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爱上绑架犯是种什么样的心理?

2020年08月03日 4:00 PDF版 分享转发

 网上冲浪的时候常常会收到一些网络小说的推送,先不说这些小说的质量如何,就光那个内容就够叔吐槽俩小时不带喘口气的了。

男主,传说中的霸道总裁,简直就是把“ 霸道”两个字刻烟吸肺了,对女主做的事随便一桩都够被判个好几年的。

绑架、侮辱、强暴、家暴……剧情几乎集齐了所有法制新闻的热门头条,最后的结局却往往是女主原谅了男主,并和他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 ? ?

虽然他打断了她的腿摘除了她的子宫夺走了她的孩子把她放在城楼上暴晒三天,可是他爱她啊!

再看看女主,就算被男主折腾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最后家破人亡,还是会义无反顾的爱上他。

排除女主脑子有问题,也排除女主有受虐倾向,那么真相只有一个——

女主得了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举个例子,阿强天天回家都会打阿珍,但是在打完阿珍之后会给阿珍一颗糖,阿珍就因为这颗糖认为阿强是一个善良的人,甚至会为阿强打自己给他找理由。

阿珍对阿强的爱,是一种错误的依赖感,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典型反应。

但是为什么会叫做“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呢,那还得从一桩说起。

1973年8月23日上午,一个男人走进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他从怀里抱着的夹克衫里拿出了一把冲锋枪,向天花板开了一枪,并用伪装出来的英语说了一句:

“ 派对开始了。”

这个男人就是奥尔森(Jan-Erik Olsson),他有过前科,曾经因为武装抢劫和暴力行为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

奥尔森先是打伤了一名去按无声报警器的保安,又将4名银行职员劫为人质关押在了狭小的银行保险库里。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他的要求有三点:

1.300万瑞典克朗。
2.释放克拉克·奥洛夫森(Clark Olofsson,1966年涉嫌谋杀一名警官,他是奥尔森的偶像,和奥尔森在狱中成为好友。)
3.一辆能够逃走的汽车。

由于担心人质的安危,警方很快就准备好了奥尔森要的人和物,并且送到了银行门口,奥洛夫森也随即加入了奥尔森的阵营,但是当奥尔森提出要带着人质一起上路时,遭到了警方拒绝。

毕竟看过警匪片的朋友们都知道,一旦人质离开警方的观察范围,很有可能就会被撕票。

于是双方就陷入了僵持。

情况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竟然有些微妙。

克里斯汀(Kristin Enmark)是四名人质中的一个,保险库里很冷,当她冷得开始发抖时,奥尔森将羊毛外套披在了她的身上,当她开始做噩梦时,奥尔森也不断的安抚她,并从枪里拿出子弹作为纪念品送给她。

另一名人质比尔吉塔·伦德布拉德(Birgitta Lundblad)因为放心不下家里的孩子,奥尔森同意让她用电话联系家人,并且在电话没有打通的时候安慰她:再试一次,不要放弃。

·奥德格伦(Elisabeth Oldgren)患有幽闭恐惧症,奥尔森允许她脖子上拴著绳子走到保险库的外面去透透气。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奥尔森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温柔绑架犯,但奥尔森真的像他表现的这样吗?

在和警方对峙的过程中,奥尔森曾经说要用枪射击男性人质萨夫斯特罗姆,来撼动警方的决定,虽然他最终并没有这么做。

他也掐著伊丽莎白的脖子威胁警方要杀死这个人质,甚至还拿人质当肉盾以防警方的突袭。

总之,奥尔森对她们的好几乎让她们暂时忘了眼前的这个男人是一个劫匪,自己的性命正掌握在他的手中。

即使受到人身伤害的威胁,人质们仍然在奥尔森的身上看到了那一点同情心。

这场对峙一共持续了130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人质和绑匪之间的感情变得奇怪的友好,反而他们对进来检查他们身体的警方内部人员,表现出了敌意。

克里斯汀甚至给瑞典总理奥洛夫打了电话,恳求他同意劫匪奥尔森将他们带上车逃走,“ 他没有对我们做任何事情,反而对我们一直很好,但是我担心的是警察会发动袭击导致我们死亡。”

最戏剧化的莫过于这场对峙的最终阶段,警方使用催泪瓦斯投入保险库,奥尔森立刻投降。

警方要求奥尔森先放人质出来,但是4名人质到最后还在保护劫持他们的人,并且拒绝了警方的要求,克里斯汀甚至还说:“ 如果我们先走,他们会将你击毙的。”

最后在保险库门口,劫匪和人质拥抱、亲吻并握手,场面一度十分诡异。

当警方抓住劫匪时,两名女性人质甚至冲着他们喊:“ 别伤害他们,他们没有伤害我们。”

克里斯汀获救后躺在担架上被送走,还对着带上了手铐的奥尔森说:“ 我会再见到你的。”

在奥尔森入狱后,人质们还对他进行了探访。 1980年奥尔森刑满出狱,和他在监禁期间一直和他有书信往来的女性结了婚(也有说是和克里斯汀结了婚),移居泰国。

绑匪和人质这种看起来并不合理的关系,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警方甚至调查了克里斯汀是否和奥尔森合谋计划了这起抢劫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连人质自己都感到困惑,伊丽莎白后来问心理医生,“ 我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我并不讨厌他?”

社会科学家针对这起案例研究之后,将人质对绑匪之间这种情感维系,称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人们在面临恐惧的时候,心理是有一条防线的,而当死亡的威胁越过了这条防线,就会渐渐的开始依赖距离他最近的那个人,也就是伤害他的人。

渐渐的,他会将自己还活着这件事归功于伤害他的人,认为自己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都是对方对自己的宽容和慈悲。

于是,恐惧会变成感激,感激会变成崇拜,甚至会下意识的认为他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而这并不只是在斯德哥尔摩这间银行里发生的个例。

1974年2月4日,美国报业大王亨利·赫斯特的孙女帕蒂·赫斯特被一群持枪的恐怖分子劫走,劫匪是一群自称共生解放军的人(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 SLA),而他们绑架帕蒂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巨额赎金。

在之后长达57天中,帕蒂都被关在一个黑暗的壁橱里,被拷打,被侮辱。

最后,“ SLA”成员给了帕蒂一个选择,要么加入该暴力组织,要么被他们杀死,已经饱受洗脑、处于极度惊恐中的帕蒂最后同意加入该组织,并改名为“ 塔尼娅”。

两个月后,帕蒂录制了一条录音带,宣布自己已经成为了SLA的一分子,不仅协助他们抢劫敲诈勒索,甚至还和赶到的洛杉矶警方发生了枪战。

当帕蒂持枪抢银行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后,包括她父亲伦道夫在内的所有家人全都惊呆了。

最终,1975年9月18日,帕蒂在旧金山被捕。

帕蒂的经历被社会学家认为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典型案例,经历了绝望、痛苦之后,她选择了加入迫害她的那一方。

情感上容易依赖他人的人,更容易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总的来说,要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这样几个条件:

1.彻底的绝望,人质需要真正能感受到绑匪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死。
2.绑匪在和人质相处的过程中,会施以小恩小惠,让人质感到温暖。
3.和外界隔离,将绑匪认为是唯一的救世主。

同样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还有可能出现在相处关系中。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时候和PUA很像,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渐渐被洗脑,被驯服,认为自己差穿地心,只有眼前的人才能拯救自己。

这样往往会使人丢失掉自己的本心,也会完全的依赖于对方,会答应对方提出的任何无理要求。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爱上伤害自己的人,这算是一种爱情吗?

我并不觉得是,爱情最起码的底线,是正常的平等的,而不是被迫的畸形的。

在这段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那个人并不是所谓“ 温柔的残暴”,而是一种非常利己主义的暴力,也许这种“ 温柔”里有人性的存在,但这点人性和他所作出的暴力行为来比,不值一提。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从另一个方面向人们说明,人类是可以被驯化的。

资料来源:
https://www.biography.com/crime-figure/patty-hearst
https://nypost.com/2019/04/10/the-crazy-story-of-how-stockholm-syndrome-got-its-name/
https://www.history.com/news/stockholm-syndrome

来源    好奇心实验室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