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私立和公立学校到底哪个好?BBC这部纪录片 告诉你答案

2019年02月28日 6:20 PDF版 分享转发

发展课堂外的能力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如此重要。如果孩子读的是,在这方面享有更多资源,是一件很好的事,而如果孩子读,学校在课外设施上相对匮乏,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这类经历。

电影简介:

《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交换学校:阶级分化)是由BBC拍摄的一部探究公立和私立学校差异的纪录片。纪录片里,两组来自英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短时间的交换和体验。

1

“选公立还是私立?离家近还是名气大?哪种教育体系适合自家孩子?……”

关于择校的话题,在家长微信群一开始讨论就欲罢不能。

其实,女儿千寻四岁前,我都没有考虑过择校问题,潜意识里觉得,学校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家庭教育和孩子自身的品格、能力。

后来听了好些过来人的吐槽和建议,才意识到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比我想象的大。

杨爸儿子在一家公立名校读小学,跟我说:“体育音乐美术课总是被主课霸占;孩子每天放学都要补课,老师明说试卷上至少有20分是不补课就拿不到的;作业量大,孩子每天最担心哪一科作业忘记给家长签字……当初看重的运动、科技和阅读都没时间搞。”

类似吐槽听多了,不由得对公立学校产生了恐惧感。(实际情况可能要好很多,据说很多非名校还是没那么鸡血)

不想过早消耗孩子学习热情的我,心想,那就看看号称素质教育的私立吧。

当时正值私立学校面试季,我跟着几个学龄娃的妈妈,感受了一盘现场氛围。

一个考完试的孩子从学校出来,立马被外面一群家长围住,打听考了什么题型,有的还拿出手机做记录。这些题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不简单,基本囊括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比如看图讲话、基础奥数、甚至跳绳……

我才发现,想让千寻进入私立学校,还得抓紧时间给她“补课”,否则连面试关都过不了。

身边一个妈妈则神秘地讲出某机构名字,告诉我,“这个衔接班不错,进私立的升学率是80%。”孤陋寡闻的我,才知道还有“坑班”的存在。

心里其实很疑惑:送孩子去私立,是想让她接受更宽松的教育,不要那么应试,有时间发展综合能力。为了宽松点的教育,却需要读“坑班”,提前鸡娃,算不算本末倒置呢。

直到今年,千寻九月就要入学,我对公立&私立,到底孰优孰劣,仍持保留态度。相信这样的疑惑,很多学龄前孩子的爸妈也都有过。

2

恰巧最近看了部BBC拍的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这部纪录片探究了英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差异,虽然英国与我们国情不同,但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给了我很大启发。

这部片主题是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异,内涵却不限于此,还有很多教育上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对“一流的教育到底给了孩子什么、精英与普通人在成长路径上到底有什么不同”等等问题的思考。强烈推荐给大家,个人觉得,每个关心教育、在教育上有自己想法的家长都值得一看!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沃明斯特中学,是一所有300年历史的私立学校,学校400名学生,每年预算900万英镑,占地25公顷,寄宿费用为一年27000多英镑,拥有教师64名,12个网球场和一把都铎王朝的椅子。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位于德比市的贝姆罗兹中学,是一所公立综合学校,学生超过700人,每年预算500万英镑。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两个学校,代表着英国的两种教育体系:公立和私立,两者很少交集。

现在,在BBC这项独一无二的实验中,两个学校的校长同意交换位置,每所学校另有三名学生一同交换。他们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换体验,真实呈现两所学校的不同。

私立学校真的能提供一流的教育吗?公立教育是否真的意味着平庸?

私立学校有什么优势,能导向那些较高社会名誉的事业?

种种疑问,或许能在其中找到端倪。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纪录片共两集,第1集里,沃明斯特中学的校长马克带着他的三个学生:乔恩、凯蒂和桑德,北上240公里,来到贝姆罗兹综合学校,展开交换学校的第一阶段;第2集,是贝姆罗兹综合学校校长乔沃德带着她的三名学生娜丝、布瑞特和卡西姆去私立学校深入体验。

在为期一周的交换时间里,两个学校之间不同的特点、差异通过孩子们的表现和两位校长的思考,渐渐浮现出来。

3

1 私立学校比较轻松?想多了

一直以来,市面上对私立学校的描述似乎都和“快乐教育”有关。而说到“快乐教育”,眼前就会浮现出学生可以自由讨论的课堂、少量的作业、宽松的日程表。

真的是这样吗?

公立学校学生布瑞特刚来到沃明斯特,就注意到了两所学校的明显区别。音乐课上,一个孩子说话,老师很严肃地告诉他:“你再说话我就赶你出去。”布瑞特说:“在贝姆罗兹,学生一直捣乱,才会被赶,一直说话是不会的。”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除了课堂纪律十分严格外,沃明斯特还有很多看起来并不“自由”的规定。

不准穿短裤;不准散放开头发;不准戴大耳环;头发不能染成搞笑的颜色;不能在不允许的时段使用手机;着装有比较高的标准……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当私校学生桑德讲他的日程表时,几位来自公校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

“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课堂时间是从八点半到下午五点,课后有很多作业和兴趣课,基本上每天都很忙。”

校长马克认为,学生的自律联系着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成就,明白自己实际上能做到,并持续坚持,是很重要的一课。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巨人的工具》里看过的一段话,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杰克.威林克说的:“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2 公立学校孩子很好,只是缺了点自信

沃明斯特校长马克在贝姆罗兹综合学校的一周里,不仅亲自教授孩子历史课,还会就孩子的发展状况和贝姆罗兹综合学校的老师进行详细交谈。

他发现,这些孩子很好,既聪明又诚实,不论是智商还是品格,都不比沃明斯特每年收录的新生差。他们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自信。

马克说:“我看出他们回答出问题时,自己都很吃惊。”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马克这个观察,在学生身上也得到了证实。

上过马克历史课的公立学校孩子评价说:“他没有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就是说比如我整堂课安静地坐着,不想表示什么反馈,他仍然欢迎你听课。我想学生的自尊能得到增强,因为他告诉你他的观点并询问你的观点。”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公校学生布瑞特在沃明斯特体验时的经历。

到校第一天,校长马克按惯例跟每个孩子单独交谈,当他与布瑞特交谈时,马克说:“布瑞特,我看了你的成绩报告单,讲真的,我觉得你能做大事。”

这句话带给布瑞特的震撼非常大,这样的评价,是他在贝姆罗兹从未获得过的。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当然,这种信心除了来自学校和老师正向的鼓励教育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资源的影响。

贝姆罗兹所在的地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由学校提供免费伙食,而沃明斯特的孩子则多数来自中产及以上家庭,不同经济条件会影响孩子的表现。

不只是家庭,学校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在沃明斯特,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名人、成功人士、有识之士,这本身就暗示着“你很快会这样”,给孩子带来了很大信心。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我想,对中学阶段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强大的自信确实离不开庞大资源的支持,而这种资源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提供得起。

纯粹就“帮孩子建立自信”来说,却是大多数家庭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建立自信最好的时机是幼儿阶段,这时候孩子需要的资源不多,做成一件小事或是得到父母的某个真诚肯定,都能带给他们莫大的信心,信心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就是一个人自信的底色。

这个角度,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3 私立与公立的关键区别在课堂之外

在交换学校前,公立学校校长乔沃德有自己的疑问:

我国只有7%的人接受私立学校教育,但私立院校学生却不成比例地主导着我国地上层工作,我想知道私立院校到底有什么优势,能导向那些较高社会名誉的事业?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带着这个疑问,乔沃德从不同角度去了解沃明斯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她惊讶地发现,就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质量来说,贝姆罗兹与沃明斯特几乎一模一样。

关键的区别在课堂之外。

贝姆罗兹综合学校下午三点放学,放学后大多数学生都会直接回家,有比较多的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而沃明斯特每天下午都有超出平常课程范围的活动,42个兴趣小组供学生自主选择。

在私立学校体验的三个学生,很快就爱上了这里,因为每天放学后都可以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比起无所事事、玩游戏,这种充实的感觉似乎更美妙。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看到这儿,突然想起之前被外媒曝光的英国乔治小王子一年级的课程表,除了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小王子还得学习法语、计算机、艺术、音乐、戏剧以及芭蕾等等课程!乔治小王子所在的就是一所名叫Thomas’s Battersea的私立学校。【英国《镜报》(The Mirror)】

正如马克校长所说:

私立学校没有神仙橱柜,给孩子们洒神仙水,而是在于我们强调很重要的东西,希望你能看到我们对音乐、艺术和体育各种社团地重视,以及允许我们这么做的时间和资源。

这个说法我蛮认同。课业成绩本来就只能代表孩子很小一部分,课堂之外的能力培养才是更重要的,不论是团体协作能力、领导力、体能还是见识眼界,都将对孩子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但在公立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很难提供像私立学校一样的课外资源。比如,在贝姆罗兹,孩子们没法拥有宽阔的网球场,如果他们想打球,要么只能自己花钱花时间去外面的机构,要么只能自己动手支起简陋的球网,这两者成本都不小,到最后很多人就放弃了打球。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这点差异让我感受到,发展课堂外的能力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如此重要。如果孩子读的是私立学校,在这方面享有更多资源,是一件很好的事,而如果孩子读公立学校,学校在课外设施上相对匮乏,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这类经历。

我想,这部纪录片所展现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异,并不能帮助一个家庭做出择校判断。毕竟,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中间不仅涉及学校与学校的差异,还涉及到了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对孩子未来发展方向的考量以及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

但它仍然可以带给我们一些视角和启发。就像贝姆罗兹综合学校校长乔沃德说的那样:“即便不能复制,我们至少了解了。”

我了解到了自由真正的涵义,不是放养而是给孩子建立应有的规则意识;了解到自信心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课堂外的能力。

这些东西可能比选择什么学校更加重要。

来源:留学杂志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