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共解放军“兵不血刃”解放长春真相

2019年06月14日 10:19 PDF版 分享转发

1948年辽沈战役的时侯,军队包围,里面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是新1军和新6军为主,其中新1军主要是四川籍的军人多.他们都是在缅甸战场回来后,被拉到东北战场的,由于机场已经被共产党军队封锁和占领,所以缴获很多国民党军队战士和军官的家书和照片.一直被长春博物馆收藏,这几年专门出了这本书,里面公布了国民党新1军和新6军部队的很多个人照片,但是照片上的主人公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所以长春的博物馆方面也是借着发布其中一些照片,希望照片上的主人能活到现在并且能联系上他们。

可能许多人还不知道当年共产党打长春是兵困两个月,生生饿死国民近二十万人!而共产党完全没有一丝愧疚,说什么“解放长春兵不血刃”,而且,对于揭露这段国民悲惨史实的军事专著,只知一味列为“禁书”(《雪白血红》),直至逮捕该书作者。

1948年,林彪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政府军控制的长春城实行围困,6月5日,林彪、罗荣桓下达《围困长春办法》,决定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方针。要求采取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手段,围困长春。长春围城历时五个月。造成大批城内平民因饥饿而死亡。全城700余万平方米建筑,230万平方米被破坏。一切木质结构,乃至沥青路面,或用于修筑工事,或充作燃料,而一切可以当做食物的东西,如树皮、树叶之类,都被吃光。

在围城的初始阶段,国军曾限制居民外出,但后因城中发生饥荒,随对居民放行,并限制其返回。其间也发生国军士兵抢夺居民粮食的现象。对企图逃出长春求生的平民,共军开始曾进行搜查审问后放行,但仅限于带枪投靠的国民党人。“他们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将婴儿小孩丢了就跑,有的持绳在我岗哨前上吊。战士见此惨状心肠顿软,有陪同饥民跪下一道哭的,说是‘上级命令我也无法’。”后来采取了围阻“捆绑”以及射杀的行动。大批饥民被迫滞留在两军控制的环城中间地带,其间遍布腐烂的饿死民众的尸体。据一些当事人的回忆证实,围城期间包围圈中曾发生食人悲剧。围城最后以国民党军投降而告终。“当年参加围城的一些老人说:在外边就听说城里饿死多少人,还不觉怎么的。从死人堆里爬出多少回了,见多了,心肠硬了,不在乎了。”“可进城一看那样子就震惊了,不少人就流泪了。”士兵看不下去,有些人问“咱们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饿死这么多人有几个富人?有国民党吗?不都是穷人吗?”解放后,熟人见面就问:“你家剩几口?”(《雪白血红·第三十一章“兵不血刃”》)

长春的居民人口由围困前的50万左右(包括围城前从周围地区逃至长春以躲避战乱的难民)锐减到围城后的17万人。饿死居民的人数,目前尚无确切统计。作家解放军中校张正隆在《雪白血红》里分别引用时任长春市长尚传道的回忆录称“根据人民政府进城后确实统计”“饿、病而死的长春市民共达十二万人”和国民党《中央日报》战后的报道称城外“尸骨不下十五万具”;日本媒体的估计为二十至三十万人(战前滞留长春的日本人约3千,据说其中很多战后被饿死)。1975年被释放的战犯段克文在《战犯回忆》一书中说,长春围城饿死了六十五万。

国民党方面认为,中共军队在围城期间的行为构成战争犯罪;共产党方面则认为其军队为“解放”长春而采取的行动是正义和积极的,造成饥民死亡是次要的,在中共官方宣传口径中,有“兵不血刃取长春”之说;而很多非国共人士及国际舆论则认为,长春围城是二十世纪最惨重的战争灾难之一。

长春博物馆公布的辽沈战役中国军官兵遗照

从老照片上看国军的杀气的确不如共军

很多生命从此灰飞烟灭

这是普通人的历史

你们是抗日英雄,却打不过一帮土匪

60军将士公墓

1946年新1军和新6军交换长春驻防仪式中

将军和战士一起开饭

大兵市区骑摩托车

一张由3个人凑钱拍下的合影,1948年长春物价使普通士兵一个月军饷连一张照片都照不起,为了给家里邮一张相片,他们3个人合伙一起照.中间的是新7军的赵某,信里透露了这张照片的来历:父亲来信要我寄照片回家,正好2个同事去照,3个人一共6张,30万元,每人10万元.假如一个人独照的话每人要20万元.当时普通士兵月饷是20万元.

新一军政工处派驻重炮营的一名连级少尉指导员.胡长庚,四川绵阳人,1926年生于四川绵阳县一个商人

1946年11月驻吉林60军工兵第3连在北山公园合影

1946年5月吉林老爷岭

长春市民学生欢迎国军进驻中

这个国军连长随60军转战南北,4年就分别在江西吉林长春娶个3个老婆,照片上面的是第3老婆,才17岁,读高中

下面的这个军官和太太,军服不错,人也精神

外围战斗被G军俘虏的国军归队合影

长春驻军医院

新7军训练照

伤兵也留影纪念

战地留影

新6军的婚礼

新7军少将龙国均1947年

一个排的照片,火力不错

辽沈战役中的国军女兵

《雪白血红》目录、自序

作者:张正隆

雪白血红(上局):雪白

--自序

一篇报告文学,当然不仅要客观地记录下已经发生的事情。但它

首先应该做到这一点。

做到这一点很难,特别是对于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当事者视野有限的挂一漏万的回忆,各种各样只鳞片甲的传闻,显然不无偏见,

甚至有意隐讳了事实的文字资料。后人只能在这样的基础上缀合历史,充满主观意识地缀合历史。你可能接近了它,但休想复原它。

能做的是不讳过,不溢恶,不夸饰,不虚美,像老祖宗教导的那样“秉笔直书”。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这其实更难。

对这本书尤难。

主要难在有个叫“林彪”的人。

很多人问:写不写林彪?

又问:怎样写林彪···

再问:这样写行吗?

在关东最后那场战争中,家乡那个小镇经常“开仗火”(黑土地老人话,即“打仗”)。母亲抱着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小的我,趴在炕沿下哆嗦。

40年后,我感到了母亲的颤栗。

有人说:写现代史难于宇宙史。

一位参加撰写当年3纵战史的老人,被公认为“记忆力特别好”。老人对此也很自信。写完亲身经历的四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一节,再去当年战地一看,地形、地物及敌我兵力配置,几乎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主要还不难在这里。

有的老人说:这事你不用记,记了也不能写。

不服不行,有的真不能写。

有的老人说:你问的这些我都是知道。但不能说,现在还不能说。

望着老人,你会想到飞机失事后千方百计寻找的那个黑匣子。你找到了,却打不开它。

治史者讲“潜心研究史料”。可这些不能披露的和锁在“黑匣子”里的史料如何“研究”?还有那些经常变脸儿的“史料”可信吗?一部《辽沈战役亲历记》,应该说是关于国民党方面最有权威的

资料了,而且好像也没怎么“变脸儿”。可是,那些能够勾勒出国民党战略框架的原始电文,一份也没有。对照本书实录的共产党方面的大量文电,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缺憾。仅凭回忆“大意”是不够的,甚至是不可靠的。而且,文章中的“我”(或主人公),字里行间尽力和蒋介石划清界限,就像另一些回忆录竭力和林彪划清界限一样。对于跑去台湾的人,遣词用句比较尖刻,无所顾虑。对于留在大陆的败军之将,以及后来从海外归来的人,就有情有面,客气多了。

40多年了,史实的回忆不尽相同是正常的。一忽儿吹捧,一忽儿批判,叫人难辨真伪,倒也能提供个信息,扯出根线头。最难办的,是那么只字不提,好像根本就未曾发生过,且往往是比较重大的事情,叫你无迹可寻,连个判断真伪的机会都是没有。已经成为历史财富的关东这场战争,一切都是已知数。这里,除了台湾去不得外,只是调查采访的多寡;是正视,还是回避;是实事求是,还是指鹿为马;是抢救这笔财富,还是听任早已不是朋友的时间,年复一年地蚀逝。

时间是个保密大师,是个去伪存真的大师。是个息事宁人的大师,若干年后,当我们可以轻松地打开这支锈渍班班的“黑匣子”时,厚厚的尘封中,可能只剩下些干涩枯燥的档案资料,而没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形象了。

外国人似乎比我们还急。

从街头书摊,到国家领导人家中的书架,一部《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使索尔兹伯里在中国大出风头。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看这姓名好像咱们龙的传人)先生,在完成主编《剑桥中国史》六卷巨制后,1986年出版一部新的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伟大的革命:1800--1985》。

10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那么多作家和史学家在做什么?不是祖宗的家谱外人碰不得,实实在在,这本来理所当然就是我们的事情,而且理所当然应该写得更快,更好!

有治史者说:写中国现代史之难,就难在我们是中国人。

1988年7月8日《青年参考》报道:因为教科书内容有误,苏联取消中学毕业历史考试。

真的,当身体和世界观正在成熟中的学生们,经过一场从精神到肉体的紧张劳作后,发现学到的东西许多不是真的,该多悲哀?关东最后那场战争糟蹋了黑土地,后来糟蹋的是什么?大人把家谱搞乱了,叫孩子怎么续?人们都喜欢孩子。因为孩子是明天,是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生命的延续。

还因为孩子天真,烂漫,真诚,心地纯洁,不说谎。即使说谎,也说得那么天真,烂漫,真诚,自然,能给生活增添一些喜剧色彩。

为人,为文,当然需要成熟,需要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的透视和理解,可首先需要的难道不是真诚吗?要孩子诚实,大人难道不首先需要诚实吗?

有时就想:人为什么要“长大”呢?

采访中还有个体会和感觉:惊骇,惶惑,激动,兴奋。很多作家走到历史中去寻找“避风港”。这里却似乎是一片禁脔,险象环生。

有时简直想掉头就跑。

有时又想留在那里不回来了:历史中的新闻太多了,有些去处简直就像从未开垦过的处女地。那令人反思的天地也太广阔了。于是,至今萦绕在脑幕上的一个问号,就是:历史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一位搞历史的朋友说:历史就像个婊子,谁有权势谁就可以弄它一下!

这话与他的西服、领带不相称,却不乏形像。不管历史是个什么,也不管100个观众心目中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位名人说:100个观众中就有100个哈姆雷特),要想把关东最后这场战争比较园满地画个“0”,恐怕还要到可以进出台湾档案馆那一天。

而且,连跑带颠,只吃不到一年的面包和方便面(有人说这篇东西是用脚、面包和方便面写出来的),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这篇东西只能算是一篇草稿,或征求意见稿。

感谢所有给予采访方便的单位(几十家,恕不一一列举了)。

感谢本书中所有写到姓名的老人。

感谢沈阳军区和本集团军的领导和同志们。

感谢所有给予鼓励和支持的朋友们。

作者

1989年旧历除夕夜

来源:本站原创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