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暴力之浪漫化

2019年10月17日 22:48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苹果日报 作者: 陶杰

公会副主席评论政局,说不满同僚将示威者的暴力浪漫化。

法律层面,讲事实和理性,暴力就是暴力,是否刑事罪行,交给法官判决。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副主席说得不错:譬如西方许多城市,包括纽约,街头墙壁的涂鸦,颜色暴烈,形相丑陋,明明是破坏公物和刑事毁坏,但有一种标榜自由主义的前卫艺术人,觉得这是现代都市之美感。

一头黑猩猩向白色的画布胡乱堆颜色,众人鼓掌,该头畜生在记者的镁光灯下咧嘴傻笑,好享受做了毕加索第二,尚是动物天然率性的流露。纽约巴黎街头的涂鸦,却是仇视社会、反美学的肆意破坏。四十年代左翼文人闻一多的“死水”,歌颂的就是这一派。电影“小丑”,也隐隐然有这股躁动。看这部电影,要小心。当然,一切视乎context。人文学科难读,因为偶一跳线,天使即成魔鬼,难的地方在这里。

但是在理性之外,还有感性的层面。暴力确实可以浪漫化:七十年代卲氏导演张彻,狄龙姜大卫做主角的一个系列,后人发现,原来叫做“暴力美学”。经发扬光大,演绎为教堂中的杀手穿一件黑大衣,慢镜头飞身开枪,身躯随长发扭旋三百六十度,飞起一堆白鸽,年轻电影迷热血澎湃。

因为在生命中,需要暴力的浪漫化,维持某阶段做人的正义感,暴力的浪漫化,不幸每一代都成为年轻人的一种宗教。

否则何来雨果“孤星泪”之经典、巴黎公社之正义、秋瑾与少年汪精卫之英烈,连港产片导演北上拍出来的“建党伟业”,讲一九二七年领导之城市工人暴动,一群小鲜肉大战武警,也“美学”得令老革命家看了热泪盈眶。

浪漫主义是西方十九世纪初之产物,上承歌德,中有、拜伦、雪莱、雨果;下则开启列宁和哲古华拉,到了这一章,终于出了大祸。

中国人的问题,不是浪漫太多,而是浪漫太少。偏偏想赶上潮流,跳上西方浪漫主义的列车之际,又在错误的时间,跃上了错误的班车,遂变成今日人不人鬼不鬼这副样子,还声称正在探索,令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广开眼界。

凡此种种,不属法律层面,在民族文化悲剧之高层次。一个极权,以百年前的浪漫开始,得天下却以狰狞告终,即警告新上来的一代:只许我当年浪漫,不准你今日浪漫。

大律师公会副主席,若要从政,或欲做一个带一点情趣的人而不是一名专业法匠,需要一点点额外的见地。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