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贤相房玄龄为何没有突出的政绩?

2012年12月17日 20:12 PDF版 分享转发

2012-10-27 05:11 来源: 现代快报

贞观名臣,公认的一代贤相。他以首席谋臣和智囊的身份辅佐32年,担任20年,参与缔造了“”,帮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治世明君。他位居秦王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被唐太宗认为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却无突出政绩与轰烈功业的历史记载,那房玄龄为何能被唐代及后世以“良相”“模范宰相”誉之,奉为人臣者的典范呢?

懂业务、高效率的实干家房玄龄

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入关,李世民率部进军渭北,房玄龄投其门下。李世民对房玄龄一见如故,奉为谋主,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即掌管机要的幕僚长。从此,房玄龄与李世民的命运正式联在了一起。

房玄龄早年跟随李世民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依马立即可成,不用草稿,而且文简意赅。唐高祖曾对侍臣评价他说:“这个人深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虽与我隔千里之外,却好像面对面说话一样。”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自贞观元年(627年)成为宰相,房玄龄始终为政勤勉,尽心尽力,兢兢业业于政事,可谓鞠躬尽瘁。唐太宗曾批评他“阅牒讼日数百”,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

当时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兼任“度支郎中”,亲自掌管大唐国库。大臣褚遂良称“为臣之勤,(房)玄龄为最”。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图形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命大画家阎立本绘像,大书法家褚遂良题字。当时房玄龄所得赞语是“当官励节,奉上忘身”。

房玄龄为相以“明达吏治”著称,十分精通业务。贞观时代,朝廷所有官员仅为640人。房玄龄身为百官之长,不仅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更神奇的是让一个高度精简的中央行政机构,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盛世大局。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大臣王珪说:“你善于鉴别人才,不妨评论一下房玄龄等大臣。”王珪回答道:“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一意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的,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旧唐书》中也曾称赞房玄龄是个懂业务、高效率的实干家。

为李世民苦心打造人力资源库

房玄龄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完成唐朝统一大业时,非常注意收纳贤才。每次唐军获胜,众人都争着去搜罗奇珍异宝等战利品,只有房玄龄四处查访搜寻人才,交结各地英雄豪杰,将他们引置到秦王府。每遇良臣猛将,房玄龄就倾心结交,皆为李世民竭尽死力。

李世民攻灭王世充后,洛阳名士杜淹想去投奔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房玄龄恐失去这一人才,就立即奏明秦王,将其任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而此举的动机,在于与太子争夺人才。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十多年,笼络了一干文臣武将,著名的有虞世南、于志宁、许敬宗等秦王府学士,程知节、秦叔宝、侯君集等统军武将。他为李世民苦心打造的人力资源库,成为李世民征伐统一天下,日后夺权登基的骨干力量,也为贞观之治奠定了人才基础。

房玄龄不仅注意构建人才团队,还善于选人识人。当时秦王府中人才荟萃,唐高祖李渊在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的挑唆下决定将李世民手下一部分人选到外地为官,其中让杜如晦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李世民那时还不了解杜如晦的重要性,一时便答应了。房玄龄得知后,立即对李世民说:“杜如晦聪明有胆识,是个难得的人才。你以后要建立帝业,必须得此人辅佐。别的人调走并不足惜,唯杜如晦不能舍。”李世民听后,如梦初醒,立即上奏唐高祖,将杜如晦留任府中。这个杜如晦果然有王佐之才,房玄龄善于谋划,而杜如晦则善于判断,故而有“房谋杜断”之说,两人成为李世民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

房玄龄善于用人,在于他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长。贞观十二年,唐太宗在翠微宫任命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房玄龄当时作为宰相留守京城。遇到有从京城来的人,太宗就问:“房玄龄听到我任命李纬为户部尚书的消息后,有什么反应?”来人回答说:“玄龄只说”李纬有一把好胡子“,没说别的。”太宗心中明白,重新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房玄龄了解李纬才能,但不说太宗用人不当,也不说李纬能力不足,只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但不言而喻,就是李纬虽然有某方面的长处,但是做户部尚书还不合适。唐太宗心知肚明,果然改变了初衷。

辅佐李世民32年却无显著政绩可寻

房玄龄,名为贤相,但在史书中除了修订律令、监修《晋书》之外很难找到所谓的丰功伟业。检阅史书所载贞观之事,以直谏知名者,房玄龄不如魏征、马周等;开疆拓土,出将入相,房玄龄不如李靖。其实,这正是房玄龄为官处世的智慧。对此,唐人认为房玄龄善于自处,善能容人。为何在贞观朝为相期间进谏、进贤事迹不为史所记?这都是因为房玄龄总是成就他人之美。

房玄龄为相,从来不以功臣自居。听说别人做了什么好事,他就会高兴得如同是自己做的一样。对人,他也从不求全责备,更不以己度人。正因为房玄龄作为百官之长,能宽怀待人,贞观年间的唐王朝,才有可能罗致了天下精英。这些顶尖人才在房玄龄这位班长的带领下,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地效忠唐太宗,共襄一代盛世。

对于贞观决策最佳组合房、杜,房玄龄不仅独具慧眼引荐了杜如晦,而且能与他精诚合作,充分发挥他的决断才能。《资治通鉴》记载道:唐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事,他必然说:“此事非杜如晦不能决。”等到杜如晦来了,仍然还是采用房玄龄之策。当时和后世以此皆认为房玄龄善谋,杜如晦能断,认为二人心存默契,同心辅国。

正是由于房玄龄为官为相的美德,唐代史官柳芳对此赞叹道: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终于宰相之位,总共有三十二年,天下人称为贤相。可是却无什么显著的政绩可寻,他的德行真是太高了。

长孙皇后临终前对太宗说:“房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长孙皇后临终进言,其言也善,强调了房玄龄之功。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