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12)

2019年11月25日 9:32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作者: 高华

3、与毛泽东在苏区肃反问题上的异同点

长时期以来,关于苏区“扩大化”的问题,在党史编纂学中是一个被严重搞乱的问题。根据传统的解释,造成苏区“肃反”灾祸的所有罪责,皆在王明与王明路线的身上,毛泽东与此毫无关联。不仅如此,毛还被描绘成是与王明“左倾”肃反路线斗争的英雄。然而历史的真实却与此相反,毛是苏区极端的肃反政策与实践的始作俑者。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其实在肃反问题上,毛与并无原则上的分歧,双方都一致肯定肃反的必要性,但是随看周恩来等较深人地了解到苏区肃反的真相,中共中央开始调整肃反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纠偏的措施。同时,原先对毛个人专权的怀疑也在逐渐增长,中共中央加强了对毛的防范,并果断中止了针对革命阵营内部的大规模的肉体消灭行动。

1931年3月,以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启程赴赣后,中共中央在继续强调富田事变“反革命性质”的同时,开始提及防止肃反“过火化”的问题。1931年7月下旬,随任弼时等同赴江西苏区的中央巡视员欧阳钦返回上海,他完全接受了苏区存在大量“AB团”的论断,并将此情况向周恩来作了汇报。1931年8月30日,周恩来在听取欧阳钦的汇报后,起草了《中共中央致苏区中央局并红军总前委指示信》,在肯定中央苏区“反斗争是绝对正确的而必要”的同时,批评了在反“AB团”斗争中存在的“简单化”和“扩大化”的错误,强调:“不是每一个地主残余或富农分子便一定是AB团”“不是每一个党的错误路线的执行者和拥护者,每一个落后的农民,每一个犯有错误倾向或行动的党员或群众便一定是AB团”。

周恩来起草的这封信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被略去周的名字,作为王明路线的代表作受到严厉批判,直至八十年代中期仍被指责。

周恩来的这封信之所以使毛泽东不能忘怀,盖因为这封信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任弼时等依据这封指示信中有关纠正“富农路线”的精神开始了对毛的不指名批评。

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在赣南会议上传达了周恩来指示信的精神,但因任弼时已深深地卷人到“肃AB团”运动,因此赣南会议把重点放在检讨土地政策方面,而没有深入检讨肃反工作。虽然在赣南会议的《政治决议案》和1931年12月5日苏区中央局致各级党组织的指示信中,都传达了中共中央对苏区肃反“扩大化”的批评,并且提出了“坚决的反对极有害的极错误的‘肃反中心论’”的口号,但中央苏区的乱打乱杀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止。

中央苏区大规模的“肃AB团”运动是在1931年底周恩来进人江西苏区后才真正得以停止。由于苏区肃反与中共中央的“反右倾”路线及与苏区领导层内部的斗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恩来不得不采取较为缜密的措施,一方面避免与毛泽东发生直接的对抗;另一方面大大加强了苏区中央局的权威,才将中央苏区从肃反大恐怖中解脱出来。

周恩来具体了解肃反所造成的惨祸是他在1931年12月中旬从闽西进入到赣南的途中。此时闽西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一场与赣南“肃AB团”平行的肃反运动——“肃社民党”,这场斗争的残酷性及对闽西苏区造成的巨大破坏,促使周恩来采取紧急措施,对苏区肃反进行急刹车。

发生在闽西的“肃社会民主党”事件起始于1931年初,到了3月,迅速走向高潮,在运动规模、肃反手段及残酷程度方面,都与赣南的“肃AB团”难分伯仲。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大批红军干部、地方领导人及普通士兵、群众被扣之以“社党分子”的罪名被镇压,遇害者总数达6352人。由此引发了闽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傅伯翠脱离,拥兵自守的事件,并造成与富田事变类同的1931年5月27日的“坑口事变”。经这次肃反,闽西苏区元气大伤,党员人数由原先的八千人,减至五千人。

对于闽西的“肃社民党”事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中央代表邓发、闽西地方领导人张鼎丞、和中央代表团成员任弼时,各有其不同的责任。

受到共产国际“反右倾”路线影响,中共中央对待闽西“肃社民党”的态度和对“肃AB团”完全一样:先期全力支持;到了1931年8月后,在继续肯定“肃社民党”的同时,重点转向防止肃反的“过火化”、“简单化”。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