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主播陈雅琳采访中突失明 高度近视要警觉 3症状快就医 不要留下…

2020年10月19日 10:48 PDF版 分享转发

还以为视网膜剥离是长辈或高度者的专利吗?据国人病情统计,有一段视网膜剥离的发病高峰期在拼事业的年纪,而且患者不一定有

最近资深主播到澎湖出外景,期间视力渐渐模糊;但为了节目品质,虽然视力恶化到几乎快看不到,陈雅琳仍在澎湖的风浪中完成审稿、检查画面等工作;敬业的她回到本岛后仍不休息,照既定行程专访台南市长黄伟哲,在访问过程中,仅靠着单眼视力坚持到访问结束,之后才赶往医院治疗,结果被诊断出「视网膜剥离」,事态紧急,医师要求立即进行手术。

静养过程超痛苦,陈雅琳直呼:像满清十大酷刑

其实诊断过程中,陈雅琳仍想回到工作岗位;当她被医生认定必需立刻开刀时,还问医生可以让她完成所有工作再开刀吗?让医生气得大骂,要她一定得马上开刀,陈雅琳才乖乖听话。陈雅琳在静养期间必须躺平不能动,这段过程让她十分痛苦,直呼就像「满清十大酷刑」,同时也感叹,「人生第一次所有的事情嘎然而止。」

没高度近视、50岁以下不用担心?台湾20~30岁女性也是视网膜剥离的高峰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一般可能会以为视网膜剥离好发于高度近视患者,或是高龄人士,但前中华民国医学会理事长、高雄上明眼科总院长潘志勤指出,近期研究及临床报告观察到一个视网膜的「台湾特色」,就是台湾视网膜剥离发生率有两个高峰,分别是50~60岁及20~29岁的女性,而且这类患者不一定有高度近视,只是发病前飞蚊症的症状会突然增加。这项发现推翻过往认为视网膜剥离和「高度近视」、「以男性为主」画上等号的认知。

视网膜剥离在发生前是有预兆的,比如持续出现闪电、飞蚊数量突然变多(比如3只变一大坨)且固定在某处、以及视野某处有黑影,如果出现这3个症状之一,就是视网膜剥离前兆,必需立刻就医。

如何预防视网膜剥离?高度近视最好不要突然甩头、坐云霄飞车

视网膜剥离十分棘手,是眼科手术中最为困难且范围最大的工程,号称「眼科第一大病」,因此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以免走到动眼部手术的那一步。

怎么预防呢?乌日林新医院卫教资讯提供5个重点:预防近视或近视恶化,看书、打电脑、看电视、滑手机最好每30~40分钟就休息10分钟,将视线移向远方,让收缩的睫状肌彻底放松。

若发现突发性的闪光、飞蚊症或视力减退,务必迅速就医检查。

视网膜剥离的高危险族群应定期做视网膜检查。

高危险族群日常生活中不要做突然甩头的动作,最好别坐云宵飞车。

高危险族群也尽量防止眼球受到外力伤害,最好避免激烈运动(最佳运动为游泳)、不要跳水,或避免挤压眼睛的按摩。

视网膜剥离这个名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却可能不太清楚视网膜的功能,以及剥离后的严重性。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的卫教资讯指出,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后壁的感觉组织层,是眼球感受光影、色彩的组织,就像照相机的底片;大家平常说的视网膜是指「感觉层视网膜」,它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紧密相贴,这两层组织大部份靠更外层的脉络膜供给营养;如果感觉层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就是所谓的视网膜剥离,此时感觉层视网膜会失去大部份的营养供应而发生机能退化。

有些人要特别注意视网膜的健康,是视网膜剥离的高危险族群:高度近视者(世卫2015年将高度近视的定义下修至近视500度)

拥有视网膜剥离家族史的人

眼睛受伤者

50岁以上的人

曾经接受过手术的人

视网膜剥离的发生率在美国每年约万分之一,而台湾近视人口众多,发生率可能更高;而视网膜非常珍贵,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置换视网膜,因此视网膜剥离发生后若没有即时治疗,就有失明的风险。

来源:早安健康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