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新纪元】韩文与汉文化的不解之缘

2016年03月02日 7:18 PDF版 分享转发

半岛和中国往来历史悠久,古代多以汉文为官方文字,无论史书或民间文学都以汉文成文。直到一九四零年代政府强制使用韩文,汉文才势弱。但汉文已经深入韩国人民生活,再加上专家学者多年呼吁,目前汉文在韩国似乎开始重振当年的影响力。

二零零九年初,韩国“全国教育推进总联合会”宣布,韩国几位历届总理联名建议总统,尽早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该联合会强调,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韩文专用”的错误文字政策,韩国陷入了“文化危机”。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正规教育中,应让学生分阶段学习汉字;不应将汉字视为外语;汉字应和韩文一起被视为“国字”。

另据二零零九年九月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逾九成的韩国国会议员赞成实行小学汉字教育。受访者中33.2%(一百三十八人)表示:进行汉字教育“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18.5%(七十七人)表示:“有利于促进东亚各国间的交流”,16.8%(七十人)则表示:“有助于理解韩国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朝鲜半岛和中原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古代韩国多以汉文为官方文字,无论史书、官谕、文艺作品和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以汉文成文。上世纪韩国强行推行韩文之后,懂汉文者日益减少。所以才有韩国陷入“文化危机”之说。

以汉语为基础的韩医

边基元是江南区大峙洞韩医院院长,家业的第五代传人,其家业的创始人边锡弘先生是高宗皇帝的御医。


边氏韩医院的边基元院长至今还在诊疗时使用着所收藏的手写祖传秘方,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汉字。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琼玉膏是给皇帝们养精补血的名药,以其苦味著称。边氏韩医院在未加任何调味剂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温度使其变成了甜味。这种改良方法是边氏韩医院的独特秘方,并以汉字手写的方式代代相传,至今已延传了五代、一百五十年。

在韩国,想成为韩医需要攻读韩医大学六年(预科课程两年,学科课程四年),通过韩医全国统考。在一、二年级课程中用汉语原文学习《四书三经》等书籍,因为在韩医大的六年课程中,需要读懂用汉语记载的中国古代医书的原文,诸如《黄帝内经》、《东医宝鉴》等。

尽管书店也有原典的韩语译本,但韩医大学生还是保持着学习原著的习惯。因为韩语译本在解释原文时会因人而异,汉语原著的特有涵意也很难准确译出。边院长用“阴阳”举例,英文把“阳”译为“太阳照射的地方”,“阴”则是“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只能译出表面意思,却表达不了其内涵,所以,不涉猎东方的典籍,很难理解最基本的“阴阳学说”。汉语也因此成了韩医的必修课。

韩国近年来以小学为中心掀起了学汉语热潮,各学校为完成汉语等级验证考试而激烈竞争。但这种考试只考单一的汉字,并没有包括汉语构成、语法和阅读理解文章的部份。边院长很早就教儿子基础汉语,所以比别人家的孩子多认识一些汉字,但儿子在一次学校汉语考试的答题中,却把“家长”回答为“家很长”。

韩国目前的汉语教育只不过是应试教育,距汉语能力的培养相差甚远。全国有十一所大学开设了韩医专业(定额学生大约有七百五十名),近年来比西医专业竞争更激烈,学生得在数能(全国数学能力统考)大试中进入前2%才有被录取的可能。这一点也反映了社会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古代传统医术的信赖。

朝鲜王朝(一三九二至一八九七年)时期,知识份子使用汉语并不算一件特别的事,用汉语作诗或写文章也被文化界当作有修养的标志,所以贵族阶层都很重视学习儒学及朱子学。《东医宝鉴》(出版于一六一三年,是韩国最负盛名的汉语医学巨著)一书共二十五卷二十三篇,内含各种病例处方,可以视为医典中的百科全书。正因为作者许浚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精确研究,才使其编撰此书挥洒自如。


位于首尔佳阳洞的许浚

据首尔佳阳洞的许浚博物馆馆长李快正介绍,韩医界对《东医宝鉴》非常重视。一五九六年因“壬辰倭乱”使朝鲜国土大片荒废,患者难以接受诊疗。不是没有医院或医书,而是因没有医书的释译本,导致不能正确理解处方,用错药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于是朝鲜宣祖命令许浚等人编撰并刊行《东医宝鉴》一书。


据位于首尔佳阳洞的许浚博物馆馆长李快正表示,韩国医界对许浚的《东医宝鉴》非常重视。
其内容组成与现代分类方式很相似,以病症和治疗方法为中心。

其书三分之二源于中国古代医书,所有引用的原文均标明了出处。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韩国受中国和医学的影响很深。今年七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SCO)把《东医宝鉴》列为世界记忆遗产。


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国际谘询委员会(IAC)于二零零九年七月三十日
将《东医宝鉴》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在医学史上还属首例。

《东医宝鉴》汇集、整理了诸多医学观点,当时被评为东方医学之集大成者。内容组成与现代分类方式相似,以病症和治疗方法为中心,分内景篇(内科)、外形篇(外科)、杂病篇、汤液篇(药学)、针灸篇五大部份。之下又分主题目、小标题、单药方、针灸方法。特别是书中收录的、明代以前传统中医对人的内心修养的解释,譬如“精、气、神”,清代以后的医书中已经查不到了。

韩半岛流传二千余年的汉字文化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西元六至七世纪汉字正式传入韩国。传入初期被看作是摒弃韩国本土语而重用汉语的过程。虽然民间用的不多,但汉语却成为统治阶级的专用语,使汉字的地位得以巩固。虽然世宗时期(一四四三年)创造了韩国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韩语的雏形),但知识阶层还是专用汉语,比较轻视训民正音。加上表音文字音韵变化繁多,分写方式也与现代韩语不同等原因,造成其使用上的诸多不便,乃至于一八九零年前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十九世纪大韩帝国初期,所有公文仍用汉语发行。一八九四年,高宗开始甲午变革,推行开化政策,命令“法律诏令一律以国语(韩语)为基础,用汉语翻译加以标注,采用国语、汉语混合并用。”

一九一零年日本依《日韩合并条约》对韩国进行殖民统治,韩国掀起了抗日民族主义运动,民族意识也随之增强。韩语学者们以“朝鲜语学会”为中心展开了对韩语的研究与教学。当时日本帝国为了镇压韩国民族主义运动而禁止教授韩语,并且监禁朝鲜语学会会员,但韩语教育并没有间断。同时英国和美国的基督教神父也激励专用韩语。

一九四五年政时期,制定了专用韩语的法令,一九四八年十月九日李承晚总统任届初期的“韩文日”当天,颁布了《韩文专用法》,以强调美军政措施。美军政厅学务局把制定语言政策的责任交给了崔铉培为首的基督教界“韩文专用”论者。

据统计,一九五零年代末期,报纸中汉语的使用频率仍占38%,与殖民地末期相比并没有下降。虽然人们都主张使用简单易写的韩语,但文化界人士却极力呼吁在学校采用汉语教学。

一九七零年起,法律规定户籍和信访材料一律采用韩语,韩语专用化政策得以强化,但实际上却无法斩断对汉字的使用。政府为了普及忠孝思想又很重视对国民的伦理教育,而这原本就离不开对汉字内涵的理解;再加上当时日韩经济贸易中,韩国因进出口技术滞后,不得不向日本学习,这样汉字也有了可用价值。结果,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三年,日语成了学校的第二外语,汉语也独立于韩语另外开设。

一九九零年代以后,英语为中心的时代来临。但不论政策如何变化,想跻身大韩民国精英行列的人们,也不得不加强自己的汉语实力。两千年来汉字在韩半岛一直自由使用,斩断汉字无异于斩断历史。韩国古典文化研究专家还发出警告,排斥汉字就意味着排斥韩国的古典文化与传统文化,会招来传统文化失传的危险。

韩国现在使用的汉字主要是《康熙字典》的繁体字。韩语中也引用了很多汉语辞汇,有时也直接用汉字表示,但不能因此认为其含意与当今汉语的含意完全相同。韩语的词句构造(语序)也与汉语不同,其含意与汉语的意思更是明显不同。例如:当今汉语中的“以身作则”在韩式汉语中是“率先垂范”,“免费”是“无料”,“工作”是“勤务”等。

汉字在现代韩语中的占用比率众说纷纭,但实际上约占70%左右。◇

本文转自第144期《周刊》
http://mag.epochtimes.com/gb/146/7085.htm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