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我们是“五·七指示”的光芒照耀下成长的

2018年08月08日 8:25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闻所畏闻

作者: 何三畏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段话,我是背着写下来的。因为当年上小学生,每天上课前,放学前,都要背颂,记忆太深,至今不忘。它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中关于学校的部分。五·七指示是这样来的: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在这个指示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同时也要批判资产阶级。五·七指示也成为‘文化大革命’中办学的方针,造成了和教学秩序的混乱。”

——上面这一段,抄自百度。中间有三个句号。前两句,都是描述事实的,后面一句,给五·七指示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作了定性评价,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抄来的:“五·七指示也成为‘’中办学的方针,造成了教育制度和教学秩序的混乱。”

毛泽东是一个文体家。一封写给部下的信,都这么讲究。五·七指示像交响曲,有几个漂亮的回旋。五·七指示是面全国各行业发出的命令。它的几个段落,除了前面举出的“学生也是这样”,另外几段的开头一句分别是:“工人也是这样,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毛泽东这封写给林彪的信,其实是给林彪的回信。“林彪同志:你在5月6日寄来的总后勤部的报告,收到了,我看这个计划是很好的。……”注意一下毛收到林彪的信的时间和回信(发出五·七指示)的时间,可见毛泽东对于让全国各行业,全国人民都军事化、政治化是多么关心。那期间,户外政治标语广告并不比现在少,其中,“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是比较常见的内容。

话说“五·七指示成为‘文化大革命’中办学的方针,造成了教育制度和教学秩序的混乱”,八成是对的。因为学生很容易军事化。其它行业,例如种地的,打鱼的,不干点正事不行,也就只能形式上模仿一下军事行动,同时配以一些军事口号就行了。而“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也比较方便学军,至少,卡着表盯下班时间,立即关门这一点,是比较像军事活动。

学生学军其实是一大乐事。那时没有真枪给学生练,但是,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去“拉练”。我就是那时了解拉练这个词的,内容大致就是带着学生往野外走,当然很开心。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吃饭和住宿,文革越深入,饥饿越普遍,在学校不活动,好歹好对待一些,所以,这个活动很难经常化,一个学期来那么一两次就足够了,关键是老师也不太热心,他们的定量伙食也不太支持剧烈活动。

最大的问题是学工、学农。那时的工农业都十分凋敝。大致我们周围,每一个县就三五个工厂,农业机械厂,织布厂,氮肥厂,糖果厂,食品厂,规模小得伤心,效率低得吓人,当然全是国营,理论上是欢迎学生去捣乱的,实际上也不太可能,尤其是后两类厂。也就是说,那时的县城也见不到几个产业工人,百分九十五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根本看不到工业。学农倒是方便,可以随时组织学生去人民公社的地里作贱一气。

可是,自从有了五·七指示,对于我来说,每年就有一个噩梦。那就是必须要“向五·七献礼”。这个献礼是没有死角的,每一个人必须献。每一个班,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区,每一个县地市州,都有五七指示成果展,这是那个阶段的学校教育的最大的政治,没有人能自外于其间。

问题是献什么。学军的礼品,例如去杀一个阶级敌人,当时素材是不缺,不难找到顶着阶级敌人帽子的人。但说实话,学校还没有鼓励这么学。学工的献礼,即便你会做,也没有条件做,因为你没有做工的工具,也就是没有条件学工。学农的献礼,也不好办,总不能交一担谷子去,说是自己种的吧。

老师的焦虑并不比学生少。学生献不出礼,他们交不了差。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活动”刚过,就是“向五·七指示献礼”的主题。老师每天都催学生献礼,但同时心里深知学生没什么可献。

献礼的日期越来越近。各班,各年级,全校的献礼展览会正在等待展品。“向五·七献礼”,“五·七指示放光芒”的大红标语挂到了每一个教室的额头。“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道路奋勇前进”主题大标语,在操场上绚丽夺目,那是是营造全校“献礼氛围”的。

我的小学每年都有一个“献什么”的焦虑期。当然,我头一两年就知道了,老师并不在乎礼品的“质量”,他们一再启发提心吊胆、茫然无措的孩子们,无论交一点什么都行,献不献是态度问题,献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不言而喻的前提是,态度是不得含糊的),心里在向学生滴血告白:无论交一点什么的意思,就是不管是不是你做的呀!

有人把家里的小凳子交来,说是自己做的,而且还是旧的。老师不便打击学生好不容易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只好咬牙收下,说,展完退还。更多的是交来了篾器,例如,篮筐,撮箕之类。这比较靠谱,谁也不好说不是学生自己干的,但实际上,基本上不是学生自己干的。曾有孩子给老师交出一支铅笔,带着哭腔说,这是我的礼品。可是,同学……老师也想哭了。

“向五·七指示献礼”就是每年一度的全体师生合作造假,自己欺骗自己的活动。前面引的“五七指示”百度词条里,指五七指示“造成了教育制度和教学秩序的混乱”,是一个大帽子,让孩子每年演习一次如何神圣庄严地做假,才是意义重大的事情。

五月七日是我小学阶段的灾难。因为那一天,我没有献礼。在逼进五月七日的之前好多天,我就开始紧张。实在逼的不行,大概只有一年,我用泥巴捏了个东西,有点自暴自弃地献出去,说不出是学军的,还学工的学农的,老师收下没有什么表情,我自己觉得相当无趣。其它的年头,我是硬挺过来的。我告诉自己,即便为此站黑板,我都接受,但我不能假装我学军学工学农取得了成绩。但是,全班就我一个人没有献礼,这让老师多为难。

五月七日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直到四十岁以后,我才没有再做“没给五·七指示献礼”而难过的噩梦。假如当年,我自觉地沿着五·七指示的光辉道路前进,随便献个假礼都问心无愧,那么,后来我的心理可能就会健康得多,我的人生可能是这样的:中学就争取进步,成为团员,大学成为预备成为正式党员,毕业就进入体制,始终不忘记初心,一直走在正能量的道上。

(2018/5/7)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