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华丽的奇葩!汉人建筑装饰“剪瓷雕”

2017年07月17日 10:33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行云

台湾地区的庙宇建筑装饰,基本上是承袭了闽南地区的技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许多朋友都听说过:“中国庙宇的建筑装饰,南方比北方要华丽得多。”而“南方”,则以闽南地区为最。地区的庙宇建筑装饰,基本上是承袭了闽南地区的技艺,所以也承袭了华丽的传统。

建筑装饰--剪瓷雕

闽、台地区的庙宇室外建筑装饰,主要有三大类,亦即:(一)交趾陶、(二)剪瓷雕、和(三)泥塑彩绘。其中以前两种比较重要。交趾陶源自于北方的陶艺传统,例如唐三彩。但是交趾陶的造价不斐,又容易破损,所以后来闽南地区的一些匠师,就想出了利用破瓷片沾粘在泥塑主体表面的较经济的工艺手法,称之为“剪瓷雕”或是“剪黏”。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它和“马赛克”同样可以归类成“建筑装饰的表面材料”。可是两者之间有一个基本差异,那就是“马赛克”属于平面性的表面材料,而“剪瓷雕”是立体性的,所以在呈现深度、厚度、及表面纹理上,其表现力要远胜过“马赛克”。

在汉民族播迁到台湾的时代,“剪瓷雕”也随着传到了台湾,通称为“剪黏”。近几十年,“剪瓷雕∕剪黏”在台湾地区的应用与发展,远超过了它来源的闽南地区。但是因为“剪瓷雕”这个名称比较雅致,所以笔者还是沿用它。

剪瓷雕兼具绘画的色泽感和雕塑的立体感,并可长年经受日曝雨淋、海碱侵袭而不褪色。(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制作剪瓷雕的过程与难题

“剪瓷雕”的制作过程有五大步骤:首先是设计与绘图,其次是用铁线扎出骨架,再来是用填充材料(水泥、石灰等等)在骨架塑出胚体,同时准备碎瓷片。最后则是在填充材料还湿软时,将碎瓷片依设计镶嵌到胚体表面。

“剪瓷雕”在很常一段的岁月里,都是采用从废弃的瓷质器皿敲碎、剪缘而来的碎瓷片,匠师须要花很多的工夫去敲裂瓷片,再用特殊的剪子修平碎瓷片的边缘。所以碎瓷片的颜色,形状等等,都须要迁就手边既有的碎瓷材料。例如说:碎瓷片的边缘,经常是未上釉彩的白色瓷胚。因此以这样的表面材料构建出来的碎瓷雕,在颜色的种类、层次、和色彩饱和度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碎瓷片的准备,占去了匠师很大部份的精力和时间,因而限制了他们在成品的形体、姿态、题材等等方面创新的精力和时间。

大约在二十世纪中叶,有些匠师开始使用碎玻璃片来作为“剪瓷雕”的表面材料,让“剪瓷雕”能比较耐风雨日晒的摧折。可是玻璃片的色彩饱和度还是不高,成品看起来还是有蒙胧的“古意”。令外,有些匠师也开始使用专门制作给“剪瓷雕”使用,色泽比较鲜艳的瓷碗,来准备碎瓷片,改善了一些前述的限制。

“淋塘”丰富了“剪瓷雕”的色彩与表面纹理,使得艺术表现更高一层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淋塘带来的影响

在大约1980年代,“剪瓷雕”有了一个重要的突破:一些匠师发现可以从工厂定制大量不同色泽、形状、和大小的小瓷片,来作为“剪瓷雕”的表面材料,行里的术语称之为“淋塘”。

这样的小瓷片提供了许多好处:匠师可以得到几乎所有他们想要的色彩、光泽、和造型的瓷片。同时因为这样的瓷片四面都有上釉色,所以色彩均匀,侧面平滑完整,而且耐得住风吹、日晒、雨打的摧折。此外,匠师可以定制很小尺寸的瓷片,来表现成品表面细致的纹理、光影、和层次。这样的小尺寸瓷片,是很难以手工“破瓷修边”的方法来大量产生的。最重要的是:从此匠师可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成品的造型、姿态、线条、色泽、主题……这些艺术层次较高的工作上,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去准备碎瓷片。

笔者在这里所附的照片,大部分都是使用“淋塘”作为表面材料的作品,大家可以见到:“淋塘”的使用,让“剪瓷雕”在色彩的饱和度和多样化,色泽及光影的层次,还有表面纹理的平整和细致上,都拥有了很高的表现潜力。像这样悦目的镜头,其实在台湾的许多街头巷弄里俯仰即得,可是由于它们的普遍性,再加上有些庙宇被视为偏属于较低文化阶层,所以不太有知识份子会去留意欣赏它们,有些可惜。

至目前为止,“剪瓷雕”的应用还是局限于庙宇的外部装饰,其题材也大都是龙、凤、鱼、兽。可是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受限于这种工艺的固有表现力,而是客观环境应用上的画地自限。笔者衷心地希望这种工艺能够遇到艺术才华横溢的大师,再加上也日益精进的交趾陶艺及其他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而营造出汉民族建筑装饰的巴洛克时代。

(文章的原始出处为“行云随笔”部落格)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