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读懂这七首诗词 你就读懂纳兰这一生 - 诗词铺子特别作品

2019年01月23日 16:50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铺子杨掌柜

没时间通读348首饮水词?那就读这篇7首诗词懂纳兰

本文导读:

身世篇——初恋篇——仕途篇——爱情篇——朋友篇——兴亡篇——知音篇——番外篇

这是一首咏雪词,格调清冷而大气,是纳兰词中颇有影响的作品之一。纳兰借歌咏雪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历程。

上阕以描写雪花的外形、属性开始,雪花非花,但却以一句“不是人间富贵花”作结,这其实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写照。

纳兰容若生在相府,是的宠臣纳兰明珠的长子,可谓大富大贵,在这种环境下,纳兰容若并没有发展成为像其他满清贵族王孙那样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或一身草包的纨绔子弟,而是成为了知书达理、沉稳内敛、至情至性的谦谦君子,这在当时的上层官僚子弟中,几乎可以称为异类,足以给他点上三百六十个赞。

容若作为纳兰家族的长子,有着与他这个身份和年龄极不相称的深深的忧患意识。他明白“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的道理,他冷眼看着自己父亲的种种恶行,向覆灭的方向大踏步前进,步步惊心。

自己的家族已在风雨飘摇的边缘,心上焦急烦恼,却无法在行动上切断,他是封建社会的孝子,不可能做到与父亲与家族的决绝,所以他只能忧愁、叹息、惆怅、断肠。

有人提到纳兰以及纳兰的词风和身世时,总爱与李煜和小晏(晏几道)相提并论,我并不十分同意!小晏在世时已家道中落,而李煜更是由国主沦为臣虏,他俩发出些哀声幽怨,世事无常的声音,是水到渠成的事,而纳兰容若身处康熙盛世,父亲明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家道中兴之时,却能够感怀伤世,体味到世态炎凉,做到自我剖析,境界可谓比晏李二人又高出了一筹。

下阕引谢道韫咏雪之典,说出雪花在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吟咏之后,再也得不到世人的怜惜,无人欣赏,隐隐地抒发了一种知音难觅和壮志难酬的幽怨。

另外从下阕中又能看出容若对自己工作状况的不满,这首词作于他扈从康熙帝巡访塞上之时,御前贴身侍卫这个被别人羡慕不已的职位,在容若看来却毫无乐趣,不能与朋友相聚,不能与家人天伦,不能抒发自己的壮志,就如同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一般,在万里凄冷的风沙之中只有默默飘零……

不是人间富贵花

若没有一番刻骨铭心的相思,又怎能吟得出如此惊天撼地的词句?

一首兰迷中人气极高的爱情词,吟出一代又一代有情却终不得眷属的男女心声。

上阕如同火山爆发,将满怀感情喷泻而出,是对上天的质问,是对命运的愤恨。从字面上看,生离之恨更甚于死别之悲(所以不认为是写给亡妻卢氏的)。

下阕用典,一如岩浆滚滚,将情感延绵不断。几个典故也颇具玄机:

“浆向蓝桥易乞”出自《太平广记》,讲秀才裴航乘船至蓝桥时,口渴求水,得遇云英,一见倾心,遂向其母提亲,其母要求以玉杵为聘礼,方可嫁女。后来裴航终于寻得玉杵,于是成婚。这一典故说明容若应与此女有过婚约,且并不费周折;

“药成碧海难奔”,典出嫦娥奔月,李商隐有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里所喻的是恋人如同嫦娥一般,身不由己,远离了自己,奔向月宫,自己如何追寻也是徒劳无奈。“月宫”应该就是暗指皇宫;

“饮牛津”典出《博物志》,牛津即天河边。一谈到天河,便不由自主想到,两人身居银河两端,相望而不得相守。天河,传说是王母娘娘用银簪所划而成,而容若和恋人之间的天河,也应暗指是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人人为所致。牛郎织女一年之中尚可在七夕有一日得见,容若感概于自己和恋人的境遇竟不如此,发出“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的心声。

下阕中句句用典,在纳兰词里,实属少见!

野史《赁庑笔记》中有记载,容若有一表妹,青梅竹马,并订下婚约,谁知世事难料,表妹被选入宫中,常言道:侯门一入深似海。何况是嫁入帝王家!一对情深意重的儿女被硬生生分开,从此一别音容两渺茫。当时纳兰并没有取得功名,更没有担任侍卫之职,但是为了入宫见表妹一面,纳兰利用国丧,宫内做道场之便,打通关节,披上袈裟扮作喇嘛混进宫,得以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恋人,但是由于宫禁森严,无法交谈,只好“相思相望不相亲”。

相思相望不相亲

这恐怕是纳兰容若最被人熟悉的一首词了。这首小令写于康熙二十一年,也就是纳兰二十八岁的时候。这一年,身为御前侍卫的容若扈从康熙出关去东北进行祭祖大典,本词就写于出山海关之时。

先生对这首作品的评价是词中的“千古壮观”而推崇备至,甚至提出了它与同时期的另一首《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并列为纳兰豪放词的代表作……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但实际上,容若在做这首词的时候恐怕并没有什么要歌颂或咏叹的心情,一路上的排场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快感和荣耀,相反,在作品中,却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容若内心深处的一种不满与怨愤之感。

纳兰容若生于贵胄之家,又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中科举,身居康熙大帝贴身侍卫,从最初的三等侍卫逐步升为一等侍卫,在外人的眼里,可谓贴近龙颜,大富大贵,但是谁又能理解他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是一位充满了理想,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性情公子,但是现实的仕途生涯却让他感到万般的无奈与迷茫。多年的扈从生涯,以及与爱人“长相思却不能长相厮守”的生活,使容若的身体和心情慢慢消磨,也真正让我们理解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

身向榆关那畔行

时隔十多年,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这是我所接触的第一首纳兰词,这么多年来,其中那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还时不时地触动着我的心弦。

由来缘浅,奈何情深。这是一首怀念亡妻之词。

纳兰是个情真之人,他在20岁上娶妻卢氏,也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相知的过程。三年中,夫妻二人感情笃厚,相敬如宾,却不料天妒有情人,卢氏因产后受寒而忘,相爱人从此天各一方!

这以后,悼亡词便在纳兰容若的词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就如同他在另一首《浣溪沙》里描述的那样——“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首小令上阕写景,“西风”、“黄叶”、“疏窗”、“残阳”,笼罩着一片哀伤怀旧的气氛;下阙用典抒情,表达自己对往事,对亡妻的爱怜不舍的心境。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场景,却最让人情不自禁的感伤。词中用了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典故,想到自己和妻子当年何尝不是如此恩爱?只是如今相爱之心犹存,相爱的那个人却已然不在,曾经以为是何等平常的点点滴滴,现在却成了最宝贵的零零碎碎的记忆,总让人笑着流泪。

全词好似一张古朴的图画,笔不在多:一幅秋景、一份心情、一段岁月、一位伤心人……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一生做《饮水词》348首,绝大多数哀婉凄绵,直抒胸臆的作品很少,而此词当属他平生第一快意恩仇之作!

这一纸的肝胆相照,这一纸的荡气回肠,只恐让人承载不起。

由于纳兰容若的身份地位,在他身边巴结攀附之徒数不胜数,但是容若对这些人非常反感,公开表示自己并非热衷于富贵之人,相反,却多与布衣文人相交甚欢。

纳兰作此词赠给好友顾贞观,其时他们刚刚相识,却一见如故,相逢恨晚。但是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友谊之间横亘着很多的沟壑。

首先,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就很大,容若那一年22岁,而顾贞观已经40岁;从身份上看,那一年,容若刚刚中得进士,获殿试二甲第七名,并赐三等侍卫之职,而顾贞观一介江南布衣,沉居下僚,只在明珠相府里做教书先生;论出身,容若属正黄旗,满清贵胄,而顾贞观则是汉族的落魄文人。

然而,真正的友谊就像真正的爱情一样,穿透了时间空间,生死名利的差距。容若填这首词,直抒胸怀,就是向顾表明自己的态度,朋友不在于身份与地位,而只在乎是否意气相投,生死与共!顾贞观看了之后,非常感动,两个人遂成知己。顾贞观也成了纳兰短短三十岁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挚友,此后,两个人联手上演了营救文豪吴兆骞的义举,被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此词从文字上讲,不拘一格,情真意切,完全是喷涌而出。落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用了平原君和阮籍的典,化了杜甫的诗,让这首词充满了一股魏晋风,盛唐气。读此词,当与友人浮一大白,一醉方休!

德也狂生耳

自从唐朝由盛转衰,仿佛那些边塞诗人们在一夜之间就一下子都消失了。再也听不到了“羌笛何须怨杨柳”,再也听不到了“不破楼兰终不还”。宋朝的文人们都在热衷于追求精致靡靡的生活,而明朝的文人们则在自己跟自己较劲,做首诗,似乎不是在比谁的意境高,而是在比谁认识的生僻字多。值得庆幸的是,到了清初,终于出了个纳兰容若。

这首《蝶恋花》是纳兰众多边塞词中的一首。能将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约之形中,这种风骨,自有词以来,除了李煜、苏轼、辛弃疾之外,恐怕也就要数纳兰了。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性德的词是:“北宋以来,唯一人尔!”这话不是吹的。

本词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便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开篇,一句话便道出了事事变迁,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

纳兰作为贴身的御前侍卫,多次扈从康熙帝出外巡访,还曾作为特使亲身赴黑龙江流域一带做侦查工作。纳兰的内心实际上是充满了极大的报国热忱和远大抱负的,但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又时常纠缠在他的心头,因此在他年轻的心里时刻充满了矛盾、痛苦和迷茫,这些复杂的情绪也带进了这阙词里。

多少曾经兵戎相见、刀光剑影的古战场,而如今却世事变迁,易了时空,也易了模样,多愁善感的容若又一次被心弦拨动,产生了兴亡无据,由来一梦的感慨!想到朝野上的党派之争,想到市井中的蝇营狗苟,不过都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转眼便如白驹过隙,得又如何?失又如何?

全词用句恰当,一气呵成,毛泽东当年读了此词之后,感叹“看出兴亡”。尤其是最后一句最妙“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既有豪爽,又有柔情,还有些许的凄凉和无奈,个中滋味,只有我们自己用心去体味了……

今古河山无定据

纳兰在二十九岁那年,康熙大帝巡幸江南,纳兰容若作为御前侍卫随从。这是这个水一般的男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到江南,他一口气作了十多首《梦江南》。

也是在这一次的江南之行中,经朋友顾贞观介绍结识了沈宛。沈宛虽为青楼女子,然而兰心蕙质,颇具才情,著有《选梦词》。他们两人之前只是笔墨来往,这次见面之后情投意合,相见恨晚。

一年后,沈宛放弃了江南的生活来京城追寻纳兰,然而由于沈宛的身份和地位,是无法让身为相国的纳兰明珠及纳兰家族所接受的,所以他们无法名正言顺地生活在一起。纳兰不得不在京城德胜门外另置别院,和沈宛过起了这种非婚的婚姻生活,但由于外界的压力,两个人始终处在一种幸福并痛苦的纠结之中。

终于在乍暖还寒的某一天,沈宛不辞而别,纳兰站在空荡荡的小院里,任柳絮如雪花纷飞,心比天寒。

纳兰容若于是又写起了《梦江南》,这回是真的梦向江南了。他说自己心里有了“恨”,这位温文尔雅的佳公子之前有愁,有苦,有心酸,有断肠,却从来没有过恨的。

但随即又问自己,应该恨谁?是的,究竟该恨谁?恨家族的身世?恨作梗的父母?恨自己的软弱?还是恨命运的捉弄?他恐怕也说不清楚了,只有心如死灰地茫然站在那里。

也许老天也信奉“相见不如怀念”吧,在这一年的夏天,容若便离开了人世。而在同一年的秋天,沈宛生下了他们的孩子,之后不知去向……

心字已成灰

纳兰容若短暂的一生,活,是因为至情至性;死,也是因为至情至性。

他在去世的这一年上填了一首《木兰花令》中,开篇一句就喊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个让人辛酸却又无法挽回的假设,令世间多少男女泪眼纷飞!爱情也好,友情也好,亲情也好,短短的七个字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和难忘的岁月,像是一场郑重的告别。

纳兰短短一生完成编著了《通志堂集》、《渌水亭杂识》、《词林正略》、《今词初集》等作,并留下三百四十八首词篇,被人“传写遍于村校邮壁”“家家争唱饮水词”。当明珠读到儿子那些哀婉凄凉的“饮水词”时,不禁颓然叹息:“我给了他那么好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他还是那么的不开心?”

按说,明珠是一等一的聪明人,然而那时候的他已经被利益熏迷了眼睛,自然无法理解自己儿子的用心与担忧。最终,他一步一步走向了覆灭。容若还算是幸运的,在明珠倒台被抄家的时候,他已经闭上了眼睛。

被一场急病夺去生命的纳兰容若只有31岁,就像自家庭院中渌水亭湖面上那枝纯洁的莲花,出自淤泥而不染,三百年来随风摇曳,实可堪称绝代佳公子!

番外篇:

1

合欢树,光听这树的名字,便有了几分暧昧,颇有有情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缠绵意味。很美。

最初知道合欢树,是在知道纳兰容若这个人之后。那一阵,对他着了迷,到处去搜寻和他有关的一切消息,结果听说在后海北沿他家的园子里有两株他亲手栽植的合欢树,便怔怔地跑过去看。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合欢树,在初冬的寒风里,两棵树显得有些秃,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枝干已经有些倾斜,不得已用铁架子支撑着。

她们老了吗?

2

这不是据说,而是真的。

容若少年的时候,有一次去西山游玩,回来时移来两棵合欢树的树苗,植到了自家的花园里。每日里浇水、松土,悉心照料。也许最初只是一个少年人的玩心而已,可谁想到这两棵树竟顽强地活了下来。

后来,容若每日在树下读书,在树前习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树长高了,容若也长大了。烦恼多了,心事也多了,无人倾诉的时候,就说给这两株合欢听,容若的秘密,它们都知道。

再后来,容若考中了进士,又后来,容若当上了御前侍卫。所有的人都羡慕他,可是他仍旧每日在树前心事重重地徘徊着。

二十岁那年,这两株合欢树迎来了一位新主人,贤淑温雅的卢氏——容若的妻子,羞答答地站在了树前。容若笑了,从此不再形单影孤地在树下徘徊,总有一个娇小的身躯在旁边陪伴着他。

他给她讲朝中的见闻,给她吟自己新填的词,卢氏不懂时事,也不懂诗词,但她总是笑盈盈地听着,听丈夫讲他的雄心抱负,讲他的种种不如意。她用这样的方式,让他的不如意慢慢变成小幸福。

黄昏的时候,两个人总坐在树下轻轻私语着。他说:“有你真好,真希望就这样一直坐下去,一辈子……”

她笑笑,俏皮地问:“那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了呢?”

他望着她的眼睛,怔怔地说:“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

她的眼睛湿了:“真的吗?”

他狠狠地点头:“我们没有同一天生日,但求同一天忌日,生生世世为夫妇!”

容若又要远行了,成婚之后的日子,有情人总是聚少离多。卢氏红着眼圈为丈夫打点着行装:“容若,你明天真的就要走了吗?你可知道何时能够回来?”

容若心疼地搂过妻子,抚着她的头发:“宦海浮沉,身不由己啊。料理家事,照顾父母,又要辛苦你了!还有……”他指了指窗外,“好好照顾那两株合欢树,等她们开花的时候,我就回来看你了……”

从此,卢氏每天都要去后花园照看这两株合欢,浇水,松土,她不让丫鬟小厮们做,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她从没做过粗活,手磨破了,腰酸了,背痛了,她毫不在乎,她在等着幸福的花儿开。

每天黄昏,她独自来在树下,望着远方,心中暗暗算着丈夫的行迹。她把思念说给这两株合欢树听,风儿一吹,树叶子哗啦啦地响,仿佛捎来了远方丈夫的回答:“我知道呵,我也很想你……”

幸福总是短暂的,三年的时光匆匆过去了。她走了,留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之后,悄悄地走了。那是那一年阴历的五月三十日,园里的那两株合欢树粉白色的小花儿落了一地,无声无息。

他又孤单了,每日在树下痴痴地发呆。又想起了那个黄昏的约定:不求同一天生日,但求同一天忌日,生生世世为夫妇!

“你要等我啊,爱人,生生世世为夫妇……”容若在心底大声地喊着,他知道,她听得见。

日子又一天天地过下去,他的职位升高了,他的工作更忙了,他有了许多新的朋友,他又续了新的妻子,他会把她拉到树下,讲以前他和她的故事。新妻子每每听得眼圈红了,拭干了泪之后,更加悉心地照顾他,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以前那个女子。

八年了,容若苦苦地活着,寄情与词,寄情与酒,寄情与书本之中。合欢树的花儿又开了,容若抬起头,依稀想起那一年远行前对妻子说的话:“等到合欢树的花开了,我就回来和你相聚了……”

阴历五月二十二,花开的正旺。他邀请来他最好的朋友们,就在合欢树旁的渌水亭饮酒赋诗。

他说:“我们今天就来写一写这两株合欢树吧!”接着他便吟出了开篇的那首《夜合花》,给他的朋友,给自己,还有,写给她。

对此能销忿。对此能销忿。”,忿从何来?只有他自己明白。

这首诗成了他的绝唱。

第二天,他便病到了。发高烧昏迷不醒,请来的医生都叹叹气,摇摇头:“不行了,就这一两天的事,准备后事吧!”

但他一直撑着,撑着,似乎在等着什么。终于,整整七天后,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那一天,正是阴历五月三十日,他妻子八周年的忌日!

这仅仅是巧合吗?

合欢树的花儿又落了,一如八年前的这一天。

不求同一天生日,但求同一天忌日,生生世世为夫妇!”这誓言随着落花,漫天飞舞……

3

合欢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明开夜合花,因为这种树的花,只是在白天开放,晚上就会把花瓣合起来,顾而得名。

多有趣的花儿,这些年来来回回,我跑了不知多少趟这园子,就是想一睹她花开的样子。但是一次都没有看到。是我错过了花期?还是她压根就再也不会开花了?

三百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她们的花,已经落光了……

时至今日,我依然乐意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听,那是因为:这不是据说,这是真的。

诗词铺子特别作品

来源:简书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