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香港警察会脸红吗?4岁学童评警察:「不捉坏人只是捉好人」

2019年08月31日 11:00 PDF版 分享转发

反修例运动持续两个多月,警民冲突不断升温。看到新闻片段中的行为,与平常认知的形象迥然不同,甚至对暴力场面感到不安忧虑。幼稚园陆续开学,不少教师有疑问:究竟可怎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警察」的职业功能?

资深幼稚园教师Jenny(化名)在校举行暑期活动,自8月初陆续有4、5岁的学生讨论「警察」话题。有次学生听到窗外警车的警笛声,其中一人讲了句:「啲警察坏咗?喇,唔捉坏人只系捉好人。」Jenny与同事为之愕然,她问学生为何这样说,学生答:「因为我有跟爸爸妈妈一齐睇电视。」而画面正是「警察打人」。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Jenny放学后跟家长了解该学生在家状况:「妈妈有正面引导孩子了解社会发生的事,因为觉得孩子有知情权,虽然年纪小未有分析能力,但觉得世界发生的事,他们都应该要知道……」

幼稚园由学前预备班至高班课程都有「帮助我们的人」单元,警察绝对是重要课题。Jenny说,一直教警察是捉坏人,「当我们有需要时,警察叔叔、姐姐是第一时间协助我们的人。很多小朋友都觉得警察很叻,长大后志愿是做警察,是非常正面的形象。」 Jenny不讳言,近日幼儿在新闻片段见到的警察行为,与从书中建立的认知必然有冲突,特别是元朗白衣人事件,孩子看在眼内是警察没有即时保护市民:「当孩子学了猫是那个模样,永远见到『猫』便是那个模样;你指着狗说猫,他们便会觉得很大反差……(警察)现在就是这样。」

Jenny近月跟同业讨论,开学时怎处理学生因社会抗争而衍生的情绪、疑惑:「很多时候因为是直播新闻,(家长)未想过下一秒会发生甚么,会想是否应该关掉电视,不让孩子接触媒体,避免他们受惊吓。」她指出,幼童的分析能力尚未发展全面,因此不会着墨探讨争议始末:「为何警察叔叔打人?回答时的确要很小心,不想给孩子负面讯息。」她会反问学生「你在哪里见到那些情境」、「你为甚么这样问」,从中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讨论下去。「不会立即给予答案和解释。」她认为让幼儿有表达想法的机会更重要。

新学年教「警察」课题时,Jenny认为老师应更敏锐,引导学生往正面方向:「我们都觉得,将来应该多谈世界各地的警察,因为警察的岗位、职责在任何国家,其使命、岗位都是不变——是执法,维持治安、保护市民……或者,不要太集中在近月发生的事。当然,若小朋友提出自己见过的社会现象,老师便解释多些,或反问『你觉得(警察)咁做啱唔啱?』由孩子思考是否正确,因为这代的教育模式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临床心理学家朱嘉丽指出,幼儿碍于语言能力仍未全面发展,对理解道德上的灰色地带会较弱。不同职业的「定型」概念令幼儿有期望,也属学习目标。「幼儿教育谈警察,会形容是维护法治,荡失路找警察叔叔帮自己,顽皮时警察会『拉』自己……小朋友是会对警察有正面,甚至些少惊的感觉。不过,当他们渐渐长大,不再非黑即白,便用行为理解好坏。」

朱嘉丽强调,家长别以为幼儿甚么也不懂:「有家长跟我们说,他们3、4岁小朋友学警察掟催泪弹。其实他们的模仿能力很高。」亦不能太武断,马上向孩子道明自己的立场,例如「那些一定是衰人」,「如果想小朋友有独立而全面的想法,便要放下固有立场,才可真正听到孩子接收甚么资讯。」

来源:苹果日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