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从江青服到露背装,五十年前的上海时尚

2017年12月26日 8:59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山河小岁月 作者: 李舒

对于军装的迷恋是真实的,对于单调服饰的排斥也是真实的,今天接着讲时期的服饰,这一次,我们来讲讲,在“武装”背后,大家对于“红装”的渴望。

1968年8月18日,恰逢毛主席穿军装接见红卫兵两周年,忽然沸腾了。

沸腾的原因并不来自最高指示,而是来自西路一家叫红缨的服装店。

人们忽然涌向这家店,抢购店里出售的“的确良”布料,结果,橱窗玻璃被挤破,造成1死16伤。

“的确良”也叫“的确凉”,我查了一下,最初的来源应该是香港。这种面料的学名叫“涤纶”,英文名是dacron,广东话读“的确良”,发音相近。这种化纤混纺布料虽然穿起来不透气,夏天热冬天冷,但是色泽鲜艳,手感好,牢度强,收的布票少,一时间,大家纷纷争相抢购。

朱大可老师曾经在一篇《领与袖的红色风情》里这样回忆这种布料:

>>人们竞相穿上白色“的确良”上衣招摇过市,越过半透明的布料,男人隐约可见女人的胸罩,女人隐约可见男人的乳头或背心……“的确良时代”就这样出乎意料地降临了,它的特征就是夺目的结拜,似乎暗示着主题灵魂的纯洁性。但它在多次洗涤之后容易泛黄,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漂白剂,被用以捍卫这种脆弱的白色。

追捧“的确良”,背后是有深意的。这是人们对于军装绿和工装蓝的单调世界的一种反抗,而这种反抗,在本来热爱时髦的上海,就更加迫切和明显。

···

上海人在穿上的讲究,一直到“文革”爆发时,也没有停止。

1966年6月,上海服装鞋帽公司还举办过“春夏季新花色品种展览会”,这种简直不知死活的展览很快被指认为“宣扬资产季节生活方式”,但仍旧成功举办。在8月19日,上海百万群众为了庆贺毛主席接见红卫兵而举行游行时,《文汇报》上的照片,群众们依旧身着花衬衫和花裙子。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一身军装”在上海的流行,是从“破四旧”开始的。诸如协大祥、蓝棠皮鞋店等传统品牌都受到了查封,商店只能卖中山装,颜色只有蓝、黑、灰三种,鞋店不允许卖“尖、扁、翘、窄的男女皮鞋”,而只能卖“工农式皮鞋”,连毛线的色谱,也从72种,减少到了20种。

但上海人自有办法。

他们先发明了节约领。

“节约领”,又称“假领头”,顾名思义,没有大身和袖子,只有一个领子。每日把节约领穿在毛衣里,领子翻出来,有天天换衬衫的假象。

因为那时候买服装要凭布票,零碎布头则不需要。上海人靠节约领为单调的“老三装”翻翻花色,也靠节约领获得一点过去的体面。据说,曾经有上海知青穿着节约领下乡,被告发“资产阶级情调”,领导找他谈话,只得当众脱衣服,自行拆穿“西洋镜”,结果每次回乡,乡里领导都会偷偷要求他从上海给捎几只“节约领”。

“节约领”一经搓洗,立刻塌软。为了保证挺括有型,上海人也想了不少办法,一开始把废纸盒的马粪纸衬入,但这个问题是不能搓洗。后来有塞进了废旧胶片,这样就不怕水洗。但据说,穿这样的领子,需要小心,因为有时候领边会被磨破,如果不小心,脖子上就会被胶片拉一刀。

除了节约领,还有绒线领圈。朱大可老师说,这是一种“六到八寸长,两寸宽的毛线织品,两头缝有揿钮,围在脖子上后,可以有效抵御风寒。寒冬时节来了,女孩们戴着露指的绒线手套,围着彩色的绒线领圈,露出纤纤玉指和皎洁的小脸。”

这些当然是小打小闹,谁也想不到,第一个对单调衣服提起挑战的,居然是红都女皇本人。

···

1974年,在陪法国总理蓬皮杜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时,出人意料地穿了一套连衫裙。

这个信号,很快被大家捕捉到了。要知道,在这之前,国家领导夫人们出席重大场合,都是裤装形象示人。众所周知,刘少奇的夫人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她随出访时穿了,并戴了项链。

根据《文史参考》的资料,1964年,王光美在陪同刘少奇出访东南亚之前,曾经向邓颖超询问过关于穿着原则的问题。邓颖超的回复是“朴素大方”,“不能脱离群众”。王询问是否可以戴“假首饰”,邓颖超答道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和皇亲贵族”的东西,并且明确反对戴假的首饰,因为“人家一看就是假的”。不过,最终外交部礼宾司还是向外贸部借了一串项链给王光美,王光美也确实戴了这根项链。

1967年4月,在专门开批斗会批斗王光美时,批斗者强烈要求王光美穿当时出访的旗袍与项链参加批斗会。一开始遭到了周恩来的反对,但是批斗者再三强硬地说这是应“群众”的要求。(《报刊荟萃》转载时任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组长王广宇的回忆)

最终,王光美被批斗时是这样的。

而江青穿着这条裙子,代表什么信号呢?人们一时半会儿摸不清头脑。

这条裙子,后来被称之为“江青服”。金大陆老师考证,江青服是江青亲自召集有关人员参照“唐宋以来各朝代宫女服”设计的“开襟领裙衣”,这条裙子在江青下台之后,曾经作为她野心暴露的证据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江青之所以发明这套裙子,是在和菲律宾总统夫人伊梅尔达的会见中落了下风。40岁的伊梅尔达身穿白色耸肩露背裙,向最高领袖优雅地伸出了玉手,并且获得了最高领袖出人意料的吻手礼。

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被拍成了纪录片在全国放映,而访问结束后,江青立刻下令要仿制那条白裙子,最终花了一个星期才做出来。

做出来,却没有穿,又过了一阵,便有了江青服——有人说,这是她不甘人后,做一个单纯的模仿者,我想了想,大约她也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穿露背装,实在是高下立判。

江青不遗余力地推广着她的江青服,根据金大陆老师的研究,当时上海纺织局还拨出了专料,让各大服装店照样复制,并集体陈列在市区的各大百货商店和服装店橱窗中。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是钦定的流行款。

然而,上海人对于这种“国服”却并不买账,1975年4月,服装公司广泛印发《开襟领连衫裙介绍》材料,上海各照相店均奉上级指示展示“江青服”的大幅照片,各布店也开设“江青服”剪裁专柜,问津者依然寥寥。精明的上海群众反映,这种“开襟领裙衣”太费布料,领子有五层,裙长在膝盖以下,一件连衣裙做下来用料要九尺!当时布匹要凭票供应,群众们感到颇有压力。此外,连衣裙上古(和尚领)下洋(百褶裙),让人感觉风格比较奇怪,再加上外形蓬松肥硕,穿着闷热拖沓,所以,上海投产生产1.8万件江青服(原计划生产8万件),实际仅仅卖出2000件。

江青服和其设计者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这条不伦不类的裙子的出现,让人们心里悄悄打着小算盘,既然可以穿江青服,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连衫裙已经开禁了?1975 年夏季的上海大街上,时时浮现出“升级版”开襟领连衫裙,据内刊《文汇情况》报告:“在淮海中路见到一青年妇女穿一套花的确凉套装,不仅上身领口没了白衬领,下面的裙子也改成紧包臀部的旗袍裙式样”,还有“娃娃领连衫裙、西装领连衫裙、一字领连衫裙以及长方领样的连衫裙都穿出来了,长度一般都在齐膝盖和膝盖以上二三寸”。

朱大可老师在五原路上看到了一位最勇敢的上海女性,她穿着露背裙——完全按照伊梅尔达夫人裙子的样式,在马路上袅袅婷婷地走着,身后尾随上千人围观看热闹。十五分钟之后,巡逻的武装民兵把她带走了,“只剩下大批围观者在交头接耳,他们的表情是如此兴奋,犹如亲眼目击了外星人的入侵”。

···

局面已经控制不住了。

1975年,上海市服装鞋帽公司为了“开展抵制奇装异服的宣传教育活动”,派公司人员于7 月19 日下午,在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和西藏路设岗,对上海女性的着装情况作观察记录。据报告,约两小时内上述地段共有1095 位穿裙子,裙长超过膝盖的204 条,占19%;齐膝盖的102 条,占10%;膝盖以上一二寸的580 条,占55%;膝盖以上三四寸甚至五六寸的超短裙169 条,占16%。

们的超短裙式样呈变本加厉之势:有的“无叉、无裥,紧紧包住臀部”,有的则是做工考究的“隐裥、细裥、切细线”的式样。而在长宁区,当场抓住一个穿着超短裙的女青年时,她理直气壮地说:“布票那么少,做长裙子布料不够。”渐渐的,连烫发的人都出现了,市委的一份汇报中称,有女青年“排队六个小时去烫头发”;虹口区汇报,有提篮桥的女青年,自持是民警的女朋友,就穿得“像个女阿飞”,红卫兵上前教育,受到了“抵制”。

与此同时,从北京东路外滩到南京东路外滩,在二百米的距离中,有六百对青年男女在谈恋爱,其中“两百对动作不正常”(根据共青团上海市委《关于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情况报告》)。

对于美和爱的追求,无论什么都无法阻止,一如那个在乌鲁木齐路被带走的露背装“神仙姐姐”,即使在她被判处“流氓罪”之后,有关她的传说依然络绎不绝,有的说,她去了香港;有的说,她在狱中上吊自杀了;有的说,她其实是受某位领导之托,来释放一些信号……

她是上海女子的风骨。

参考资料:金大陆,《非常与正常上海“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