希望把六四事件薪火相传,然而近年学界代表亦不再参与由举办的六四烛光晚会。究竟系咩原因呢?

苏浚锋说:我们没有那种每年要悼念烛光晚会的情感。另外支联会有一些纲领我们未必完全认同,包括建设,我们认为这个纲领会令局限在大中华的思想,只有民主中国、才有香港民主。

而锺翰林则表示,中学教科书甚少谈及六四,身边的同学对此事的了解亦不多,大家亦不会参与相关活动。而他自己亦指,现今大部份年青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同样都不同意支联会建设民主中国的理念。不过,当年致力于声援天安门学生运动、支联会创会副主席的看法可能就不同,他寄予年青人看事情要远一点。

李柱铭说: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我希望他们终需要明白,如果你说香港人要有民主、要有人权、法治,若我们认为国内人也要有,那么他们应否反对?我们都希望大陆人同样有法治精神,我们的自由,我就看不到为甚么不能办六四烛光晚会这类事情,有甚么问题呢?但他们看法不同,我亦不会批评他们。

在理念不同、年青人对真相了解愈来愈少的情况下,薪火相传是否真的出现断层呢?

苏浚锋说:只不过我们对这件事的情感,与上一代的情感显然不同。我们可能单纯是尊敬、敬佩之情,但敬佩之情不等于距离很远。我们中大学生会都认为传承很重要,我们都认为要毋忘六四,只是我们与支联会的分别是我们以香港为本位,我们说得较多是六四之后,我们香港可以如何回应政权。

新一代学生选择用带出历史真相的方式进行传承,并在六四事件的启蒙下,以讨论、座谈会等形式,希望探讨香港未来的民主道路,但他们都坦言有无力感。

苏浚锋说:今时今日,必然有无力感的笼罩,可能转变就是当时我们还有冲劲,但现在就比较有无力感。但当中六四学运的精神一直流传下来,一直也没有改变,我们仍然认为学生应该发声,甚至可能是最先出声的那一个,或行到最前。来到现在,我们可能要继续摸索,我们有不同方法也会做。

而年长一辈,又希望如何鼓励年青人如何继续在民主道路上走下去呢?

李柱铭说:每一个人、每一班人的看法也不同,我鼓励他们最重要是,要勇敢、要承担,如果你们认为对的事,一定要继续走下去,千万不要放弃。大家意见不同不要紧,大家也要走下去。因为大家都是希望有民主,希望所有核心价值保障到。

也许现在,上一代与年青一代对六四的感觉不同、对争取民主的方式亦有不同,但共同的是,大家都认为要继续把六四事件传承下去,追求民主的决心亦从未改变。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