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三字经》读书笔谈(十六)

2018年08月18日 17:04 PDF版 分享转发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字词义解释】

(1)孝经:书名。记载和曾子有关的书,并说明圣王以孝道治天下的道理。
(2)通:通晓明白。
(3)熟:熟悉。
(4)如:像。
(5)六经:六本经书,此处是指《诗》、《书》、《易》、《周礼》、《礼记》、《春秋》这六本经书。
(6)始:才。
(7)诗书易:分别指《诗经》、《尚书》、《易经》三本书。
(8)礼春秋:分别指《礼记》、《春秋》。
(9)号:号称。
(10)讲求:讲究探求。

【译文参考】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也彻底读明白了,才可以开始阅读《诗》、《书》、《易》、《礼记》、《春秋》、《乐》这六本经书。
《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典,应该好好的研究、探求其中的道理。

【读书笔谈】

孔子认为,孝道是仁义之本,所以,四书,孝经,这五本书都学习之后,才能学习六经。为何会是这样的规定呢?

其实四书是基础宗旨和纲要,更确切地说,是做人的要领,尤其是四书之首的《论语》,涵盖了其他三本的含义。为纲要中的纲要。其他三本皆有所侧重,比如《大学》侧重治国之德,中庸,是平衡之法,就是处理事情不走极端。有了仁义道德和平衡之法这个基础,再学习其他典籍,才能理解形式和技艺的根本。换句话说,孔子教育学生,为的是培养,然后以君子的德行治理国家,德化百姓。造福社会。所以,孔子才把先秦上古,也就是孔子自己出生前就已经存在的上古文献和典籍整理出来,形成六经。这些经书,本就存在,非孔子所写,而是孔子整理的。其实,孔子母亲一族,是儒人,就是周朝负责祭礼和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官。孔子整理上古文书后,才形成儒家。所以儒家一派,其实就是负责传承古代治国和做人学问的教育者。所以里头有道家的东西不足为奇。

那么整理这些书,原先是为何而用的呢?就是教育王室贵族子弟的教材。通过教育,懂得治理国家的所必须懂得的制度,礼仪,文书写法,历史记述,国策制定的章法等等,这些,其实是为官的职务知识和基本修养。所以也有称作六艺的。重在具体形式和技艺的记述。也可看成是今天的专业知识。

据说孔子以前的贵族子弟,学习的六艺,不完全一样,那时战争频繁,贵族为官,除了要懂礼,乐,还要懂射箭、驾车、古代的政令文书的写法和数学,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专业技艺。通俗地说,你不懂文字和文书的写法,无法起草诏令,处理政事,记录历史,记录国家祭祀时的活动,你不懂礼乐,就不懂接待外宾的礼节,君臣的礼节,祭祀和各种活动的礼仪、乐章。无法处理各种政务。此外还要习武,可谓文武全才。到了孔子时,孔子更加注重形式外的内在的含义。所以有所调整和变化。

简单的理解,四书就是仁义之道,六经只留下人能掌握和运用的那部分相当于现代人所谓的专业技能,属于才的部分。之所以先读四书和孝经,就是要以德来驾驭才艺。完成孔子的以君子之道,治理国家的理想。

其实,《诗经》就是诗三百,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是周朝各国配合不同乐曲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风土民谣,雅颂是王室的祭歌和颂歌。

《尚书》,即上古文献。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尚书》从内容上可分为祭祀类和战争类,从文体形式上,也可以分两大类,即上行的奏议和下行的诏令。

《礼》,又称《周礼》,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奠定周礼的基础。所谓礼,是天子、诸侯、大夫必须遵循的,各自拥有的礼遇制度,其主要内容有封诸侯、五服制;爵位、官制和吉、凶等礼。

《易经》讲阴阳占卜,可通天地人的规律,是治国者以天道治国的智慧。

《春秋》是鲁国的国史,先秦把史书称作春秋。

《乐》则已经失传。

【故事天地】

历史故事:孝德感召

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讲“百善孝为先”,王祥的至诚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后福,体现出“积善之人,必有余庆”,“善有善报”的传统理念。

王祥,晋朝琅邪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字休征,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人。

王祥天性纯孝。生母早年去世,继母朱氏,心怀偏私,讨厌憎恨王祥,常常以小事为借口鞭打他,又经常在他父亲面前捏造是非诬陷王祥,因此他的父亲逐渐的也不喜欢他了,让他每天清扫牛房,做各种粗重下贱的工作,王祥丝毫没有怨色,更加谨慎孝顺。

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汤药一定要亲口尝,恭敬侍候。继母想吃新鲜鱼,这时天寒下雪,河水冰冻,王祥为母生命,不顾严寒,到河中解下衣服,卧冰求鲤,苍天不负苦心人,冰块裂开,跳出一双鲤鱼,他拣起来拿回家。乡里的人们都惊叹,认为是孝心所致。从此孝行盛传于世。

蜀汉末年,父亲已故,遭逢世乱,王祥保护继母,提携幼弟王览,逃难避居庐江,隐居三十年,州郡征召为官,王祥以亲老弟幼,辞不应命。直到继母去世,尽礼守丧事。徐州刺史吕虔赏识他的孝德,征召为刺史佐吏,固辞不受。他的弟弟王览就劝他,并为他准备车牛,王祥才应召赴任。当时盗寇横行,王祥带领兵士平定,遂使徐州境内的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当时人们称颂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后来王祥累迁为太保(三公之一),加封睢陵公,享年八十五岁,生有五子,富贵寿考,满门吉庆。时人都认为是孝行感召。

中国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对孝道极为重视,所以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人们即使没读书,也都熟知这些故事。所以文革前,中国人彬彬有礼,孩子们非常懂得礼仪,对待父母长辈恭敬和顺,规规矩矩,懂得感恩谦让,被誉为礼仪之邦。

孔子弟子有子在《论语》的开头就讲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儒家,非常重孝道,认为在家能孝敬父母,是成为君子的基本修为。是仁德的根本。做到这一点,才能治理国家。其实这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上古帝王舜帝留下的传统。被儒家继承和发扬。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