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美国华人的前世今生

2021年09月25日 5:21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 罗慰年 邱辛晔

在叙述法拉盛移民的路径之前,有必要回顾华人从清国至今的移民历史。华人初到美国,一种说法是作为仆人被在大清国做生意的商人带来美国。《黄金圈住地——广州的美国商人群体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1784-1844》一书这样阐述他们来到美国的过程:美国商人在十三行没有学到中华精神文化,却学到了奢华物质享受。退休以后,这些商人把红木家俱、广彩陶瓷、绫罗绸缎、奇花异木以及广州美食搬回新大陆。他们不断抱怨美国仆人笨手笨脚,而从广州引进仆人,这批仆人成为最早定居美国的华人。在美国二十七个州,有多个以Canton(广州)命名的数十个城镇,大概是“一口通商”时期中华文明【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对外传播的重要成果。[1]广州的英文地名Canton的翻译,受到美国地名启发,也未可知。

雇佣华人仆人的现象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还时有所闻。有一个著名的仆人叫丁龙。丁龙是贺拉斯·沃尔普·卡朋蒂埃的仆人。1901年,丁龙将毕生积蓄的一万两千美元捐给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中华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与汉学研究。他的雇主卡朋蒂埃纪念丁龙的无私奉献,前后捐二十二万六千美元,并成立“丁龙汉学讲座”,这个讲座延续至今。哥大为此曾经收到清政府捐赠的五千本中华古籍经典《古今图书集成》。由丁龙讲座开始的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后来扩大成今天的东亚系。一个籍籍无名的来自清国的仆人,用他的慷慨捐献启动了美国著名的常春藤大学的东亚系。

早期来美的华人也有社会精英。留美华裔学者方益昉博士提出,华人海外移民早期并非时下认为不是淘金者、铁路劳工就是洗笼店小老板。1841年的《伯驾报告》,提出培训清国西医人才,并将他们送欧美医学院深造的计划。这份西洋留学提议,比容闳《出洋奏议》(1867年)早二十五年以上。这些留美精英试图推动清国的科学、医学发展。

留洋第一位华人女性医学博士名叫金韵梅(1864-1934)。金博士于1885年5月,以第一名毕业于医院女子医学院,取得博士资格(MD)。1887年,金韵梅的论文在《纽约医学学报》发表,并于次年获得第二个博士(Ph.D)头衔。有趣的是,以微生物学研究为专业的方博士,进一步挖掘了金博士在食品医学的贡献。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1904年4月,金韵梅向纽约媒体公开推荐中国酱油和豆腐等豆类制品,呼吁增加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摄入来源。1917年,中国豆类豆腐相关食品微生物研究,正式在美国农业部食品研究中心立项。金博士投入到豆制品发酵的研究。她住在纽约曼哈顿第十一街的一栋公寓,USDA的实验室就位于华盛顿街641号顶层。”

金韵梅博士后来曾经回到中华民国,在多地开设医院,培训医学人才,包括创建北洋官办女医院(局)附设北洋(长芦)女医学堂,出任堂长兼总教习。庚子赔款后出洋留学的留学生,实在是金博士的晚辈了。

方益昉博士还曾撰写《科技创新探路人——晚清的海龟、海鸥与海带》。他说,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洋者除了官派幼童留学生,还有自费生,其中包括十二岁的台山少年刘锦浓。刘锦浓后来成为美国果树栽培学会首位华人园艺师,参与培育美洲橙子以及其它水果和植物。方益昉说:这些人“代表了清末华工,在旅美淘金、修路等机会消失后,继续四处开拓生存空间的现实努力。”[2]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提到早期来纽约的华人,不能不提王清福(Wong Chin Foo)。王清福1847年出生于山东即墨,十四岁那年被美国传教士收养,带来美国读书。王清福与容闳一样,都是早年来美国的小留学生。不过他后来走上与容闳不同的道路。1874年,王清福入籍美国,成为华人民权活动家。他曾创办英文刊物《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1883年,他在纽约创办华文报纸《美华新报》;1884年,《法案》通过第二年,他又创办“华裔选民联盟”(Associ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Voters),鼓励华人入籍,在政治上具有表达意见的权力,通过选举投票参与美国政治,获得主流社会认同。王清福是华人民权运动的先驱,享有华裔马丁·路德·金的声誉。他第一次在美国提出“华裔美国人”(Chinese American)的概念。[3]

人们至今缅怀王清福在历史上的功绩。纽约华人剧作家张德胜花了15年的时间,撰写剧本《大公民王清福》。剧本先由十位演员在法拉盛文艺中心举行剧本朗读会。优秀的华人先辈的名字,将镌刻在美国华人的纪念碑上,在中国城永远流传。

“中国城”这三个字,最早出现在1853年旧金山的一份英文报纸上。当年,在旧金山的斯作顿街(Stockton Street)和坚尼街(Kearny Street)之间的企李街(Clay Street)上有许多华人的商店和住宅。华人增加后,商店和住宅不断向外拓展,沿着坚尼路向格兰街(Grant Street)方向发展。1850年代,因为居民大多来自讲广州话的地区,被当地人自称为“小广州”。小广州有三十三家杂货店,十五家中国草药房,这就是美国最早的华埠——旧金山中国城的起源。[4]

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西岸掀起淘金热,美国的旧金山被华人称为“旧金山”盖源于此。淘金热吸引超过30万华人劳工来美,从事采矿、渔业、农业等工作。随后,修建太平洋铁路,又吸引华人来美国从事建筑铁路的工作。

华人铁路建筑工人干的是最艰苦、最危险的活,工资待遇却低于白人。1867年,为了增加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作条件,华人修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历史学者张素芳(Suefawn Chung)说:“这次罢工很重要,因为这是华人工人群体首次进行的重大的罢工行动。之前也有一些罢工,但是这次很重要,有两千名华人工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罢工。”一个月后,他们的薪水从每月三十五美金增加到四十美金。[5]

来源:摘自《法拉盛传》

作者: 罗慰年 邱辛晔

华人工作勤奋,薪资要求不高,引起美国本土劳工不满,他们歧视及排斥华人劳工。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严禁华人劳工移民,更不允许妇女移民。美国历史上,华人是唯一受到经济、政治和法律全面歧视的种族。美国还没有一个法律像《排华法案》这样,针对一个种族订立。《排华法案》影响到华人在美国出生的“华二代”。

华裔银行家陈诒赞是第四代移民。他的曾祖父在十九世纪末《排华法案》出台前就移民美国,岳父则是1931年以学生身份从波士顿进入美国。陈诒赞说,“那时正值排华时期,所有进入美国领土的华人都被分发一张特殊的身份证明,背后写有‘针对中国居民’字样。因为来美受限,我的岳母虽然在中国就已和岳父结婚,但她是三十年后才得以来美与丈夫团聚。”[6]一些华二代用购买“出身纸”的办法进入美国。他们有中英文不同的两个姓。《排华法案》对华人影响巨大,那段历史,至今还没有完全翻过去。

也有例外的情况发生。李彬华(Mabel Lee1897—1966),广州人。父亲李韬是曼哈顿华埠牧师,曾担任纽约中华公所主席。李彬华四岁那年,随母亲从广东来美国与父亲团聚。来到美国后,1913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进入巴纳德(Barnard College)女子学院,就读农业系。192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纽约唐人街服务侨界数十年,为唐人街的居民开办职业培训课程。在排华的环境下,不畏困难,勇敢推动争取华裔妇女的选举权和华人权益。国会众议员维乐贵丝(Nydia M.Velázquez)提出一项法案,以李彬华的名字命名曼哈顿华埠宰也街(Doyers St)六号的华埠邮局。[7]2018年7月25日,川普总统签署法案,正式命名以李彬华的名字命名曼哈顿华埠宰也街邮局为“李彬华邮局”。

《排华法案》冲击的不仅是第一代新移民,甚至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也受到《排华法案》影响,回到清国后不得重新进入美国。黄金德是广东移民后代,出生在旧金山,他是一名厨师。1894年,黄金德回老家探亲,回美时被移民局扣押在天使岛移民羁押所。虽然他在美国出生,但是,移民局援引《排华法案》,否认他的“出生公民权”。他的美籍身份不被承认,随后更被取消公民资格。黄金德与联邦政府打官司,力争数年,终于1898年获得自由。[8]

这是《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通过后的第一个“外国人在美国生下孩子是不是公民”案例。《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被视为“第二次制宪”。第一条款写到:“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

美国大量司法案件均是以《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一条款为基础。黄金德案影响深远,按照美国根据判例法的判案规则,依据这个判例,所有非公民外国人在美国所生子女,自动成为美国公民。黄金德捍卫美国公民权的行为,为美国法律立下判例。美国众议院华裔议员赵美心说,“黄金德捍卫自己权利的行为创造了历史。自他的案子以来,每一个美国人都因为他的勇敢而受益,正是他的抗争,确保了美国社会多元与包容的文化。”

黄金德的案子也说明,种族歧视冲击的不仅是不合法移民,也冲击合法移民和归化美国公民的移民,甚至在美国出生的少数族裔公民。少数族裔要捍卫的不仅仅是法权,更是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人权——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造物者赋予他们的这些不可剥夺的权利。《排华法案》的本质是一些种族用法律的名义剥夺华人作为一个特定种族在美国的人权,用法律的形式,用一种合法的借口行使国家对特定种族的歧视。

[1]陈晓平:《商人主导的早期中美关系》

[2]参见方益昉:雅妹豆腐100年:纪念先驱博士后,《赛先生》,2017年2月6日;晚清旅美园丁的荣誉,2017年2月,《文汇笔会》;西方画报中的晚清华人科技活动,2015年4月15日,壹读

[3]《四百年纽约史:华人留下浓墨重彩》,大纪元于佩2017年4月28日报导。关于王清福,可参阅维基百科条目

[4]陈依范著,殷志鹏、廖慈节合译:《美国华人发展史》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英文原著 Jack Chen:The Chinese of America: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Present, Harpercollins;1st edition(March1981)

[5]李爱琳:《美西华人铁路大罢工150周年:专家挖掘出新史料》,2017年7月1日美国之音

[6]《华博馆传家宝工作坊,展华人百年沧桑》,记者金春香2017年6月2日纽约报导

[7]《维乐贵丝提以“李美步”命名华埠邮局》,大纪元记者林丹2017年11月30日纽约报导

[8]《美国旧金山表彰亚裔民权英雄,4名华裔获殊荣》。来源:中国新闻

(本文摘自《法拉盛传》易文出版社,2020)

来源:摘自《法拉盛传》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