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家长最大的毛病,就是总想让孩子给自己争光

2021年06月18日 7:12 PDF版 分享转发

这两年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现在的,太辛苦了

各种兴趣才艺班、五花八门的训练营,见缝插针地挤满了孩子的每天,小孩之间都在比着学。

以前的下河摸鱼,在麦田野地疯跑,花一整天看喜欢的电视……这些咱们“古典”的童年快乐,现在的孩子全都体会不到。各家的小孩,作业天天都有一大摞。六七岁的小孩,常常面无表情,总会冷不丁地感叹一句:“真没劲。”

就像之前我说的,压力是代代传导的

“我都没法出去见人了…”“怎么光宗耀祖”,家长的焦虑会传给小孩,假如父母老是担心“怎么才能赢在起跑线”,孩子怎么快乐得起来呢?

从前,我一直觉得教育焦虑是个无解的课题,毕竟整个大环境都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看到心理研究学家李松蔚的一段话,突然就释怀了。

他说:“如果你相信的是,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比如,能够从事具体的工作,碰到问题知道怎么解决,这样你就不至于太焦虑,因为目标是非常具体、定量的。为了成为有用的人,孩子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要掌握到何种程度?但在另一些家长和育儿专家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变成超常的人。这就自然涉及到竞争了,你就必须经常盯着别人,战胜的人越多,你获得的资源越多。其实完全没必要,一切都取决你怎么相信。”

你觉得呢?

时间回溯到1987年10月,20多位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你在哪所大学里悟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是在“”。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众人不解。

老学者回答:“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一时间,这位学者的答话,得到了当时到会科学家的认同。但是大家并没有仔细揣摩这里蕴含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一直以来,尤其是在咱们身边的幼儿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始终都存在但又难以得到纠正的问题,那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有意无意的都非常看重小孩的考试成绩,以及该怎么想办法让小孩考上更高级的学校,觉得只要分数高,就一好遮百丑,而对孩子的成长及做人,特别是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培养,态度多持忽视的状态,甚至还有很多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让孩子的生活与行为习惯处于非常糟糕的状态。

往往这个时候,咱们经常会听到你或者很多家长这样的声音:“小孩还小,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考不上好大学,没有一个好前程,再谈行为习惯好有什么用呢?”。

乍一听,好像还很有道理的。

可能正因为这样,才导致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老是跳不出“重智轻品”的怪圈。

但是,只要咱们静心一想,这种说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在你小孩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或者说是9年义务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孩子作为文明人的重要素质之一。

和这相反的是,扭曲的生活习惯不但会对孩子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还有人际关系,这些才是影响他一辈子的因素。

所以,你和我需要正视一个观点: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事关国家进步与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事情。

习惯作为根基,就会保证孩子不会长歪。而为人父母后,你我常常会看着孩子陷入沉思:能陪伴他的这大半辈子时间,我应该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希望他能早点有成就,也希望他不用太辛苦

希望他受更多人欢迎,也希望他不用被人情所累

希望他能常伴身边,也希望他去见见更大的世界……

对于孩子的未来,你和我都有美好的想象。

我相信,“”是我们做父母的,最本能、最朴实的心愿。

但是,希望家长不要望子成龙,要望子成人。那么何谓望子成人?标准只有八个字——真实、善良、健康、快乐

所谓真实,就是教孩子诚实地面对自己和世界。不撒谎,不耍滑,无论做什么,都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所谓善良,善良的人能自救,是因为他们见过人性的阴暗面,却仍然愿意相信世界的美好

所谓健康,即你和我给孩子创造的身心健康环境,父母对孩子的爱和鼓励,倾听和理解,永远是孩子自我接纳、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根基。

而最后一点,快乐,却是被你和我最容易忽视的标准。为什么?你有多久没感受到快乐了呢?

不妨先想一想,真正快乐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给大家分享一句话:A child’s purpose is to be a child,即孩子的诉求是成为孩子。

对孩子来说,做孩子该做的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再闭上眼回顾一下,现实里,咱们给孩子的要求却恰恰是一张看不到尽头的《待办事项表》:算数、背几十首古诗、背几百个单词、按日程表生活、奔波于不同的兴趣班、离大自然越来越远……

明白了吧,孩子快乐最大的“敌人”,就是家长因为焦虑和攀比产生的高要求和急心态了。

这明显不是一种“快乐”的养育方式,但孩子的要求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不妨慢一点,你我的要求再放低一点,先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吧。

育儿不应该继续做加法,而是开始做减法

其实回过头想想,我逐渐开始觉得,比起培养一个优秀、卓越的孩子,教育更应该考虑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能认识并欣赏自己,也能大方的向别人的成就鼓掌;

能擅长在枯燥的日子里找到乐趣,时常能够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对事物的基本感受是良性的,没有罪恶和愧疚感。

就算这辈子没有耀眼的成就,但至少孩子在回顾这一生的时候,会由衷地觉得:“谢谢爸妈给了我生命,生而为人,我很幸福。

足矣。

来源:晶晶老师说育儿经验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