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熬粥时放碱真的好吗?

2020年01月20日 10:13 PDF版 分享转发

粥里放碱其实是一种挺“老派”的做法,就好像跟老面馒头要加食用碱差不过的一种情况,有一些吃惯了这个老味道的人,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最好吃以及最有营养的。

简单点的来说“粥里放碱”是有利有弊的一种做法,但是如果再客观一些的来深入了解的话,粥里放碱其实是一种不太好的做法,可以说这是对我们的身体并不好。

为什么好好的粥需要加一碱来煮哪?

这一定是有它的渊源,这主要是因为碱可以促进淀粉吸水糊化,促进淀粉粒外层的谷蛋白溶解入水,结果就可以让粥更快地煮熟,还可以让粥的口感更加的粘稠,不但可以节省时间,省火而且省煤气,降低了一定的成本,喝起来更加粘稠的粥又可以满足我们大家口感的需求。

但是,好喝绝对不等于好处也多,相反,碱对于大部分的来说,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敌人。、维生素B2以及叶酸等相关维生素都非常的怕碱。

碱性条件之下的加热,损失或许就更加的惨重。加了碱,又长时间地熬粥,无异于把其中的维生素B1以及B2赶尽杀绝。此外,碱如果加多了,还有一种非常不舒服的碱味以及滑溜感,而且还会破坏新鲜粮食之中原有的香气。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粥里面放碱的好处什么?

1、首先粥里面放碱是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加快进程,可以让粥水更加的浓稠、米粒“开花”更早更加的彻底,这样熬到的粥卖相比较好、口感也非常的不错。

2、其次对于有一些身体胃酸分泌过多的人来说粥里面放一点碱还是有好处的,因为食用碱可以综合过多的胃酸,缓解自身不适的感觉。

当然,除了上述这两点之外,基本上粥里面放碱就没有什么别的好处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负面的影响。

1、首先食用碱会对食物的营养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坏,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1以及维生素B2。如果长期食用加碱的粥作为主食,那么我们的身体或许就无法正常的获取这些维生素,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其次粥里面放碱或许会影响我们人体对于的吸收,所谓的矿物质其实就是钙、铁以及锌之类的重要元素,平时我们很有可能会千方百计的想尽各种的办法要补充这些元素,但是只要经常吃额外加碱类的食物,那基本上可能补也就白补了,吸收利用或许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3、最后经常在粥里面放碱不仅仅不会养胃,反而或许会会对身体的肠胃环境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上面我们说了适量的一点食用碱可以抑制综合有一些人胃酸分泌过多的影响,但是对于身体正常的人来说是不需要摄入食用碱的。

因为我们身体的肠胃环境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较强酸性的环境,这才是正常的、健康的,除非是身体胃酸不正常的过多或许才会需要一点碱性的物质来综合一下,如果正常人长期吃额外加碱类的食物,那么长此以往下去身体的环境或许就会被破坏掉。

有许多略懂营养的朋友们非常执着一个观念:粥不同于其他粥,确实是需要加一碱来煮。

说玉米粥应该加碱的理由,主要是因为玉米之中的烟酸(同时也称为尼克酸)这种B族维生素是属于结合的状态,不容易被人我们体吸收。如果加碱,或许就可以把它给释放出来。

但是不要忘了,在过去只吃玉米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吃的时候,人们就比较容易发生烟酸的缺乏,所以在某些地区的时候提倡煮玉米粥加上一点碱。

而且在现在物质比价丰富的年代,获取烟酸的渠道真的非常多,可以吃鱼吃肉吃坚果,如果为了玉米粥里面的那一点烟酸而白白的牺牲,反而或许会更加容易缺乏、更宝贵的维生素B1和B2,那么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总而言之,食用碱虽然早早的就进入到了我们人们的生活之中,比如最为常见的就是跟老面一起使用来蒸馒头,所以人们好像已经潜移默化的认为食用碱其实就是老做法、就是健康的。

可是事实上食用碱就是跟其他有一些化学品一样的,这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甚至还会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稍微进食一点并不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或者是大量的食用肯定是对我们身体不好的。

如果想要粥米更容易“开花”、粥水更浓稠的话,我们推荐以下比较健康的方式:1、最朴实有效的手段就是提前浸泡,不管是大米还是小米都是如此,提前浸泡让米粒吸收了足够的水分,那么自然就可以缩短熬煮的时间,粥米也就更容易“开花”、粥水浓稠;

2、其次最好是水开之后将米下锅,这样水流可以减少米粒容易沉底产生粘底、焦糊的情况,而且米再接触热水的瞬间最外层的淀粉物质就会熟成糊化,之后内部受热膨胀的时候就更容易使得米粒“炸开”,这样粥就更容易得到米粒“开花”、浓稠的效果;

3、最后可以提前将米淘洗好,然后沥水放入冰箱冷冻一下,煮粥的时候利用瞬间的热胀冷缩迫使米粒“炸开”,同样可以加快熬煮进程,提升口感。

来源:解秘味道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