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许志永个人资料完整版(中英文)

2017年02月24日 15:05 PDF版 分享转发

个人资料:

原名:许志勇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3年3月2日

民族:汉族

籍贯:河南省民权县

身高:168cm

体重:64kg

婚姻状况:已婚

身体:非常健康

双眼视力:均为1.5

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学

博士生导师:朱苏力教授

专业年级:九九级法理学专业博士生

职业: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讲师

性格:乐观向上,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意志坚定;富有理想

特长:知识面广;思维敏锐;具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本科时多次代表班级参加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硕士毕业时曾被聘为记者

政治面貌:中国同盟成员,海淀区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公盟创始人

教育背景:

1987.9—-1990.7 就读于河南省民权高中;

1990.9—-1994.7 就读于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1995.9—-1998.7 就读于兰州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99.9—-2002.7 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2004.7—-2004.12 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学业情况:

高中:

1987.9—-1990.7 河南省民权高中;

本科:

1990.9—-1994.7 兰州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专业:法学;辅修专业:公共关系;

主要课程(包括两个专业):

法学专业:宪法、法理学、民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公司法、票据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英语、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学、社会主义建设等(共45门课);

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概论、广告学、市场营销、企业形象策划、公关礼仪、企业管理、公关写作、新闻传播学等(共15门课);

硕士:

1995.9—-1998.7 兰州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专业:经济法;研究方向:比较经济法;

主要课程:

经济法、经济法理论专题、法律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政策学、国际经济法、民法学、民法专题、公司法研究、比较商法、比较合同法、比较专利法

博士:

1999.9—-2002.7 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专业:法理学;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学;

主要课程: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法学前沿专题、法理学、法律与文学、博士生英语

主要学术成果:

本科阶段: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1)1993.4 <<评香港基本法的历史地位>>(7500字,获得1993年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竞赛优秀奖);

硕士阶段:

(2)1996.8参与《西部法律环境》课题研究,撰写西部宗教与法制一章(20000字);

(3)1996.10论文《经济法概念新探——一个经济分析的思路》(14000字,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7年第2期);

(4)1997.12论文《有奖销售的法律思考》(4000字,载《发展》杂志1997年第12期);

(5)1998.1 调查报告《一起纠纷,两地法院,四次审理》(4000字,载《南方周末》1998年1月9日“人与法”)

博士阶段:

(6)1999.12论文<制度—-地方性知识的贫困>>(8000字,未刊稿);

(7)2000.1调查报告<<民主在实践—-河南农村村委会直选调查报告>>(6000字,发表于北大在线);

(8)2001.5 论文《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关于法律与文学的感想》(4000字,未刊稿)

(9)2001.11调查报告《行业协会与村民自治——苏北农村村民自治考察报告》(6000字,未刊稿);

(10)2001.12论文《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矛盾——一个国家与村分权自治的解决思路》(全文20000字,未刊稿);

学位论文:

1994.7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论法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全文10000字,阐述人的理性与自然法之间的关系。该论文获得毕业论文优秀奖。

1998.5 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经济本土化的文化误区》,全文30000字,是一篇以具体经济法律制度为基础研究法治本土资源的文章。

2001.5至今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中国村民自治:民主的法治化》;基本思路:村民自治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制度化分权:国家与村——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权力划分;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权力划分;村委会与村民会议的权力划分;村委会、村民个体与国家司法权的划分等等。所有这些权力划分都应当制度化,应当能够司法化。通过村民自治研究,折射出整个国家的分权体系和宪政问题。预计全文12万字,2002年3月完成。

博士期间成绩: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必修课,考试成绩:77

博士生一外英语,必修课,考试成绩:75

法理学,限选课,考试成绩:88

工作经历:

1994.10—-1995.8 冰熊制冷工业集团企业管理办公室,参与企业策划;

1997.12—-1998.1《南方周末》见习记者;

2000.4—-2000.8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法律帮助热线>>策划;

2002.9—-2003.1担任《中国改革农村版》采编中心主任;

2002年7月至2012年,任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讲师,主讲宪法和法理学。

本科毕业工作一年:

1994.7—-1994.9 商丘市中介贸易公司,从事农产品贸易;

1994.10—-1995.8 河南冰熊制冷工业集团,企业管理办公室,参与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硕士毕业工作一年

1998.8—-1998.12 河南双汇食品工业集团,董事长秘书,负责企划及协助股票发行上市;

1999.1—-1999.8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做村民自治的社会调查;

兼职工作:

硕士期间:1997.12—-1998.1 南方周末,见习记者,编辑人与法;

博士期间:2000.5—-2000.8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法律帮助热线>>兼职记者和策划;

体制内社会经历:

1994年10月至1995年8月本科毕业曾经在一家上市公司企业管理办公室工作,参与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硕士三年级曾任《南方周末》见习记者;1998年硕士毕业曾在大型企业集团担任董事长秘书,参与股票发行上市工作;

1999年5月到8月,在河南农村作过大量调研,博士论文《送民主进村的遭遇——中国村民自治的几个问题》是在此调研的基础上对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成果。

2000年读博士期间曾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法律帮助热线>>兼职记者和策划;

2002年曾兼职担任《中国改革农村版》采编中心主任。许志勇博士一直关心中国宪政和农村问题,曾经到过中国大部分省份做过大量的农村调查,博士论文《送民主进村的遭遇——中国村民自治的几个问题》是对村民自治问题作了深入研究的成果。

2003年5月14日,和俞江、滕彪两位博士一起就《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违宪审查建议,和各界社会力量一起促动了该办法的废止和关于违宪审查的广泛讨论。并为此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3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之一。

2003年7月开始,作为孙大午案的辩护人之一,和两外两位律师一道促使了民营企业家孙大午2003年10月30日被判缓刑获得释放,并和各界社会力量一起促进了关于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广泛讨论。

2003年12月和2006年11月,两次参选并当选为海淀区人大代表。许志勇博士参选人大代表,是以自身的行动推进中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又一实践,是为了争取更好的条件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继续他在2003年已经开始的努力。

2004年2月到7月,参与《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喻华峰案的辩护,并积极参与帮助程益中。

个人年鉴:

1973年3月2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男,汉族,原名许志勇。

1990年就读于兰州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5年,再入兰州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论文《论经济法本土化的经济误区》中批判了以反对西化、强调本土价值、主张法治服务大局而著称的法学家朱苏力,没能拿到硕士学位。

1998年7月-1999年9月,在《南方周末》等单位实习。

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师从朱苏力。

200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教育平权”的主要发起人,积极倡导不分户籍出身平等的接受升学教育。在北京“非京籍与京籍义务教育阶段享有同等待遇”的工作中有突出贡献。

2002年之后为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2003年,【2003.8收容遣送制度废除。】孙志刚在广州收容站被殴打致死,许志永在“三博士上书事件”中首次走入公众视野。许志永与另外两名法学博士俞江、滕彪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对废止该办法起到推动作用。同年10月,许志永、滕彪、俞江和张星水共同创办公益性民间组织“阳光宪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简称“阳光宪政”)。

2003年11月当选为北京海淀区人大代表,2006年获得连任。

2003年7月,为大午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提供辩护,孙大午成功获释。

2003年12月4月,许志永和滕彪、俞江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选为“2003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2003年,获Gleitsman 基金会“社会成就奖”。

2003年底,获《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社会良知奖。

2004年2月,接受邀请作为《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喻华峰案的代理人之一。【2004.4南都报案出现转机。】

2004年,与范亚峰、滕彪、秋风、王怡等法律学者共同起草完成《完善我国宪法人权保护条款的建议》,提出了全面修改中国宪法人权保护条款使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权保护体系的建议。

【2005.5国家信访局门前截访现象明显减少。】

2005年下半年,为耶鲁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5年,阳光宪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无法继续在北京民政局注册,改名为“北京公盟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公盟),在北京工商局注册。同年,为了撰写《中国信访报告》,许志永曾在北京南站的“上访村”住过两个月,还曾多次探访京城内关押上访民众的“黑监狱”,并受到不法分子的殴打。

2005年,与高智晟、滕彪、李和平、范亚峰等参与营救因代理陕北民营石油案而被以扰乱公共秩序的罪名逮捕的朱久虎律师。

2005年,被《亚洲周刊》选为“2005年度亚洲风云人物”。

【2006.1海淀123名代表联名质疑缩短本届政府任期违宪。】

【2006.7陈光诚案代理人被指控小偷不能出庭。】2006年,为著名维权人士陈光诚提供法律援助,在办案过程中多次受到殴打。

【2006.8海淀多位代表质疑并终止强拆打工子弟学校。】

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选为“年度十大青年领袖”。

2006年初,主持撰写2005年度《中国人权发展报告》,同年12月,公盟着手开始对以北京为主的打工子弟学校的生存状况和法律保障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开始关注城市新移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2007年,主持《关于国内法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衔接》的研究报告。

2007年8月,受山西黑砖窑受害者陈小军和庞飞虎委托,许志永和滕彪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2007.7黑砖窑受害者提起行政诉讼获得社会捐赠。】

【2007.8海淀代表调查和质询20亿元的翠湖湿地工程造假。】

2008年,入选“改革开放30年影响社会进程120位代表人物”。

2008年6月,许志永与公盟大力协助北京维权律师推动北京律协的民主选举。8月下旬,律师们起草了《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律协直选——致全体北京律师、市司法局、市律协的呼吁》和《北京律师协会选举程序(草案)》等文章,这些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被各界关注。9月中旬,向北京市近16000名律师分别发出信函。9月13日,直选律师开办的《律师沙龙》网站开通运行。11月,向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律协发出《关于敦促律协换届审计并公开财务的公开信》。12月,北京市律师协会七届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律师协会章程》。推动律协直选的活动以失败告终。

2008年9月,【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国家出台赔偿方案。】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出,许志永和公盟为三聚氰胺奶粉受害者做法律援助,做了大量工作。

【2008.9网友围观黑监狱,救援被非法拘禁的上访人。】

2009年起许志永被剥夺上课资格。

2009年7月,执法人员对公盟检查时,许志永与他们交谈。公盟被当局取缔,并以“涉嫌偷税”之名义指控许志永。]8月13日,以“偷税罪”的名义被正式逮捕,之后又被取保候审,获得暂时自由。

【2009. 8公盟税案良心捐款缴纳罚款。】

2010年3月,“公盟”改名为“公民”,继续从事公益维权活动。“公民”由许志永、王功权、黎雄兵、滕彪、李方平发起成立,是以建立约束权力的民主法治制度为目标,理性、建设性地推动民主、法治和社会正义的公民自发的公益组织。组织发起倡导以“自由,公义,爱”为主旨的新公民精神的新公民运动。同年8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解除了对许志永的取保候审。

2010年12月,浙江乐清发生钱云会事件。许志永等人组成公民调查团前往调查,得出钱云会案件是普通交通事故的结论。

【2010.6海淀区实现小升初不分户籍电脑派位。】

【2010.11开始公民救助项目,救助冬天露宿街头的上访人。】

2011年7月30日,许志永与崔筝举行婚礼,证婚人李昌平。

【2011.10十五位公民建议国务院取消高考户籍制度。】

2011年11月,许志永参加北京海淀区北邮选区基层人大代表竞选。官方推出的候选人包括北邮校长方滨兴。许志永在竞选过程中受到官方层层阻挠,未能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总有效票数为22000多(一票可投多人)。其中有3500多人用“另填他人”方式投给许志永,但不敌方滨兴的16000多票,最终落败。

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大当选总书记后,许志永发出《致习近平先生的公开信:一个公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11月24日,许志永被北京国保人员带走。12月22日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一名汉人对一名自焚藏人的哀悼”,对藏区连环自焚事件中“为自由而死”的藏人的关注。

2013年2月26日在北京地铁站口发放传单,呼吁在京无北京户口的市民在2月28日到北京市教委大楼前聚众,表达要求教育权平等的呼声。27日遭北京国保传讯。同年4月12日,许志永应香港中文大学和滕彪的邀请,计划去香港参加“孙志刚案十周年研讨会”。在机场过了边检候机之后被限制人身自由,从此被软禁在家。7月16日正式以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刑事拘留,引发广泛的抗议。8月22日,许志永被正式批捕[19]。

2013年4月,许志永遭到软禁,同年7月16日被警方拘留,8月2日被正式逮捕,12月4日许志永被移送检方。

2013年12月,许志永与王功权入选《外交政策》杂志“2013年度全球百大思想者”。

2014年1月22日,中共当局对许志永案的法庭审理在北京举行,许志永和他的两名律师大多数时候都以沉默作为抗议,但许志永利用最后陈述的机会发表《为了自由·公义·爱》的法庭陈词时被法官打断。法律专家和人权倡导者表示许志永所受起诉存在严重缺陷。有关部门不允许他的律师询问控方的证人,这些证人的证词仅以书面形式呈交法庭,证人本人并未出庭。法院也不允许辩护律师传唤证人。西方国家的外交官试图参加旁听,但是遭到拒绝,前往采访庭审的记者遭到驱赶。法庭外的警察下令外国记者离开,记者据理相争。判决消息发出后,中国部分学界人士表达不满,要求官方纠正错误判决。香港、台湾及国际社会纷纷声援许志永,并对中共表示谴责。《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等发稿认为,中共当局对许志永判刑,显示习近平等中共新领导人倡导的反腐败、给社会公平正义等新政的虚伪;多年来许志永等人的活动都是为了社会的进步,这与中国共产党宣称的理念相符,但当局对许志永判刑是担心任何有组织的反对活动,可能会威胁他们的统治;报道认为判决显示习近平的中国梦与普通民众无关。《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中国的恐惧”的社论,社论强调缺乏自由公民的社会和支持改革的媒体,中国经济改革的愿望难以实践。许志永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庭上的陈述被法官打断,之后媒体在网络上公开发表传达其观点:“ ……全世界超过1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为什么中国就不能?“人民公仆”到底害怕什么呢?不要太贪婪,不义的财富带给自己的不只是奢华的生活,同时还是深深的恐惧不安,以及来自民众的愤怒与仇视。……现代民主的价值和尺度根植于普遍的人性,不是东方或者西方的,不是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的,而是普适全人类。……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一个特权利益集团垄断了全部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命脉。……我们是新时代的公民,理念上,彻底告别了敌人、江山、推翻、打倒的专制意识,坚守自由、公义、爱的信仰,行为上彻底告别阴谋、暴力等野蛮模式,以和平改良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这个民族有太多阴暗苦毒的灵魂需要救赎,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戒备、恐惧和敌意,这些埋藏于灵魂深处的魔鬼必须被驱除,但这驱除的过程不是仇恨,而是救赎。 ”

2014年1月26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为名,判处许志永有期徒刑四年。许志永在庭上称:“今天的法庭是把中国法治的最后一点尊严破坏殆尽”。

2014年1月27日,香港支联会等人权团体在中联办抗议,要求北京立即释放许志永、胡佳等人士。

2014年4月1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许志永的上诉,维持原判。许志永终审判决同日,华泽与滕彪合编的《许志永文集:堂堂正正做公民—我的自由中国》在香港正式发行。

2014年5月,与刘晓波并列荣获美国非政府组织“国家民主基金会”颁发的“2014年度民主奖”,5月29号在华盛顿美国众议院办公楼举行颁奖仪式。

2017年7月,刑满释放。

英文简介:

Xu Zhiyong,

Male, born in Minqu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in March 3, 1973, commissary of Central Legal Committee of the Democratic League of China, deputy to 13th.and 14th People’s Congress of Haidian District, researcher of the Open Constitution of Initiative, Beijing, lecturer in school of Humanities, Economics &law,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ddress: School of Humanities, Economics & law,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100076

Education:

Sep.1999—July 2002 Ph.D. in law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

Sep.1995—July 1998 Master in law, Lanzhou University

Sep.1990—July 1994 Bachelor in law, Lanzhou University

Activities:

Nov. 2006 Campaigned and was elected Deputy 14th People’s Congress of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July 2005-Dec.2006 Participated legal aid to Chen Guangcheng, a blind activist.

July 2005-Sep.2005 Participated the private oil well case of Shannxi Province, provide legal aid to lawyer Zhu Jiuhu

Dec.4,2003 “People of 2003—Rule of law”, a title awarded by CCTV and the National Office on Dissemination of Legal Knowledge

July 2003—Oct 2003 Defended for Sun Dawu.

Activist for the reform of rural finance system and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people-owned” enterprises

May 2003—June 2003 Submitted a proposal together with Dr. Yu Jiang and Dr. Teng Biao, asking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NPC to review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Regulation on detention and expelling of begging population”. This regulation was abolished On June 20, 2003.

April 2000—Aug. 2000 Assistant director of the “Daily Talkshow on Legal issues: Hotline for legal Aid” of CCTV

Mr. Xu is the co-founder and co-director of the Open Constitution Initiative for Public Welfare, a non-government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Beijing, China. The organization’s mission is to promote a democratic and constitutional society in China. To achieve that goal, OCI focuses on: 1) researching and proposing legislation; and 2) providing legal aid to cases that deal with pertinent legal issues in China that are in need of reform.

– Mr. Xu campaigned as an independent, self-nominated candidate to serve as deputy in the 14th People’s Congress of Haidan District in Beijing. He ran in order to enhance democratic awareness and help make elections more competitive in China. He won the election by earning 10,106 votes out of the total of 12,609 ballots cast.

See: The New York Times “Democracy, Chinese Style: 2 Steps Forward, 1 Step Back” December 21, 2003

See also: China Daily “Independent candidate elected” December 17, 2003

http://www.chinadaily.com.cn/en/doc/2003-12/17/content_291055.htm

– As a deputy in the People’s Congress, Mr. Xu has worked to prevent the closure of a school for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and fought to adequately compensate residents of housing subject to government expropriation.

Se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Behind placid Great Hall, real debate at China’s annual congress” March 5, 2007

– Mr. Xu provided legal representation and defense to Chen Guangchen, an activist who drew attention to abuses such as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forced abortions and sterilization of women in rural China.

See: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Chinese rule-of-law activist becomes a case in point” July 28, 2006

http://www.csmonitor.com/2006/0728/p01s04-woap.html

– Mr. Xu submitted a proposal together with Dr. Yu Jiang and Dr. Teng Biao, asking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China’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o review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Regulation on Detention and Expelling of Begging Population”. The law allowed for the detention of any person suspected of not possessing a residency permit and led to the wrongful detention and beating death of a young man. As a result, the government abolished the regulation on June 20, 2003.

See: The Diplomat “Law of the Banned” December 14, 2007

http://www.the-diplomat.com/article.aspx?aeid=3937

– Mr. Xu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ongoing movement to realize legal rights in China.

See: Reuters, Turkish Daily News “Chinese Rights Activists put the law on trial”

August 27, 2006

http://www.turkishdailynews.com.tr/article.php?enewsid=52420

– Mr. Xu provided legal representation and defense to Sun Dawu, an activist who fought for equal access to credit in rural China.

See: The New York Times “A Chinese Robin Hood Runs Afoul of Beijing” August 24, 2003

– Mr. Xu spoke out in an internet campaign against the imprisonment of Hu Jia, a human rights advocate.

See: The New York Times “Dissident’s Arrest Hints at Olympic Crackdown” January 30, 2008


整理不容易,欢迎大家扫描二维码打赏:

来源:新公民运动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