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个些上海闲话侬还用伐

2018年12月18日 5:37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看懂

作者: 看懂上海

现在有人动不动就说,??“上海闲话词汇太贫乏,用来用去就那么几个词??”——煞?旁友,帮帮忙哦!(估计这句侬也听伐懂)说上海话词汇少,那是因为侬根本没经历过80、90年代,也是因为现在的小年轻,老早就被学校要求学普通话,练习上海话的氛围和空间都没有了,如何来传承这些过去的新词呢?

◆◆◆◆◆

??“掼浪头??01

??“掼浪头??”这个流行语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的社会处在计划经济向转轨个过程中,真正意义上个市场经济规则尚未形成,各种假冒的东西和不成熟的行为都有生存空间。当时很独特的一种现象,就是??“浪头??”越大,则越有人相信。

上海话中的??“掼浪头??”,最早的出处其实是江湖黑话:两个人吵相骂,首先就是??“对掼浪头??”,纷纷说自己认识这个,熟悉那个。到后来,可以??“掼??”的??“浪头??”越来越多,包括身份、自己认得的名人、高干。有些人就喜欢把和名人、领导的合影、名人的题字、参加高级研讨会的材料拿给别人看,来提高自己个身价。由于当时市场经济刚??“开张??”,信息也比较闭塞,人和人打交道,侪凭??“一张嘴??”,??“掼浪头??”乃末就产生效果了。不过,要是摊开来看,侪是??“有浪头、没浪花??”的。

但是,为啥??“掼浪头??”,当年能在吃得开呢?当时上海货有市场,??“掼浪头??”人家??“买账??”;眼界高,除了本地人,看别人侪是??“乡下人??”,有??“掼浪头??”个气势。现在,上海货市场渐失,上海本地人的优越感渐消,时过境迁,??“掼浪头??”也就逐渐成了往事。不过,现在很多上海人,更多地使用它的另一个近义词,??“豁胖??”。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一只鼎??02

??“一只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60年代,当时沉渣泛起,流氓语言横飞,我们说过的??“垃三??”就是那个年代诞生的;有一种说法,认为??“一只鼎??”,原指流氓中最有本事的人。

前几年,有老上海在博客中回忆过,??“人民大道一只鼎??”被公审枪毙的往事。据我爹爹回忆,此人好像是叫??“姚守忠??”,现在算来是正宗的??“老叶客??”。在??“一打三反??”中被定的罪名,是??“给青少年灌输资产阶级思想??”,还有板有眼地数出了72个人,最后就被??“人民群众专政??”了——现在想想,文化革大命真是可怕。

后来,??“一只鼎??”被广泛使用,意思就是??“顶级的??”,??“最出色的??”,因此也有人写作??“一只顶??”,或者用??“鼎脱勒??”、??“一级勒??”来替代。最流行的时候,很多商品的品牌直接就用??“一只鼎??”,最有名的,当属阿拉吃早饭最欢喜的??“一只鼎??”牌黄泥螺了。

跟??“一只鼎??”意思比较接近的还有一个词,??“乓乓响??”,80、90年代的时候非常流行,这个词现在也不大使用了。

??“起蓬头??03

上海话里有??“一蓬头??”之词,多用来形容,很快冒起,又很快消失的东西。比如??“一蓬土??”??“一蓬烟??”的等等。??“蓬头??”用来形容那些聚集起来,然后又迅速消失的人群极其贴切。带头煽风点火的的人,不就是把这??“蓬头??”??“起??”了起来么。

和??“起蓬头??”相近的一个词,就是??“撬边??”,来源于20年代流行的一种敲诈行为,叫做??“撬摆(巴)??”。流氓常常雇佣女子暗中引诱男子赌博,万一发生冲突,她们也可帮助赌主脱身。??“摆??”原意就是指衣料的毛边,在上海的成衣铺子里,修饰毛边大多由女工来完成——这道工序就叫??“缲(qiao)摆??”。??“缲??”字因为太生僻,久而久之就改用??“撬??”。

不法商人雇佣妇女招徕生意和进行欺骗活动,与女红的撬边极为相似,俗语也就产生了。北方人叫??“托儿??”,在上海就是??“撬边模子??”,做的就是??“吹喇叭,抬轿子??”的事情。后来,上海人还发明了几种不同的撬法,同样是撬边,还有??“正撬??”、??“反撬??”之分,十分形象、生动。

??“剥猪猡??04

??“剥猪猡??”,现在上海的小年轻,估计都听不懂了,过去是指夜里拦路抢劫他人的衣物,多发于冬日,一般不伤人。小时候,还可以听到长辈告诫夜出的孩子:??“早点回来,当心被人家剥猪猡。??”

猪猡,因为有油水才会被剥。旧社会里,流行黑大氅,上海人叫??“派克大衣??”,??“剥猪猡??”主要剥的就是这种人;剥掉之后,转手就去了寄卖商店。70年代末,??“剥猪猡??”曾一度变得极度恶性。街头纠纷一旦升级,且一方是女性,就会被当街脱光。晚报时有刊载,还记得多发于南市。

后来,??“剥猪猡??”已经很少有听到了,倒不是因为治安好了,而是人们已经没耐心??“剥??”了,而是直接??“杀猪猡??”了,哪怕最后只抢得几十块钱。伐相信?侬去看阿拉电视台的??“案件聚焦??”、??“东方110??”就可以了,天天像连续剧一样,没底了!

??“爬格子??05

八十年代开始,上海人流行把赚钱叫??“扒分??”、??“拉米??”,因为,上海闲话里用??“分??”和??“米??”作为钞票的切口。??“爬格子??”就是指作家、业余作家等文人以投稿,争取稿酬为目的的创作活动。这个词既含文人自嘲的意味,也常成为他人嘲笑文人,有知识但赚不到几个钱的口实。

自从电脑与网络出现后,现代文人都习惯用键盘打字,来代替原先的手工书写。由于键盘的输入速度,可以跟得上脑子思考的速度,原来的??“爬格子??”,立刻变成了??“跳格子??”。而电脑写作的好处,还在于打印出来的字迹,远比手工书写的工整,即使不能在传统媒体上发表,在网络上也一样可以传播——??“爬格子??”这个词,就这么消失在网络时代。

??“勿要忒??06

??“勿要忒大哦!??”??“勿要忒多哦!??”??“勿要忒漂亮哦!??”??“勿要忒好哦!??”??“勿要忒坏哦!??”??“勿要忒……哦!??”等等……??“勿要忒X哦!??”这种句式,外地人听起来,就像是一句否定句;到了上海闲话里,一歇歇就变成了肯定句。老底子是没有这种讲法的,最早还是在小青年当中讲讲,后来大家觉着蛮噱的、有点海派味道,才慢慢传开来。

结棍

其中??“勿要??”两个字,其实是??“莫不要??”、??“莫不是??”、??“莫非??”(否定之否定)个省略式,有??“无比??”、??“非常??”个意思。??“勿要忒大哦!??”,也就是??“莫非太大啰???”,引申为??“真是太大了!??”

??“立升??08

??“立升??”,应该是物理概念,后来,指不定是哪位中学物理教师,拿它用到了上海闲话里——当然,这是阿拉来跟侬开玩笑。

上海话里的??“立升??”,专门指一个人的影响力和背景,有财有势的叫做??“立升大??”;阿拉这种小老百姓,没有背景的,自然??“立升搭不够??”。

??“立升??”两个字的兴起,还和冰箱有关。电冰箱早20年还算。上海人买冰箱不晓得质量、品牌一说,市面上翻来覆去也就这几个牌子。因此判断一个冰箱的档次是否高,一般以冰箱的容量——立升为标准。立升越大,说明这家人越有钱。渐渐地,??“立升??”也演化为俗语,专门指有财有势有门路者。

说到这里才发现,当年上海闲话里面跟家用电器有关的新名词还不少,随便举一个例子:??“上排水??”,晓得啥意思么?20多年前,洗衣机也是上海家庭的奢侈品,有??“上排水??”不错了。到了上海闲话里,老酒吃醉,呕吐一地,此曰:??“上排水??”,吐了好看点,就是??“申花牌上排水??”!

形象伐?阿拉上海闲话结棍伐?

所以,现在有人动不动就说,??“上海闲话词汇太贫乏,用来用去就那么几个词??”——煞?旁友,帮帮忙哦!(估计这句侬也听伐懂)说上海话词汇少,那是因为侬根本没经历过8、90年代,也是因为现在的小年轻,老早就被学校要求学普通话,练习上海话的氛围和空间都没有了,如何来传承这些过去的新词呢——阿拉分析的有道理伐?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