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胖?江南饮食6大要点释原因

2021年04月12日 21:54 PDF版 分享转发

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防控,类比西方的饮食。这种饮食方式称之为“江南饮食”。

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防控,类比西方的地中海饮食。这种饮食方式称之为“江南饮食”。(网络图片)

中共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去年指出,在地理空间上,“秦岭-淮河”将中国版图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部分。事实上,这条线也将中国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一分为二:北方肥胖人群多于南方。

宁光指出,北方肥胖人群多于南方主要和饮食有关,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防控,类比西方的地中海饮食。

究竟“江南饮食”有甚么要点?本文将为大家一一解释。

宁光于去年5月表示,在全国收集了2.1亿人口的饮食偏好,然后将数据和数据库中所看到的、肥胖和发病率放在一起分析。可以看到很多饮食习惯是有地域分布特征的。比如,煎炸在北方地区比较多,烧烤在东北地区比较多,而在江南地区蒸和煮这种方式更加多一点。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宁光指,所有这些饮食习惯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到,比较清淡的烹饪方法更好,比如蒸煮涮拌,这种方式对食物的损伤程度较低,更重要的是用油少,对于吸收较好。

宁光指,煎炸在北方地区比较多,烧烤在东北地区比较多。(网络图片)

北方肥胖人群多于南方主要和饮食有关。宁光指出,瑞金医院研究团队选择了3种饮食习惯进行研究。一种是地中海饮食,这是全世界推荐的健康饮食。另外两种是在上海比较典型的饮食,一种是浓油赤酱的上海传统饮食;另一种是综合上海饮食、浙江饮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南饮食,这种饮食的特点包括:主要使用菜籽油和花生油,较多豆制品、海产品、白肉、鱼制品。

宁光提出,根据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防控,类比西方的地中海饮食。这种饮食方式称之为“江南饮食”。因为江南饮食在营养体系上和地中海饮食相似,而江南饮食从降压和降糖两个角度则优于地中海饮食。更重要的是这种饮食习惯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内媒《健康时报》整理多名专家意见,列出学习江南饮食6大要点,并解释当中理由。

1.多吃一点粗粮

适量食用粗粮可预防疾病,因为纤维素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高血脂,促进肠蠕动,预防,粗粮里边所含的大量B族维生素,尤其维生素B1可预防病。通常建议的比例为粗粮:细粮=1份∶3~4份。

2.少吃一点油

不管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都是脂肪,脂肪是高热量的食物,如果摄入量不加以控制,就容易超过每天所规定的总热量,使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所以,即使是植物油,吃得太多了,也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照样会引起肥胖,因此也不能多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专家指不管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都是脂肪,脂肪是高热量的食物,如果摄入量不加以控制,就容易超过每天所规定的总热量,使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而影响血糖的控制。(网络图片)

3.白肉替代部分红肉

中国居民传统的食肉习惯还是以吃红肉为主,因此建议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三次,并尽量以鱼肉或鸡肉、鸭肉等白肉替代。

4.每天一斤菜、半斤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

专家推荐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及新鲜水果200-350克。(网络图片)

5.每天一把坚果、一袋奶

牛奶是日常膳食中很重要的一类食物,每天都应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议,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是300克。

坚果食品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但是,要控制量,不能多吃。

6.烹饪方式多选蒸煮、少油炸

清蒸、凉拌、水煮的烹调方法可最大程度地提供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活性物质,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对健康和长寿意义重大。

来源:香港01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