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香港外籍医生爆离职潮 「工作量比美国多5成」

2019年03月06日 5:45 PDF版 分享转发

公立医院服务超出医护负荷,於是增聘有限度注册的海外,成为香港政府及纾缓医生人手压力的短期招数之一。但《香港苹果》发现,过去近6年间,当局招聘并获准在医管局工作的39名海外医生中,截至今年1月底只有10人仍继续工作。就算加上其中7名已通过执业资格仍留在公立医院的医生,仍有超过一半海外医生已离职,这些医生普遍工作不多于三年,显示聘用海外医生其实无法「救近火」。一名从回到香港在医管局工作一年半的海外医生形容,香港的工作量比美国多五成,压力大、工时长,最怕就是因时间不足「做错事」,但他视香港为家,仍希望长远可留在公院行医。

39名获准以有限度注册在香港医管局工作的海外医生,从2012年截至今年1月底,有10人仍在医管局工作,当中1人获聘为副顾问医生,其馀是驻院医生,分别是麻醉科、内科、家庭医学科及急症科等。

另外,在这39人中,有7人已考取执业资格试,可自由於公或私营医疗院所执业,但仍选择留在医管局工作;另有4人转往大学以有限度注册工作,也有1人在考取执业资格试后转往私营市场。总计39人中有17人仍属医管局医生,流失率逾一半。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香港医管局数字显示,获聘的海外医生,约80%在医管局工作一年以上,约一半工作超过3年,其中有3人在医管局工作逾6年。

由医管局转职到大学工作的有限度注册医生Gary(化名)表示,美国医院及香港公立医院薪酬相若,但香港公院的工作量较美国多五成,门诊病人数量更多美国一倍,常没时间覆检药物,有时忙到连电脑弹出来的警示(alert)也没时间仔细看。

懂得广东话的他,於2016年由美国返回香港,透过有限度注册在医管局工作。他在香港出生、小学时随家人移民美国,在美国医科毕业后,曾在不同医院工作多年,并已获专科资格,一直希望返港行医。但之前因看新闻指香港出医生过多,甚至有香港医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才没有返回香港。

Gary一直关心香港情况,近年知道香港公立医院医生严重短缺,「我是香港人,香港是我的家,想帮助香港又有家人在香港,想试看看香港生活跟system(医疗制度)是怎么样」。因此他放弃美国的稳定工作,2016年以一年有限度注册合约,开始在公院工作。

美港两地医生的薪酬差不多,但美国与香港医疗制度不同,香港工作量较美国多五成,如香港公院门诊量较美国多一倍;病人接受检查如核磁共振,动辄要等候一年,在美国快得多。冬季流感高峰期间,不少病人不想睡走廊而不停喊着要出院,他跟护士要花很多时间及唇舌,说服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留院。香港病房就像在打仗,「某些美国医院都有这样的情况、但不多」。

留在香港行医逾两年,其间公立医院发生多宗严重医疗事故,矛头直指医生漏诊或漏开药,Gary也担心自己会出错。在美国有时间反覆检查是否开错药或开漏药,能够核对病人所需剂量,但在香港公院没时间;有时甚至连电脑弹出来的警示也没时间细看。

他又说在美国医院有放射科医生检查每张X光片,数小时后有报告。若临床医生对X光片有怀疑,可立即致电放射科医生查询。但香港公院的放射科医生不足,无法全面复查X光片,临床医生有机会漏诊,「香港医生好多事要做,好大压力,很多机会出错。」

虽然家人不赞成他回香港行医,不过没动摇他服务香港这个家的心。他完成一年合约後与医管局续约,之后转职大学,至今仍以有限度注册工作。他在美国部份专科训练不获香港承认,预计今年中可在港获专科资格。他也开始考执业资格考试,希望长远留港工作。

作为过来人,他认为要吸引海外医生返港在公院工作,应豁免已在公院工作数年,及已考取专科资格的医生的所有实习。实习要每三天通宵待命一次很辛苦,他认为设有这些「无聊」、「多馀」的实习期,只为阻止有限度注册医生考取执照後到私营医疗院所执业。

他说海外医生返港工作,是看未来数十年前景,「如果不实习,一直在公立医院做,60岁退休之后不可以去私人医院,我就没工作做了。」他认为可考虑豁免实习后,规定医生要留在医管局工作若干年服务大众。海外医生在香港正式注册前要考执照试属合理,香港医生到美国执业也要先考执照考试,但现在香港执照考试与两间医学院医科生的考试不尽相同,并不公平。

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执委马仲仪表示,同事中也有有限度注册医生,他们初期要适应香港公院的模式,如病房收症多、速度快、门诊病人多,但他们较年轻很快习惯工作表现好。有人考取执业试后仍留在公院工作,有人工作超过一年。她指出,欣赏海外医生对公院的贡献,但流失率高,反映外国与香港工作及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异,海外医生难以适应。海外医生只是辅助解决人手问题,公院医生主力应是本地医生。现时医疗问题涉及医疗融资、公私营制度、金钱及人手非放在临床工作等,对政府未有回应感到失望。

而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医疗职系)黄明欣表示,17/18年度公院医生流失率5.8%,即约340名全职医生;该局一直定位聘请海外医生属解决人手的短期措施。虽然留在公院的海外医生不多,「一个部门多一个,已经可能帮到其他医生,都有一定帮助。」去年底香港政府到英国伦敦宣传后,再聘请19名海外医生,当中3人4月上班,而公院医生的主力仍是本地医生。她说解决人手短缺非靠单一措施,部份医生因家庭原因不能做全职而辞职,该局正研究弹性安排有关医生做兼职,将来又可接轨做回全职。

来源:苹果日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