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苏联饥荒幸存者:万人坑上泥土还在蠕动

2021年03月04日 4:54 PDF版 分享转发

1932至1933年大饥荒。(图片来源:亚历山大・维内贝格/公有领域)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实行经济上的“军事共产主义”,对粮食则实行垄断制、征收制。翻阅沈志华主编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可知这种“军事共产主义”,实际上与“军事”并无必然联系。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前就宣称:“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所以,“军事共产主义”,在列宁看来,是一种基本国策,并不仅仅是战时的权宜之计。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为了对粮食实行完全彻底的垄断,国家派出大批征粮队到农村,农民赖以为生的口粮都往往被夺走。这种“军事共产主义”于是引发剧烈的社会矛盾。沈志华主编的书中说,各地农村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喀琅施塔得的水兵更起而暴动。这使列宁感到苏维埃政权面临“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稳定局势,为度过危机,于是有所谓“新”出台。“政策”决定以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在工业方面,也一定程度地松绑。“新经济政策”使危机暂时缓和。

然而,“新经济政策”才是在严重危机逼迫下的不得已之举。列宁不喜欢它,继任者斯大林更痛恨它。当危机似乎度过,当局势已经稳定,当对付反抗的措施已布置得更周密,当专政的锁链已锻造得更坚固,当人们心中的恐怖已普遍消泯了反抗的冲动,“新经济政策”就该废除了。自实行“新经济政策”始,斯大林们就想着早日废除它。到了1929年,斯大林终于公开宣布:“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于是,重新实行的,还不是此前作为“列宁模式”的“军事共产主义”,而是比“列宁模式”更严酷、更无视人民生存权利的“斯大林模式”。

乌克兰饿死了700万人的惨剧,就是在“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后发生的。1932年12月,斯大林在乌克兰地区发起了一场实质是种族灭绝的行动。先是乌克兰地区的农民,几乎都成了富农,成了“阶级敌人”。继而宣布没收该地区的所有粮食和生产资料。每一粒粮食,包括种子,都收归公有。所有家俱,所有牲畜,都被夺走。无数支搜粮队在乌克兰地区横冲直撞。他们闯进每一户人家,墙角、床底、屋顶,所有可能藏匿几粒粮食的地方都搜遍;土豆、甜菜、卷心菜,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抢走。

于是,饥饿很快来临。饿得要死的乌克兰人试图逃往外地,但绝无可能。乌克兰所有通向外面的道路都被封锁。一些饿得发疯的孩子不顾一切地想冲出去,于是,克格勃像打野兔般将他们打死。饥饿的人们大量聚集在铁路两侧。道路虽然被封锁,但这毕竟是道路,毕竟是有可能成为生路的道路啊!然而,他们终于成堆成堆地死在铁路两侧。许多人死了,两眼还顺着铁轨望着远方。

搜粮队走了。搜尸队来。或许,是搜粮队直接变成了搜尸队。他们之所以是“搜尸”而不是“收尸”,是因为每处置一具尸体,可得到200克面包。而这在那时的苏联是很大的诱惑。于是他们便十分积极地搜寻尸体。他们把那些皮包骨的尸体,像垃圾般地扔进巨大的坑中,再草草覆以泥土。当他们搜尸时,那些还有一口气的人,那些饿得鼓胀的肚皮还在起伏着的人,也往往就被同样扔进了坑中。毕竟,搜尸队也想早一天得到200克面包。有时候。那还活着并且还有最后一丝气力的人哀求搜尸队:“我还没有死!我想活!”搜尸队的回答是:“今天就走吧,省得我们明天再来!”一位幸存者哽噎着描述她目睹的情景:当搜尸队离开时,那上面覆盖的泥土还在蠕动。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