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女孩穿和服拍照成寻衅滋事引网民论战

2022年08月24日 13:42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来源:民生观察

8月10日,大三女生小亚(化名)和同伴在淮海街穿拍照时,被当地的狮山派出所以“”为由,带回派出所问话。8月14日从新浪微博开始,此事通过网络传播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引发支持和反对警察的两极看法,并在815当天登上热搜,新浪微博上相关话题 #穿和服被抓# 达到了1904万阅读量,成为微博热门话题第一位。围绕“法治与民族”展开的争论十分激烈,支持和服与支持苏州警察的网友各自为营,两者之间的火药味相当浓厚。事件持续发酵,在和世界各地也引起关注和对中国民族主义勃起的忧虑,社交平台上多篇支持和服女孩的文章被屏蔽、删除,而中共官媒《北京青年报》8月18日对该女孩的采访,也被下架。

 

在巨大争议下,8月19日,苏州市高新区狮山派出所警方上门将之前没收的小亚的衣服和鞋袜归还给其家人。苏州警察亲自登门归还和服,说明以寻衅滋事为由带走女孩确实缺乏法理依据,法理上确实不妥,这算是苏州警方对和服女孩的道歉,意味着在这场争议性巨大的和服风波中,和服女孩以及支持和服女孩的网友赢了。但在文章的评论区下面,却是清一色的网友留言:“中国人勿忘国耻,坚决支持警察,为正义的警察点赞!”这更意味着由官方一手煽动的中国民族主义狂潮在未来的极端可能性。

 

各方讨论焦点多为三个方面,个人自由(和服自由)、警权边界、寻衅滋事罪。除《北京青年报》在8月18日对当事女子的采访报道被删除外,相关评论尤其是批评警权不可任性、寻衅滋事不可滥用的文章,也有不少被删除。微博上不少人对日渐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表示担忧,认为“文化猎巫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线上了,这只是品尝挑动民族主义苦果的开端”,一位网民说:“我建议警察关闭所有日本餐馆,否则我会打电话给警察说日本餐厅老板寻衅滋事。”此外有普通网友在微信发布秋瑾、鲁迅、李大钊等人的和服照片,“意在告诫意识形态过于强烈的人不要太大惊小怪”。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8月15日,官方意识形态的媒体推手胡锡进在微博发文评论,他认为中国社会不应禁止穿和服,“但是有人要穿和服时,我劝他们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引起周围人不悦,更要尽量避免自己成为不必要的争议中心。尊重多数人的感受,这总不是错的。”胡锡进的立场被认为偏向苏州警方。8月17日,中国媒体人长平在《德国之声》网站发表评论,他认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苏州警察传递出的信号仍然强烈而且有效的:那就是要强化仇日反美自觉意识,任何立场失误都有可能带来麻烦,而且这些麻烦正在升级。这是一个以暴力和恐吓为基础的‘再教育’的典型案例。”台湾媒体人黄智贤在中国社交媒体今日头条发文,将事件视为“和服自由”和公权力的碰撞。“用‘法无禁止皆可为’来为一系列媚日言行辩护,是很低等的手段。”“如果我在现场,我会直接上去,以和平方式向她表达我的厌恶与鄙视。”

 

苏州和服女孩短片传到美国最大的乡民论坛“Reddit”,国际网民纷纷谴责中国的民族主义飙至历史新高,已经失控。置顶的评论:“中国警察也应该关注所有穿法国和意大利名牌服装的民众,拿Gucci名牌包?是的,你是叛徒,一起坐牢吧。” 另一位用户响应说:“你没有抓住重点,关于日本的任何事情都被中国官方妖魔化了,包括日本的城镇和汽车。”

 

在问答网站知乎,《不可以穿和服吗,中国人穿和服违反了哪条法律?》的文章获得了3852条评论。网民泫水町说:“建设日本风情街唯唯诺诺,普通人穿和服重拳出击——别开玩笑了,他们可是十分清楚谁是软柿子的。”网民不要用真名吧说:“治不了东洋大人还治不了家奴?”网民maczzy说:“建议先把公众场合穿西服这一个更常见的习俗改掉。”网民最爱唱情歌说:“穿衣自由也没了,可悲啊。”网民沉睡的心说:“下次 警察来抓你,理由,你今天左脚出门 属于违法行为,现在要拘留你。”网民玉米说:“我就看不惯一群开着日本车的骂一个穿日本衣服的女孩!这些人脸呢!他们真的有那么爱国吗?”网民半盏清茗说:“请这位民警先把苏州的日企拆了,把街头的日本车砸了以后再来抓这个女同学!”

 

作者刘远举在微信公众号“中产财经生活”发表已被删除的文章《穿和服的女生,不能被如此对待》,文章说,先抓穿和服的,再抓看动漫的,再抓看日剧的,然后抓会日文的,最后把所有接触过国外文化的全抓起来。以中国今日的开放程度,与世界的接触程度,谁也难以避免。有一个网友,在微博留言,觉得抓得挺好,然后有人就告诉他:你的头像,生化危机,是日本游戏公司的产品。

 

文章说,这恰好暗喻了一种“日常性恐惧”。你觉得自己不会违法,也不会穿和服,这种事情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就像这个小姑娘早上高高兴兴出门,怎么都不可能预料到自己会被拘留。但就这么一瞬间,或许有了眼神接触,或许警察心情不好,或许,还有很多这种或许,就改变了她的命运。她失去自由,手机包括聊天记录都被带着某种趣味观看,她的人格、隐私就这样被人剥开了看。同样的,你可能穿了某件衣服,上面有你都没留意的符号或文字;或者,在某个敏感的日期,你开着美国品牌的车去上班。既然在日本风情街穿和服都会被拘留,被翻看手机,那么一句质问:“你怎么能在今天开美国车、日本车,德国车,韩国车?”也能让你会失去自由,或者遭遇暴力。这种不确定性的恐惧,是针对每个人的。

 

作者蕨代霜蛟在其微信公众号“蕨经”发表文章《苏州日本风情街,寻衅滋事的为何不是那位警察?》,文章说,女孩问你到底以什么名义逮捕我的时候,警察脱口而出四个字:寻衅滋事。这是什么?这是毫无执法边界意识甚至丧失了正常现代社会人基本常识的滥用职权,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寻衅滋事这个罪名在这条视频里恐怕你罗翔法律课还要经典、还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天然缺陷,那就是极其容易沦为什么都能随意百搭的口袋罪这一现实。一个360度显微环视也找不到任何问题的女孩、在小心翼翼低声下气质疑对方执法、表达了自己应有权利之后竟然不由分说被砸一句寻衅滋事后带走、造成服装毁坏、个人物品没收、自由时间与空间、生活节奏和体验、个人尊严与名声遭受严重影响。基于这一事实、苏州这位警察的这次行为本身无论是按照现行法律还是中国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伦理还是一般社会常识,已经构成了不折不扣的真•寻衅滋事。

 

文章说,如此公职人员,在爱国的名义下,随意解读法条、肆意亲害公民的基本权利、滥用职权,这种行为才是对国家法律和公职人员形象最恶毒的破坏、是真正的高级黑、爱国贼,有基本现代社会常识的任何人都绝对无法接受、不能原谅。假如这位穿和服的女孩得不到公正合理的纠偏,那么当年西安抗日游行那天开着丰田车外出营生的私家车主的行为一样也能口袋一套、万能解读为寻衅滋事—-『你为什么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偏偏今天要开着日本丰田车出来,你是打算故意挑衅吗?』如此一来手持U型锁狠砸致其瘫痪的暴徒是否可以理解为面对寻衅滋事的正当防卫or伸张正义?如果这样,人间会扭曲到什么地步?

 

前南方都市报记者宋志标在其微信公众号“旧闻重温”发表文章《苏州和服事件:人们想要一些改变》,文章说,随着舆情重点转移,苏州和服事件进展到一个阶段,不少律师加入讨论,探讨警权在此事中的不良表现。一个总体的结论大概是,警察的不专业、任性是导致此事发酵的导火索。从讨论警权的依法自处入手,这些社会讨论表达了希望看到改变的愿望。

 

文章说,和服事件不是第一起激起人们往后看的事件,围绕警权的讨论之所以盘桓不去,很简单,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一旦涉及警察的身影,公众就重复那套“依法执法”的旧话,在权利话语上依托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人们,可怜未被满足过。你大可以讥讽、嘲笑这些人,但要看到的是,不是权利话语一次次失落在公共事件中的尴尬,而是它们所代表的改变愿望一次次落空的现实。也许不夸张地说,人们在诸如和服事件中与旧的立场、旧的观点重逢,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悲的遭遇,词锋凉薄禁不起世态炎凉。法无禁止则自由,是从法律角度打量穿和服的姑娘,进而臧否警察后续的处置行动。这一块涉及到“法治”与“法制”的消长,涉及到人们不愿意承认的某些现实,以及想要在坠落阶段扳回几乎要命中注定的结局——总之法非法,它被矛盾的忠诚所缠绕。

 

作者木蹊在其微信公众号“木蹊说”发表文章《对穿和服苦大仇深,对烂尾房情绪稳定》,文章说,时间对不对放在一边,先扣上“辱华”的帽子批斗一番。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想到生殖器。一见到和服,就想到辱华,寻衅滋事。鲁迅说,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文章说,也就是这些人,对外苦大仇深,对内情绪稳定。一个女孩,仅仅是想拍个好看的照片,找找新鲜感,就把人家恨出血来。某音、某手上那些极端的留言,激动的像要把人家浸猪笼。可一谈到国内问题,他们却无比淡定从容。老人被城管欺负了,他们情绪稳定,说不要被利用。烂尾楼业主讨说法,他们情绪稳定,说要警惕拜登打牌。正是因为这些人存在,中国这几年的国际关系,才越来越紧张。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国内网络环境才乌烟瘴气,妖魔横行。当然,和他们争辩没意思,毕竟以这群人的认知能力来说,很有可能认为二战转折点是李云龙炮轰平安县。而我唯一不能理解的是,他们的感情为何在对外时如此脆弱,对内时又如此稳定?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