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过啥节不是个人的事儿吗

2019年12月31日 22:41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南洋富商 作者: 南洋富商

前年的节,在嘉兴一个小镇度过。本以为圣诞会热热闹闹,不料冷冷清清。

镇上有一个很大的教堂,晚上漆黑一片,连一棵发光的圣诞树都没看到。

镇上还有个规模极大的国际进口商品城,所有的房子都是欧式建筑,卖的都是进口物品,平常圣诞节都要热闹庆祝半个月,请一些国外艺术家来演出,那年的圣诞居然冷冷清清,没有圣诞树,没有圣诞老人,连圣诞二个字都看不到。

因为不许庆祝圣诞。

大街上的店铺,凡是卖圣诞节相关物品的,都被强制下架。

在温州一个小学教室里,学生排练歌咏比赛的曲目,结果把校长吓了一跳。听到唱歌声,校长飞奔冲入教室,他以为学生们在庆祝圣诞。直到知道那是准备元旦歌咏排练,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事实,让人很讶异。

据说圣诞是洋节,是西方文化,所以要禁止。如果其他国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中国传统节日,会怎样呢?

如果美国或德国规定:禁止公开庆祝华人的新年,要求所有庆祝新年的相关物品在唐人街一律下架,禁止学校里唱《新年歌》,禁止拜年,禁止说“恭贺新禧”,禁止贴春联和“福”字,警察和城管看到店铺里卖春联和新年相关的物品就强迫下架,你会怎么想?

如果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尼、缅甸、泰国、日本这些国家也规定禁止庆祝除夕、中元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你会怎么想?

诸位会不会觉得怒不可遏,觉得太离谱?

事实上,这种事情若是发生在德国,当事人就会被民众扣上罪名,告上法庭。

这事若是发生在美国,会引起一场巨大的抗议。

若是发生在马来西亚,会被视为民族主义者要煽动又一次913冲突。

为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大家竟然就觉得正常呢?

2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不久前我去参加一个。新郎新娘双方家境富裕,婚礼在一个大酒店举行。

新娘穿着长长的婚纱,新郎穿着黑色的礼服,双方交换戒指。司仪问:你愿意吗?他们回答:我愿意。

没有花轿、没有拜天地、没有媒婆、没有盖头,这婚礼上没有任何传统中国式婚礼的样子,完全是典型的欧式婚礼。

为什么没有人指责他们是“洋婚礼”?为什么不禁止他们这种崇洋媚外?因为大家觉得这早就是的婚礼标准模式,没什么不好呀。

当年也有过看不惯洋婚礼的时候。《围城》里的方鸿渐婚礼,男人穿黑西装、女人穿白婚纱,老一辈就死活看不惯:这黑的白的,怎跟办丧事一样?

我在所有严肃典礼上听到的国歌,都是西洋乐器演奏的,从未听过古琴、古筝、二胡、琵琶、笛子、唢呐、萧、马头琴、葫芦丝、中阮、三弦、铙、钵、编钟、磬合奏的国歌。

为什么不说这些是洋典礼?

国旗和国歌也不是国粹,而是西方文化。当年李鸿章参加国际外交活动,遇到需要唱国歌的场合,就唱一首家乡小调凑合。后来大家都觉得尴尬,于是大清国也学洋人,有了国歌。国歌、国旗、升旗仪式,都是来源于西方的“洋文化”。

今日国歌的音律,不是中华传统的五声音律,而是西洋流行的七声音律。

谁又会觉得中国国歌就不能用洋音律和洋乐器呢?

3

基督徒并不知道耶稣的生日。四福音书记载他出生在伯利恒的马槽,却没有记载他哪天出生。

耶稣死了一百多年,有人觉得该给耶稣庆祝生日。但是谁都搞不清耶稣到底哪天出生,不同的教会都按照自己的考证或猜想,所以各地的圣诞节日期都不一样。

直到公元440年,教廷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12月25日,本来是是古罗马人庆祝太阳神的日子。定这样一个日子,是为了让信太阳神的和信耶稣的,都一起庆祝,各得其所。

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的领袖开会讨论圣诞节,大多数教会支持12月25日。

某些基督教会依然按照他们自己选的日子过圣诞节。也有很多教会根本不过圣诞节,甚至反对圣诞节。圣诞节从来就不是基督徒的共同节日。

中国著名牧师王明道在他的自传《前五十年》中写道:所谓“圣诞节”本是罗马人拜假神的节日,他们的教会不过圣诞节。

王明道说的“假神”,是古罗马密特拉教派的太阳神,名字就叫密特拉。

今天的圣诞节习俗,其实起源非常晚。圣诞卡,圣诞老人,这些都是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流行。严格地说,是资本主义的商业需求打造了如此热闹的圣诞节风俗。除了挂个耶稣的名之外,其实早已经是购物节。也就是中国的双十一。

同样的购物节,还有中国的七夕节,元宵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中秋节、新年。总之,只要能促成销售的,就会被商业社会打造成节日。

在欧洲,真正信仰正统基督教的人已经很少,圣诞节对他们而已只是一个表达爱、平安、亲情、友谊的社交节日。

民国时期,上海就有很多人过圣诞节。但是大家并不觉得圣诞节有什么宗教色彩——在中国人看来,烧香点蜡烛磕头跪拜的才是宗教色彩。当时的上海人说圣诞节是“外国人过冬至”,而事实上圣诞节本来就起源于古罗马的冬至——白天一天天变长的日子,就是太阳神诞生了。

中国人的节日,除了元宵节,大多数无聊没趣,还很压抑,尤其是孩子和青年,很少会喜欢。即使过年,也变成非常麻烦的应酬,还得躲着长辈的各种不识趣的追问。

但是,圣诞节却是一个非常让人喜欢的节日:发光的圣诞树,动听的音乐,唱歌,表演才艺,戴上漂亮帽子和头饰,大家聚在一起聊天逛街,互赠礼物,写贺卡。

如果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圣诞节,那它就是一个中国人的节日。正如很多中国人喜欢吃小龙虾,小龙虾就可以视为中国人的美食。虽然小龙虾来源于南美洲。

4

如果细究起来,我们日常吃的食材,至少四分之三不是本土特产,而是外来文化。

中国的民乐乐器,大多数也都是外来文化。无论是二胡,京胡,板胡,琵琶,笛子,唢呐。

我们在学校读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知识,都是外来文化。他们基本上完全来自西方。

我们日常享受的生活用品,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沥青铺设的路面、汽车、飞机、冲水马桶、电灯、空调、地暖、煤气炉、电冰箱、互联网、电脑、手机,也都是外来文化。你很难找出几种不是外来文化的东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夫一妻制,就是来源于西方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原本也是和中国一样一夫多妻或纳妾的,为了迎合罗马帝国的文化传统,就改成一夫一妻了。

中国的佛教,也是外来文化。南无阿弥陀佛、如来佛、因果报应、顿悟、境界、印证、罗汉、夜叉、牛鬼蛇神、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大千世界、转世、投胎、面壁、护法、法宝、现身说法、化身、抖擞、心无挂碍、开山、魔、前因后果、尘缘、差别、平等、执着、痴心幻想、镜花水月、一厢情愿、臭皮囊、梦幻泡影、浩劫、昙花一现、醍醐灌顶、顽石点头、天花乱坠……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佛教词汇。如果你避开佛教词汇,基本上就没法用汉语交流。

汉语中佛教名词,共有三万五千个。

谁会因为这些词汇是外来宗教文化而禁止使用呢?谁又会否认这些词汇已经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传统词汇呢?

外来文化有那么可怕么?并没有。佛教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什么灾难么?并没有。基督教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什么灾难么?并没有。

基督教是西方宗教么?基督教发源于亚洲,并不是西方。所以,对欧美人而言,基督教也曾是如假包换的“洋宗教”。

世界上基督徒最多的国家是这些:美国,巴西,墨西哥,中国,菲律宾,刚果(金),俄罗斯,尼日利亚。中国有6707万基督徒,排名世界第七。

作为世界第七大基督教国家,你怎么能否认基督教也是中国人的宗教?

基督教是中国所忌惮的“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么”?世界上基督徒最多的十个国家,除了美国,另外九个都不是中国官方认为的“西方意识形态”国家。

所以,基督教并不是什么“西方洋人的宗教”,更不是什么“西方敌对势力”。

至于早已世俗化、商业化的圣诞节,更不会对中国人造成伤害。

如果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圣诞节,那么圣诞节也就是中国人的节日,并不是什么洋节。

从圣诞节的起源看,定在太阳神庆祝日,只是为了基督教在罗马的本土化:迎合罗马人的庆祝。

如果当年是中国的基督徒制定圣诞节,可能圣诞节的日子就是除夕、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冬至节、七夕节。

这个道理,正如佛教到了中国,盂兰节就变成了七月十五——中国的鬼节。道教的中元节,也是这一天。这都是宗教节日本土化的例子。

限制圣诞庆祝,反而限制了本土化,强调了它的外来特征。

中国人为何不能过圣诞节?洋人有禁止他们国家的人过新年么?并没有。

很多节日都是外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元旦、国庆节、情人节、母亲节,没有一个是中国传统节日。

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其实在屈原出生前一千年,越人就过端午节。端午节变成屈原纪念日,正如太阳神诞辰变成圣诞节,只是一个借用。

喜欢过什么节日,应该是个人的事儿。一个印度人若是喜欢中国人过春节,她尽可以贴春联、给孩子发压岁钱、放鞭炮赶走“年”这种妖怪。一个中国人若觉得印度人的屠妖节有趣,也可以点河灯、挂花串,玩各种印度传统迷信。中国人若是觉得泰国的泼水节好玩,也可以找盆水泼着玩。

至于感恩节感恩别人,情人节陪情人过节,护士节给护士送花,圣诞节唱《铃儿响叮当》,更是没有半点不合适。

人类文化都是互相传播的,你喜欢就接受,不喜欢就拒绝,只是不要禁止别人喜欢。也不要给人扣“崇洋媚外”的帽子。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