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上夜班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2018年01月04日 10:53 PDF版 分享转发

特雷西·洛斯卡(Tracey Loscar)这次轮班总共24小时,现在已经过去16个小时。她每周要上4次这样的班,已经上了17年夜班。

"我们开玩笑说,第一天,我们希望征服世界,到了第四天,我们却想把它烧毁。"她说。

"我喜欢夜晚的旋律。路人少了,电话少了,开张的商店也少了。"特雷西说。但她的这种工作时间也蕴含着危险。"从很多方面来看,晚上都更加危险。"她说,"如果你的反应时间或观测时间有点慢,肯定会增加我们工作时的风险。这很令人害怕。"

世界各地上夜班的人多达数百万。虽然没有太多官方数据,但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工业化国家约有7%到15%的劳动者会从事某种形式的夜班工作,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夜班列为可能的致癌原因,因为这种活动会扰乱人们的日夜节律。

那么夜班究竟是怎么开始的呢?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从爱迪生第一次生产廉价的商用灯泡开始,我们就能以极低的成本入侵夜晚,睡眠则成了第一受害者。"牛津大学睡眠专家罗素·福斯特(Russell Foster)说,"关键问题在于,我们体内有一个,它根据光照和黑暗周期来适应外部世界。"

他表示,晚上工作的人上夜班时暴露在光照较低的环境下,但当他们回家时,却会遇到明亮的自然光,他们体内的生物钟仍然跟上白班的人一样遵循正常的日夜节奏。"所以,你经常要克服生物钟带来的冲动,告诉自己应该睡觉了。"他还补充道,即使你是定期上夜班也没用,除非你下班后让自己完全见不到光。

那么,夜班工作究竟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影响呢?福斯特解释道,要克服这种生物钟,需要你激活自己的"应力轴"——当你身处"或战或逃"环境时,身体就会采用这种反应方式。"我们会向血液循环中释放葡萄糖,还会增加血压,提高警惕,以应对潜在威胁。当然,我们并不没有面对威胁,我们只是在工作。"福斯特说。

他警告称,持续的压力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或者2型等新陈代谢异常。压力还有可能抑制免疫系统,这可能是导致结高发的原因。

这些都是长期影响,但睡眠剥夺也会对你产生短期影响。最明显的影响就是疲乏困倦。症状包括无法正确理解信息,无法理解社交信号,以及缺乏同理心。

"我们无法把全天候工作这个妖怪重新装进瓶子里。"福斯特说,但他警告称,如果企业无法证明他们采取了所有合理措施来减轻与夜班有关的问题,未来就有可能遭到员工起诉。

除了为员工提供更常规的体检外,他表示,"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则是提供适当的营养。既然知道你可能面临身患心血管疾病的或新陈代谢问题的风险,例如糖尿病,就应该为夜班员工提供合适的营养品。"

上过夜班的人都知道,摄入健康的食物并非易事。有趣的是,有研究表明,如果连续四五天,人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就会增加35%到40%,原因是人体会释放一种名叫胃饥饿素的激素。这会让我们感到饥饿,鼓励我们摄入糖和碳水化合物。"这最终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引发肥胖或2型糖尿病等问题。"福斯特指出。

研究机构Rand Europe高级经济学家马考·哈夫纳(Marco Hafner)表示,睡眠剥夺不仅会危害健康,还会产生经济影响。"在,睡眠不足每年产生的经济影响高达400亿英镑。"他说,"大约是英国GDP的1.8%——这其中包括效率降低和死亡率的影响。"

政府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准备出台相应的公共政策?马考·哈夫纳表示,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我们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已经关注此事,并且声称睡眠不足是一种公共健康流行病。所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缺乏睡眠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

那又何苦如此呢?既然有那么多证据表明,上夜班会引发很多健康风险,那你又为何还要上夜班呢?好吧,很多人其实别无选择,而身位医护人员的特雷西·洛斯卡也指出,这么做也有好处。"我们现在的工作安排很适合我的家庭……我每个月休班两个星期。我一个星期工作时间很长,但之后可以连续休息7天,我可以利用这7天陪孩子,还可以制定计划。"

"我知道自己的状态。"她接着说,"我很了解自己的睡眠计划,也很了解自己的身体活动和饮食状况,我会取消那些挤占恢复时间的事情,确保我能尽可能降低这些影响。"

她解释道,夜班工作可能很适合某些性格的人:"我认为,喜欢上夜班,或者只上夜班的人,性格上应该都有点内向。"她补充道,"他们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较低,所以你通常会发现,喜欢上夜班的人往往更愿意独自完成工作。"

但连续上17年的夜班真的不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任何影响吗?"长时间上夜班确实很累!"她笑着说。

来源:英国广播公司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