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你不必处处比别人强 关键得有特长

2018年09月14日 17:42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晏凌羊

1

学生时代,我最怕上体育课,甚至觉得很多体育项目都是人类最惨绝人寰的发明。

所有的老师中,我最怕的是

上体育课,前滚翻,全班就我一个翻不过去;立定跳远和投铅球,我从没及格过;百米跨栏,全班同学都跨过去了,我不敢,好几次以来例假为由拒绝尝试,后来实在躲不过了想要试下,可每次助跑,跑到栏前腿就软了,最后全班就我没跨栏成绩。

初中时候,我就一直留着短发的“矮个子+假小子”。由于做广播体操手脚不协调,动作总比别人慢半拍,每次学校广播体操比赛我都被编入男生队列,站到队伍的最不显眼的地方去。

高中时候,跑八百米需要绕操场跑两圈,我每次都是最后几个跑到终点。

有一次,体育老师上趟厕所回来,看到我居然跑在班里最能跑的学生的前面。

他喜出望外地给我计时,还跟其他同学连赞我这个笨牛终于有个项目是行的了,结果他很快就沮丧地发现:别人跑完了两圈,我才跑了一圈。

大学时,我迎难而上选修了学跳芭蕾和健美操的形体课,结果因为手脚不协调老被老师骂,后来跟那老师吵了一架以后,我转去学了只需要跑步和找东西的“定向运动”,才算脱离了苦海。

整个学生时代,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体育超级烂。初中考高中,我们加考体育,结果,论文化分,本来我是那一年全县的中考状元,却因为体育比第二名差了二十几分,被她的总分赶超5分,屈居第二。

参加工作以后,我才远离了体育带给我的不快乐,因为我对打篮球比较感兴趣,而且投篮投得比较准,我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了。

现在,孩子马上要上小学,我担心她也遗传了我体育不好的基因,又开始新一轮的困惑:体育的精神,不该是让学生感到快乐呢吗?干嘛要以成绩论英雄啊,害我不开心那多年。

或许也是因为自己体育成绩太烂的缘故,我一直很佩服那些体育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似乎总是轻而易举地拿满分,而我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赶不上别人分毫。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比如,初中我有个同学扔铅球特别厉害,随便一扔就扔十几米远,而我每次扔,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都快砸到脚尖了”。

我跟那个朋友讨教了很久的经验,她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很多投掷铅球的技巧,但不管我怎么训练,怎么琢磨,掷铅球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

但凡需要动手或动脚的事,我几乎都做不好。从小到大,上体育课被体育老师骂,去军训被教官骂,学车被教练骂,骂到我简直怀疑人生。

我也曾努力地想补足自己这个短板,但最后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倒不是我没办法坚持下去,而是整个坚持的过程让我怀疑自己、怀疑全世界,非常痛苦。

人是很难将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事做好的,这是常识。

我不得不无奈地承认:这世界不需要全才,总有些事是你所不擅长的;总有些人,是你如何努力也追不上的。

2

我曾经认识一个朋友,她从小家境优渥,上学后是班长和“三好学生”,门门功课都排名前列(作文除外),老师、家长人见人夸。

她是真要强,样样都要比别人强,连说话的气焰都要将别人压下去。

当然,她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如果某个人某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自己,她就向谁学习,争取把对方的手艺学到手。

就这样,她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多面手。参加工作以后,她在所供职的单位表现也还不错。

我跟她关系不是很熟,但她听说我出版了第一本书以后,说她自己最大的短板就是写作,她也想出一本书,然后向我请教如何写作。我把之前去做培训时的讲义发给了她,让她自己去学习,她连声感谢。

随后,她开始写…..但是,每一篇稿都写得惨不忍睹。

很多人经过他人的指导和专业的训练,在自行独立写文章时往往会有一些起色,可她的情况有些不同。对写作,她是真不擅长,连最基本的语法、语序、语感都掌握不准。

我问她,你学写作,快乐吗?你觉得这事儿是你热爱的么?

她回答,不啊,很痛苦,但你都可以,为什么我不行。

我说,我体育不行,但我已经放弃跟自己的基因做斗争了。每个人都有擅长做的事,你把你的专注力、精力放到最热爱的地方去,或许会更有精进。做会计工作,你非常在行,那些数据在你手底下就像是小精灵似的,你很适合从事这一行,可以在这方面多钻研一下。

她回答,会计我早做吐了。我们单位最近新晋升的人员,全是会写材料的那批。我不信邪,不相信自己写不好东西。

然后,我就没再说话了。

我身边也有一些做生意的年轻人,看这里赚钱就往这里钻,看那里赚钱就转行往那里钻,结果,如你所知,最终他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专业,一事无成。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而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恰到好处的人。

英国剑桥大学罗伯特普罗明(RobertPlomin)教授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一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他从大量单卵双生孪生子的遗传基因研究中发现,人们的成功32%~62%是由基因决定的,其他才由环境和个人后天因素所决定。

这个结果,会让很多人感到绝望吧?

人的基因是先天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天赋也是先天的。

很有可能你倾尽全力画的一幅画,不如别人随手的涂鸦;你用了几个月找钢琴老师勤学苦练的曲子,别人几个小时就能弹得行云流水;你花几年去学文学、写作技巧,不如别人就着灵感写出的传世名著。

虽然我们不停在强调“大家都还没轮到拼天赋的程度,都是在拼勤奋”,不停强调“天赋重要,努力更重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人,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特点的道路,我们才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佼佼者。

一个人明明最适合去演讲,只有在演讲场合才能激情满满,为何非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手工?一个人明明最适合去写作,只有在提起笔时才感到更快乐,为何非要逼自己去学英语?一个人跳起舞来最忘我,为何非要逼自己去学商务谈判?

熟不一定能生巧,死磕不一定能赢得胜利,还有可能摧毁你的信心,让你的人生丧失乐趣。

有些事情,经过努力,我们能达到别人能拿到的水平;有些事情,如果我们本身不擅长,不感兴趣,学起来不是一般的痛苦,就没必要和自己死磕了。

比如说我,如果为了补齐画画、弹琴、体育、记账等短板,而把时间、精力花去学这些我并不擅长的东西,那我简直很难想象我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子。

3

“木桶理论”的内容是: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理论给人的启示是,要致力于弥补短板,而不是进一步增强长板。

“木桶理论”有其合理性,但并不能适用于所有领域。严格来说,木桶的“短板”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短板”,另一类是“外部短板”。

举个例子,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一个人的智商、情商、人脉资源等等都可以是“外部短板”,而他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就是“核心短板”。少了“生命”“健康”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其他方面你再厉害也没用。

“外部短板”却可以酌情进行处理,甚至它的存在无伤大雅的话,咱们可以置之不理。比如,写作能力强的人,不一定要数学成绩好,他专心发展写作能力,也能有一番作为;一家公司,如果拥有世界上最牛的品牌,那么他只需要把这个品牌维护好,也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核心短板”却是完全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是“木桶”之所以成为“木桶”、之所以能发挥“盛水”效用的关键。

我们要补充甚至撤换的,是“核心短板”。至于“外部短板”,短着就短着吧,无伤大雅。现在社会分工这么明确,我们不会的,自然有人会做。我们拿自己会做的,去交换别人会做的,还能为GDP做贡献呢。

想必我们小时候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随即,他又拿出一个手工作业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教科书、老师给我们分析这个故事的时候,总在讴歌爱因斯坦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俨然爱因斯坦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才会成为大科学家,虽然这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因果联系。

可换个角度来想:如果爱因斯坦就是不擅长做手工,就是喜欢思考和推算公式呢?小板凳做不好就做不好,也没啥大不了,他把做小板凳的时间拿去跟他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死磕,不也挺值得学习么?

古语有云:“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你让牛去跳舞,让鹤去耕地,都会贻笑大方。

做擅长的事情,可以让你更得心应手,你的努力和付出大概率上才不会白费。我们又不是圆规,生来不是为了追求完美和圆满的。

来源:360doc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