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国孩子最缺的两门课是什么?”——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2020年02月20日 12:42 PDF版 分享转发

陈志武,终身教授,在读研究生并留下任教。

在美国陪伴两个女儿上学的过程中,他对两国间的通识教育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更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自己建议:孩子要在将来全球化的环境中更游刃有余,应该向美国教育取经,从小对孩子进行人文、通识教育,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

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

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

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

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

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同时,也因为我跟国内的一些大学一直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国内同行和教育界学者、业者每天的运作目标。

特别是这些年看到,很多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有个让我非常痛心的地方:专业能力突出,但思维方式僵化,社会交往能力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这些经历和观察让我确实感触非常多,下面正式开始我的分享。

01

美国教育重通才,中国教育重技术

中国今天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体,这当然就需要有很多工程院院士,大学要培养很多的工程师。相比之下,美国的服务业占GDP的85%以上,所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侧重点就不同,是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

在中国和日本变为世界工厂之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一些工程学院都非常侧重技能型的工程系科。但是随着制造业向日本、韩国和中国转移,美国大学的教育内容经历了一个全面的转型,转向通识教育。

大学,我们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

因为我们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视掉在其它更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而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强调为考试死记硬背,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特别是科学和工程几乎为我们每个中国家长、每个老师认同。

02

通识教育从幼儿园抓起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现在读高二,老二在读初二。她们的教育经历大概是这样的——

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前,没有家庭作业,下午放学就放学了,周末就是周末,不用担心作业。

老师如果布置作业给学生,很多家长会抱怨:“你怎么给我的孩子这么多作业?如果他们把回家后的每分钟都花到作业上,最后是变成了人,还是变成了机器?”

另外,初一之前也没有考试。这一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可能觉得奇怪,没有考试学什么东西?你放心好了,美国学生学的课程安排非常注重人文、通识教育,主张让孩子通过主动探索的方式,比如自己做项目来学习。

我女儿每个学期要为每门课做几个“项目”,一个完整的项目流程包括:一是针对自己的兴趣,选好一个想研究了解的课题;

二是要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

三是整理资料,写一份作业报告;

四是给全班同学做5到15分钟的讲解。

举个例子吧,我的大女儿在五年级时,对北京的气候感兴趣,就在社会课上对其做了一项研究。

她把北京一年12个月中每月降雨量、温度的历史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计算历史上每个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计算每个月温度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然后再分析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况的关系,写好报告以及讲解文稿,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她的这些分析结果。

实际上,她在小学做的研究与写作,跟我当教授做的事情性质差不多,以至于到现在,我跟我女儿说,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这就是美国教育厉害的地方。

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一定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03

培养孩子教授级思辨能力

在美国,思辨能力的训练也是从幼儿园开始,具体做法表现在两方面:开展大量课堂表述和辩论。幼儿园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经历,并和大家讨论。

正是因为这项训练,等孩子们长大后,特别是念完MBA以后,在他们需要当众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至少不会一站在大家面前就发抖,没办法说出话来。

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这不仅是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业、研究打好基础,也是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

在我女儿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过程。

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得住脚。

实际上,如果按照我女儿她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的科学方法标准去判断,国内经济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类学报上发表的许多论文,都没法及格!因为许多论文只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然后就把没有经过数据实证的假设当成真理性结论。

这些都跟我们没有从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强化科学方法的教育训练有关,跟没有把科学方法应用到关于生活现象的假设中去的做法有关。

当然,沿着这种方式去培养,很容易让我们说:“他们怎么能够做工程师、做专家呢?”但这也没关系,美国本身不需要这么多工程师,因为制造业已经由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胜任了。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其教育知识的结构,反过来,教育知识结构又会决定其经济的产业结构。

来源:哈北妈妈大本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