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金正恩南望 习近平两难

2017年04月30日 23:03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德国之声 作者: 张平

摆脱危机的希望在中国还是俄罗斯?都不是,在于韩国。走出经济困境依靠大权在握之后搞改革?错了,权力垄断即意味着阻止改革。

香港《端传媒》发表评论《<人民的名义>:中共政治剧的精致幻象》,作者陶小仁分析说,这部剧并非因为敢演敢说、取材真实桉例,就能成为准确认知政治现实的窗口。相反,在许多细节的处理上,这部剧建构出的,是一副精致而虚幻的理想政治图景。

文章说,剧中的贪官固然奢靡,但正面角色却也并不简朴,而是积极拥抱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和气质,即使是高级干部亦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形象也仅仅停留在此剧中。在中国大陆,党政干部需经上级组织部考察任命,政绩与忠诚度才是最核心的指标。对于一位真正的省委书记来说,组织学文件、学讲话、政治表态,要比经营形象、直面网民重要得多。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文章说,一群具备现代治理素质和外在气质的中共干部,伴随着多元、专业且正统的出身与升迁,无疑在《人民的名义》中,浪漫化了中国政治生态,这也正是该剧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因素之一。且不论反腐的剧情与现实原型有多少关联,一系列理想设定搭建起来的汉东省官场,本身就是剥离政治现实的空想模型。

寄望大选?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北京平壤互骂 唯一保护者》,作者王俊评认为,中国与北韩官方媒体间互相“叫骂”,背后透露出来的讯息是北京试图在不破坏与平壤的关系上,以美国的行动来压迫北韩克制行动,至少在短期内勿实施第六次核子试验,或其他可能被特朗普视为严重挑衅的洲际弹道飞弹试射等举动。甚至不惜对平壤宣称,只有在美国打算推翻其政权的情况下,中国才会出兵支持。

文章说,金正恩或许会因此继续抗拒中国的调解,并试图尽量转从俄国取得援助,以利用紧张的美俄关系来制止美国的进一步行动,同时抵抗中国的压力。但是,金正恩不容易长期依赖俄国的保护,势必得再度另寻出路。唯一的可能性只在于与南韩和解,松动南韩的立场。金正恩或许不是看不到这一点,只是目前缺乏时机与台阶,或许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5月9日的南韩总统大选,支持“阳光政策”、南北对谈的文在寅能够一如预期当选。届时,南北韩的破冰或许不是问题,也可能替未来数年的朝鲜半岛局势带来冲击。

依法判案与国籍

香港《明报》发表法律学者陈文敏文章《侮辱法官》,指出自回归以后,批评法官的国籍始于1999年的国旗案,当时上诉法院推翻裁判官的决定,认为侮辱国旗罪违反《基本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不少左派传媒便随即抨击上诉法院三位法官均为外籍人士,幸而这些针对国籍的言论并不持久,其后终审法院推翻上诉法院的判决后,这种言论亦随之销声匿迹,讽刺的倒是当时终审法院的法官亦多为外籍人士。

文章认为,法治的基本精神是法官依法判案,普通法的特点是极为重视判词,法官必须在判词中详细分析案情和证据,阐述法理原则和双方提出的论据。这些论据,将成为日后衡量上诉是否得直的基础,法院(尤其是高级的法院)的判词亦成为法律的原则,判词的质素更往往成为衡量法官质素的客观标准。内地行欧陆法制,法治的基础薄弱,对判词和法官的要求一般亦相对粗疏。若法官只作出一些迎合大众或当权者的政治取向的判决时,司法独立便会荡然无存,法治也只会沦为空谈。

习近平选择:政治强人还是经济改革家?

《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习近平的两难选择》,作者Richard McGregor说,近五年前掌权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迅速控制了中国这个党国的各个制高点,接管了军队、外交政策、国内安全和一个令人生畏的反腐委员会。在把决策权集中到自己手里的同时,习近平还做了一件事:掌管经济政策。他的两位前任在他们漫长的执政时期从来没这么做过。

文章说,习近平的一些支持者认为,他在第一届任期内把经济改革的地位放在巩固党的控制和反腐之下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他们说,通过打造一个更强大、更清廉的共产党,习近平为自己在第二届任期里进行实质性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但对经济和法律改革来说,无论顺序如何,巩固党的控制都不是好兆头。事实恰恰相反,习近平巩固党的控制的行为,本能地促使经济决策朝更加保守的方向发展。最终,习近平需要决定他是想成为政治强人,还是经济改革家。他只能二选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