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越战春季攻势50年:反战和左翼抗议(下)

2018年02月03日 9:01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BBC

“黑豹党”的创始人修伊·牛顿也让黑豹党成员学习“红语录”(《毛主席语录》)

北越1968年1月底发动“春季攻势”,面对和南越军优势火力,南方解放阵线伤亡惨重,丢失了所有控制领土,但“春季攻势”仍然被许多分析认为是河内的战略胜利。

研究印度支那的历史学者梅赫塔(Harish Mehta)认为“新春攻势”虽然对河内来说是军事失利,但全面进攻促进了反战运动,对美国政府造成心理打击。他认为“春季攻势”直接影响了约翰逊总统的决策。在北约发动攻势两个月后,美国蓬勃发展的反战运动令约翰逊的越南政策陷入困境,约翰逊表示不再寻求竞选连任。

“春季攻势”暴露了约翰逊和在越南的美军指挥官威斯特摩兰(William Westmoreland)不能兑现之前的承诺。在“春季攻势”前他们一直说美国的越南战略正在奏效,“曙光在前”。梅赫塔说,“春季攻势”让美国放弃了打赢战争的打算,开始寻求谈判突破。

《河内的战争》的作者阮连姮认为“新春攻势”除了导致南方部队遭受巨大伤亡,加剧了南越政府的压迫政策,客观上也帮助尼克松当选。

据基辛格的传记作者,美国学者伊萨克森说,尼克松总统宣誓就职后就坚信美国不可能打赢越南战争,他决心迅速结束越南战争。他努力寻找在保证南越安全的情况下允许美国从越南撤军的方案。

“越南的行”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当时过半口反对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升级。“春季攻势”后,美国反战抗议愈演愈烈,1968年4月反战活动分子占领了哥伦比亚大学,招致警察强力驱逐。

除了激烈的反战抗议,“春季攻势”还促进了北越同美国公众的民间外交。当时乔姆斯基等许多美国著名学者都应邀去访问越南,反对美国继续战争。

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的教授乔治·沃尔德(George Wald)1969年在访问北越前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重要讲话说:“我们政府的所作所为就是制造死亡,互相杀戮成了他们的正事。”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章。战争罪行的概念本身就是美国的发明。我们在越南犯下了很多战争罪行;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些有意思的事。我们在二战中也犯过战争罪,即使在纽伦堡审判前,对德国城市的饱和轰炸是战争罪行,如果我们输掉了那场战争,我们的一些领导人也得(为战争罪行)负责。”

尼克松担任后,在1972年5月沃尔德谴责了上一年圣诞日美军轰炸越南北方医院,他说尼克松是个“不道德”的总统,尼克松会不惜代价让美国留在东南亚。

好莱坞著名影星简·方达因为访问北越和反战立场被美国媒体称作“河内·简”,有人说她是小写的共产主义。简·方达访问北越前在1969年对密执根州的2000大学生演讲说:“我想,如果你们了解是什么,你们就会希望,会跪下来祈祷,希望我们哪天也成为共产主义者。”

红语录和黑豹党

越战期间美国有组织的反战运动愈演愈烈的时候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美国反战运动中的反文化,反潮流和反体制表达和活动,以及学生运动都和文革中的“造反”行动遥相呼应。

美国牧师,民权运动领袖·金从1967年开始正式在讲话中表达反战立场,说美国想奴役越南,把越南当作自己的殖民地。他的反战立场令他失去了美国总统约翰逊和一些白人的支持。

美国1968年4月新春攻势开始3个月后越南同意和美国谈判,宣布的第二天遇刺身亡。《河内的战争》的作者阮连姮说,中国领导人对4月访问北京的越南总理范文同说,越南同意谈判对美国的让步太大,并说马丁·路德·金遇刺和北越宣布谈判可能有关联。

同年4月毛泽东月发表了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之前在1963年毛泽东应罗伯特·威廉的要求也发表过“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美帝国主义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的声明”。

中国的文革开始后,黑人左翼激进政党“黑豹党”的创始人修伊·牛顿也让黑豹党成员学习“红语录”(《毛主席语录》),学习中共的“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他们开始在黑人社区为穷人孩子免费提供早餐,对社区民众进行政治启发,让街头黑人团伙获得社会意识。黑豹党变成了一个黑人“阶级解放”性质的组织。

当时好莱坞影星简·方达也对黑人解放运动和黑豹党表示支持,她还称呼黑豹党为“我们的革命先锋…我们必须用爱,金钱,宣传和冒险支持他们”。她1970年代初还说,“革命就是爱的行动;我们是革命的后代,天生的反叛,血液里生与俱来。”

修伊·牛顿1970年接到访问中国的邀请。当他知道中美关系缓和,尼克松总统定于1972年访问中国时,他决定赶在尼克松之前去中国。1971年9月修伊·牛顿到了中国。本来他希望能够受到毛泽东接见,但并没有能够如愿,不过他在中国仍然受到极高的礼遇。

在中国逗留的10天里,修伊·牛顿同周恩来会谈过两次,其中一次毛泽东的夫人江青也参加了会谈。在他访问中国许多城市到达机场时都都受到大批手举“红语录”的群众的欢迎。中国欢迎者对他呼喊“支持黑豹党,打倒美帝国主义”,“支持美国人民,打倒尼克松美帝国主义政权”等口号。

在中国期间,中国政府安排修伊·牛顿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党的代表见面交流,同朝鲜大使和坦桑尼亚大使会见并就餐。

牛顿说中国是“社会主义政府管理的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地方”。有人说在访问期间,中国提出愿意为在美国官司缠身的修伊·牛顿提供政治庇护。

“生于美国”

1981年美国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创作了歌曲“生于美国”(Born in the U.S.A.),歌曲获得巨大成功,被列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之一。但有意思的是,这首歌现在常常被当作表达美国爱国主义的准国歌播放。

歌曲作者最初通过这首歌曲讲述了被排斥的越战老兵的苦难以及他们对主流美国社会的抗议,歌词大意是说那些老兵在越战当兵,退伍后都被美国梦排斥在外。

斯普林斯汀在歌曲中提到越战期间参加过著名的“溪山战役”的老兵。“溪山战役”是春季攻势的先声,也是越战期间美军遭遇过最惨烈的战斗,当时美军在越南的指挥官威斯特摩兰甚至考虑动员战术核武器打击进攻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北越军队。

这首本意是表达反战内容的歌曲在过去30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代表全体美国人的歌曲,成为美国政党竞选集会,体育赛事上必放的弘扬美国精神的歌曲。共和党总统里根曾经在1980s年代竞选时也把它作为竞选歌曲。里根说这首歌表达了美国梦,唱出了千万美国人的心声。

到200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担任总统的时候,他在就职演说中提到了“溪山战役”。奥巴马在缅怀历史上美国爱先驱的时候,提到那些先驱们“为我们,在协和镇、葛底斯堡、诺曼底和溪山,他们战斗至死。”

50年前春季攻势促进了美国激烈的反战运动,但时过境迁,和“生于美国”的歌曲被误解变味一样,美国反战的激进主义和思潮也成了过眼烟云。现在支持美国政府的人回头批评当初的激进抗议者说,那些抗议者对左翼集权大加赞美,在谴责右翼集权的时候也否定了民主制度。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