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台湾九合一选举:台媒齐评国民党溃败

2015年09月13日 4:20 PDF版 分享转发

2014-11-30 22:07 来源: BBC 作者: 李文

输到只剩总统府

周日(11月30日)各大报章纷纷报道和评论领导的执政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大败,普遍认为民众的不满是此次选举的关键因素。

《联合报》的头版头条标题是《国民党大溃败》,并展示了蓝、绿两大政治阵营地方执政大翻转的政治版图,显示出以往台湾北蓝南绿的传统政治格局已被打破。

《联合报》的社论则质问道:“人民的失望和不满,马总统听到了吗?”

文章指出,“这场选举,结结实实就是对骂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并质疑国民党拿出什么来面对下一场挑战。

社论还从四个层次解读此次选举,认为从地方自治的实践来看,各地民众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人选担任地方官员和民意代表,是可喜可贺之事;其次,从政党政治的角度看,国民党战绩难堪,令人无言;此外,从结构及民心的变化看,年轻族群热烈参与,打破了以往年轻人政治冷漠现象;而从选战策略来看,国民党仍沿用传统选战手法,脚步远落后社会现实。

文章最后敦促马英九,必须尽速收拾心情改组政府和政党,否则执政国民党将看不到未来。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教训国民党”

《苹果日报》的头版新闻也以《蓝大崩盘》作为标题,并且配上分别在桃园市、台中市、台北市击败国民党对手获胜的郑文灿、林佳龙和个人大照片。

该报社论的标题是《选民狠狠教训国民党》,并指出:“大胜并非因为民进党表现卓越,而是因为国民党烂到不行。”

文章认为,这次选举结果显示至少五项重大意义,包括政治及竞选文化已经大大改变、网络模式与网络政治的崛起、新世代政治的迅速出现、太阳花学运点亮的公民意识以及选民狠狠教训国民党。

不过,社论也对此次选举大获全胜的民进党提出了警告,指出公民社会处于国家概念的对立面,因此此次民进党搭着公民社会的便车,当选地方首长,但将来若与公民意见冲突时,民进党地方首长就会有应该站在哪一边的矛盾,因此需要为此做好思想准备。

社论还强调说,不能把这次选举结果做过度延伸解释,认为是决定2016年总统选举的关键因素或者推论为社会反对改善等。

“变、新、普、实”

无独有偶,《自由时报》的头版新闻也认为《人民用选票狠狠教训马》,并详细列出此次各县市长当选人的得票资料、管辖权力及个人简介。

该报社论《人民的胜利国民党的挫败民进党的警惕》指出:“台湾人民透过选票发出明确无比的讯息,对马英九所领导的党国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文章认为,这次选举有四点特色:变、新、普、实。变指的是民心思变;新则是指不少县市将出现新的治理局面;普即像柯文哲这样的普通公民可以当选;实意味着柯文哲的平实竞选方式取得了成功。

不过,文章强调,台湾还需要另一个要素,就是“和”,并且从今天开始,就是和解的起点,马英九“应即与在野党和民间社会真诚互动,极度倾斜、最失人之心中国政策悬崖勒马。”

“用于改变”

时报》则形容《国民党输到只剩总统府》,并指是该党“自从1949年以来选举最大溃败”。

该报社论则称赞说,“台湾是一个勇于改变的社会”,因为九合一选举反映出“世代崛起及政治板块移动现象”。

文章还指出,台湾的选民勇于惩罚做不好的政党与候选人,对台湾民主而言,选民是最大赢家。

社论还特别提到“柯文哲现象”,认为“他的参选不仅是台湾选举史上的异数,也为这次选举过程缔造了最大的奇观”,并指出,这显示了台北选民的取向不再受蓝绿结构的干扰,而这个现象绝对是台湾朝野政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冲击两岸关系”

《旺报》则担忧《蓝营崩盘撼动两岸关系》,认为马政府执政威望跌至谷底,严重冲击两岸关系发展,而且可能导致两岸货贸等经贸谈判急冻。

该报还引述国民党党政高层说,在蓝营惨败的情况下,有关两岸的法案更难在台湾立法院推动,卡关已久的《两岸服贸协议》更遥遥无期,更别提协商中的《两岸货贸协议》,并指出,马政府时代的两岸政绩差不多走到尽头。

《旺报》还报道说,对于台湾民意转变,中国大陆学者大感意外。报道引述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说,需要好好研究台湾年轻人的想法。

不过,报道引述多名中国学者指出,虽然国民党此次惨败,但并非意味着该党在2016年大选时完全没有机会了。

“经贸挑战”

台湾《经济日报》的社论则表示,《绿营大胜须用于面对经贸挑战》。

社论指出,目前无论是两岸协议或加入区域整合的论述中,台湾产业发展思维的味道过淡,过于强调抗韩抗日的需要。

社论建议,未来无论中央或地方执政,在朝或在野,都应调整顺序,以产业政策做主轴,才能研判不同FTA(自由贸易区)间的谈判重点,更有助于凝聚“为何而战”的建议。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