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他深受康熙器重 冒杀头风险在老家盖了一"故宫"

2017年06月18日 18:46 PDF版 分享转发

中国人看来,一生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院子,是无比荣耀的。春有野花开满园,冬有积雪浮楼端,不像皇宫那样金碧辉煌,但只愿在人间繁华外,静守岁月。

坐落在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小镇的明清两代式官宦住宅建筑群——“皇城相府”,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民间还有“皇家看,官家看皇城”之说。

“民间故宫”,城堡式

很难想像,在群山之中、黄土之上,还能完好存在如此的豪宅巨室,像一座青灰色的宫殿,傲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

皇城相府总面积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落,房屋640余间设道城门,四通八达,有关卡可守,形成了“外城包内城,内城套外城,内外连环套”稳固保安全的坚固堡垒。

在皇城相府里有前堂后寝、内府、楼阁亭榭、小院小楼,设计精巧,错落典雅,有一种北方人家的磊落大气,也不失江南人家的精致巧妙。

这座城堡式豪宅枕山临水,依山而筑,由内城“斗筑可居”和外城“中道庄”两部分组成:

外城——中道庄

外城”中道庄“完工于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内城——斗筑居

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共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

位于内城北部的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是崇祯五年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

河山楼高达七层,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如此的高度与规模在明清建筑中极为少见。

这栋建筑的主人究竟是谁呢?

这栋建筑的主人,是深得康熙的敬重,一生中28次升迁,驰骋政坛53年的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

陈廷敬

陈廷敬原名陈敬,因为殿试列榜时,还有一个顺天府的进士也叫陈敬,顺治皇帝就给泽州府的陈敬加了一个“廷”字,以示区别。也许就是这个“廷”字,让他插上了翅膀,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陈氏家族也享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的盛誉,共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曾出现“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之盛况。因此,皇城相府又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陈廷敬在朝为官五十三载,处世磊落,为政清廉,被评以“清勤”,康熙皇帝则认为陈廷敬“几近完人”。

康熙皇帝爱才,话说,陈廷敬到退休年龄后,多次请求“致仕还乡”,可康熙总不答应,直到他72岁高龄,由于身病不能入朝,才被获准退居二线,但康熙仍要他继续留在京城,负责《康熙字典》的编撰。

次年,康熙探视陈廷敬见一位白发老人挤在一群黑发人之间,一丝不苟编撰字典,甚为感动,心想这位老臣年壮力强时就像浓阴郁茂的乔木一样,坚贞挺拔、披肝沥胆,实乃国之栋梁。而今他年过古稀,仍晚节弥坚,品德昭明,似临霜之秋菊,散发出更为悠远的芳香。

康熙皇帝感慨系之,书兴大发,于是挥毫泼墨,为陈廷敬写下了“午亭山村”和宋代名臣韩琦的名句: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据记载:康熙曾说“卿乃耆旧,可谓全人。联特书匾联赐卿,自此不予人写字矣!”可见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是何等的宠爱。

为何冒杀头风险,在老家建“故宫”?

在清朝,把自己的宅院修建得像皇宫,可是忤逆的大罪。一生严谨的陈廷敬,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儿呢?原来,是因为陈廷敬的母亲张氏夫人老家一直等不到儿子回来,茶不思饭不想,而又不敢让儿子向皇帝请假,所以张氏夫人下定决心,自己打点行装,去看儿子。

陈廷敬得到了母亲要来北京的消息,一下子着了急,想法设法要把母亲留在山西,这又是为什么呢?陈廷敬的母亲,在儿子做了清朝大官以后,就一直想探访儿子,更想顺便看看京城,了却心中的一个夙愿。但是陈廷敬考虑到,山西到北京路途遥远,要走差不多两个月,他担心年岁已大的母亲身体吃不消,所以才阻止母亲来京。

陈廷敬为了将母亲留在山西,也为了能让母亲见识到梦寐以求的故宫,他答应给母亲修建一个,跟他工作地方差不多的大宅院。然后跟母亲说,这个大宅院,就跟京城的一样。张氏夫人听从陈廷敬的劝说,打消了去北京的念头,接下来的日子,张氏夫人就是看着来自京城工匠人,能给她盖出来一个北京的故宫。

按照陈廷敬的意思,一个复制他在北京工作场所的建筑,就在他的老家动工了,即今天的“大学士第”。

既然要“仿制”故宫,就得做到由外在建筑到内在底蕴都相近,因此皇城相府的建造也极为讲究风水,四山环抱,藏风纳气,阴阳气和,可以说是龙脉绵延。其背依苍龙岭,前有案山,往远有来龙之山樊山。左辅以青龙,樊溪环绕,右弼以白虎,通衢大道。樊溪之内有几处泉眼,古时有泉水绵绵不断,象征着财富。

俯瞰皇城,其酷似一只头北尾南的神龟。龟头突出在内外两城北城墙外的内宅院,龟尾为城外的南书院,龟脚为四个角楼突出的部分,整个神龟的形象,轮廓十分鲜明。

据传这是当年陈廷敬,结合“斗筑居”修筑皇城相府时,充分考虑风水的结架。建筑群整体规划均衡有致,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

高大的院墙,厅室的布局,确实跟北京紫禁城,有着几分相似。张氏夫人每天都会在院落里逛一逛,还将陈廷敬的书画作品,摆放在厅堂里。

“皇城相府”一称如何得来?

大学士第建成以后,因为村里的老百姓谁都没去过紫禁城,看见陈家气派的大宅子,也就认为紫禁城就是这样子,最后竟然演变成为了“陈廷敬在家里盖皇城”。

就这样,陈廷敬要“谋反”的消息,从山西一路传到了京城,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没想到,陈廷敬的孝心,竟然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消息刚刚传到皇帝耳朵里时,康熙完全不相信,后来消息越传越广,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康熙心里也开始有些怀疑,陈廷敬修建小紫禁城的事情,被传得有眉有眼,难道是真的么?康熙皇帝决定,自己借着西巡的机会,去山西一探究竟。

陈廷敬知道了皇帝怀疑自己在老家盖皇城,还要准备亲访家宅的消息十分惶恐。

陈廷敬怕解释不清楚盖房的意图,也担心一些谗言,会最终让康熙皇帝迁怒于自己,心急如焚的他,最终想了一个办法,用黄泥涂城墙。既然所有人都说自己盖皇城,不如把“皇”变成“黄”,而且在短时间内,也没有其他更周全的办法了。陈廷敬连夜给老家写了一封信,让家中所有壮丁,连夜把外城的所有城墙,用黄泥巴喷洒一遍,务必将整个城墙涂成黄色。

康熙皇帝在西巡到了阳城,到了皇城相府之后,顺着城墙转了一圈,康熙一看,这个宅院也不是太大,跟故宫比起来简直天下地下,这怎么能说老臣有谋反之心呢?

事后,康熙严惩了几个捏造事实的官员,也找到了陈廷敬问盖这栋宅子的原因。陈廷敬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康熙。康熙听后十分感动,特许陈廷敬以后陪同康熙出访,可以转道回家看望父母。后来康熙就给陈廷敬的住宅赐名“相府”,后也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而取名“皇城相府。当地的老百姓因为城墙被涂成黄色还把这里称作“黄城相府”。

为何说它像紫禁城?

在北京的建城史上,城市规划都是以皇宫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来建造的。有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这就是中轴线。紫禁城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位置,中轴线穿过紫禁城的三大殿。皇城相府规划故宫极为相似。

陈廷敬故居位于外城部分,与紫禁城同样近乎长方形,紫禁城三大殿居中的中和殿,是皇帝每年祭祀的地方,在皇城相府里,陈氏祠堂就是这里的中心。

皇城相府模仿故宫还有一个证据,就是这里的城墙高12米,为何要建成12米高呢?故宫的城墙就是12米高。另外,作为官宅,皇城相府和紫禁城一样,院落坐北朝南,布局为前殿后院。所以,老百姓们把皇城相府,称做“微缩版的紫禁城”,也叫“民间故宫”。

于是,这个由尽孝而引发的“民间建皇宫”的故事,继续在民间流传着,这座有着“民间故宫”之称的城堡式豪宅,也在如今吸引着更多人前往探访,追溯着清代陈氏家族的世代翰墨书香,领略着民间建筑神秘又可触的风采……

来源:历史真相大揭秘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