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酌古鉴今:唐太宗讲:百姓最重要,也最利害!(数文)

2019年02月26日 16:01 PDF版 分享转发

文:吉光羽 整理
来源:正见网

一、谏止修宫,明帝自责,天降喜雨,百姓欢腾!

《资治通鉴》卷44 记载:

大兴土木,建设北宫。当时正遇天旱,尚书仆射、会稽人钟离意,来到皇宫前,摘下官帽,上书道:“从前商汤遭遇旱灾,曾用六件事,责问自己:‘是我执政不节制吗?是我使用民力过度吗?是营建宫殿建筑过多吗?是女人、宦官权力过大吗?是贪污贿赂盛行吗?是讲谗言的小人得势吗?’而今,臣看到正在大修北宫,农民不能适时耕作。自古以来,忧患的不是宫室狭小,而是担心人民不安。应当停止修建北宫,以顺应天心。”

汉明帝下诏,回答说:“商汤提到的六件事,都错在皇帝一个人身上。钟离意戴好官帽,穿好鞋,不要请罪!”并诏令大匠:停止营建所有宫室,减省不必要的开支。他还因此下诏,向公卿和百官谢罪,承认自己的过失。

于是,上天按时下雨,百姓欢欣雀跃!

二、今见清平,贪官缩胆

《资治通鉴》卷59 记载:

交趾地区,一向盛产珍珠等宝物,先后到那里担任刺史的官员们,多无清廉行为,他们算计财物,搜刮够了,便要求调任,因此下层及百姓,因愤恨而起来反抗,俘虏刺史及合浦太守来达,其首领自称为“柱天将军”。

后来,朝廷选用京县县令、东郡人贾琮,去担任交趾刺史,贾琮到任后,调查叛乱的原因,人们都说:“官府征收的赋税太重,百姓无不被搜刮一空。京城洛阳过于遥远,无处诉冤。民不聊生,只好聚在一起,做盗贼。”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贾琮得知实情,便发布文告,让百姓各自安居生产,招抚流亡在外的饥民返乡,免除百姓徭役,只将为害大的盗贼首领,予以斩杀,选派清廉干练的官吏,担任属下各县的代理县长。一年之间,叛乱全被平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大街小巷的人们,都歌颂贾琮说:

贾父来的晚,
官逼民造反。
如今见清平,
衣食得饱暖。
他的政令好,
贪官缩了胆!

三、李膺嫉恶如仇,严惩贪官

明代潘游龙《康济谱》卷23 记载:

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汉桓帝时,为司隶校尉,反对宦官专权.太学生称赞他是“天下楷模李元礼”!

李膺担任河南尹。当时河内人张成,擅长占候之术,他推占将有大赦,于是,唆使儿子杀人。李膺督促手下,将张成收捕,不久遇赦获免,李膺更感愤恨,竟然将他逮捕审理后,判处了死罪。当时,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令,贪残无道,甚至杀死孕妇。他听说李膺十分严厉,感到害怕,于是逃到张让家,藏在圆柱中,李膺了解情况后,率领属吏,破柱而入,抓获张朔,带回审问。审问属实,就杀了他。从此以后,那些黄门常侍,都尽心于自己的职责,不敢再骄横跋扈,休假时也不敢再走出宫禁。当时,朝廷法令松弛废散,只有李膺坚持依法裁夺,以声望名誉,独居高尚。当时士人中,有受到李膺接待的,被称为“登龙门”!人皆钦敬。

四、害民之官,不可不黜

蜀汉《诸葛亮集.考黜第八》记载:

诸葛亮说:
考核官吏的政绩,必须要了解百姓的疾苦。百姓疾苦,包括五个方面:有的小吏假公济私,利用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这边凭借权力威胁,那边置办自家产业,在内部侵吞公家财物,在外面搜刮民众,这是百姓疾苦的第一种。

有的官员对轻罪处罚过重,用法不一,清白无辜的人遭到惩罚,甚至受到人身迫害。或是对犯了重罪却宽大处理,袒护豪强,欺压弱小百姓,并且用严刑拷打,肆意歪曲践踏法律。这是百姓疾苦的第二种。

纵容有罪的官吏,迫害揭发控告之人,不许他们随便讲话,掩盖案情的真相,甚至拦劫受到迫害正在逃亡的人,经常徇私枉法。这是百姓疾苦的第三种。

有的地方胥吏,长期左右本地行政长官的任免,实际掌握权力,庇护亲信,故意刁难与自己结怨的人,手段恶毒;又横征暴敛,巧立名目,谋取私利,谎称储备财物,私下却占为己有。这是百姓疾苦的第四种。

有的官员追求功利,利用赏赐别人的机会,或者处理民间事务之机,勒索钱财。有的在征收买卖交易费时,价钱高低,数量多少,都由他个人决定,弄得老百姓破产失业。这是百姓疾苦的第五种。

—-以上所列五种百姓所受的疾苦,都是贪官污吏制造出来的。凡是犯有这五种错误的官吏,就要罢免他的职务;凡是没有犯这五种错误的官吏,就要得到提升。《尚书》上说:“三年考核官吏一次,罢免不称职的人,提升贤德而有能力的人。”

诸葛亮认为:所列举的制造百姓疾苦的这五种“害民之官,不可不黜!”

诸葛亮讲得太好了!

五、讲:百姓最重要,也最利害!

唐代吴兢《?论政体》记载: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萧瑀说:“我从小就喜欢弓箭,自认为能了解它的奥妙。最近得了十多张好弓,拿它们给造弓的匠人看。匠人看毕,说:‘都不是好材料做的!’我问其中的缘故。

匠人说:‘木材的中心不正,就使木纹歪斜,弓虽然有力,但射出的箭不直,所以不是好弓。’我才领悟到它的道理。我用武力平定天下,所用的弓和箭,够多了,却还不懂得它们的奥妙;何况我得到天下的时间不长,所懂得的治国道理,本来不如我对弓的了解。我品评弓箭尚且不一定对,更何况是治国的道理啊!百姓是最知真谛、最聪明正直、最重要、也是最利害的!汝等‘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原句)”

此后,唐太宗诏令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轮流在中书省值宿,每次召见他们,都赐给座位,与他们一起谈话,询问外面的事情,总想了解民间的疾苦和政治的得失。这体现出唐太宗“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的精神实质!

正是:
百姓勤劳生活难,
百姓穷苦意志坚,
百姓沉默知真谛,
百姓明智灯万盏!
历代都有昏君倒,
历代都有官船翻;
唯有百姓撑天地,
顶天立地稳泰山。
世上百姓最利害,
明君太宗诚意满;
千古名君第一人,
英明教诲传久远!

六、皇帝说:“闻有灾害当亟救…我失言了!”

《资治通鉴》卷238记载:
五月初三,对宰相说:“你们多次说淮、浙去年闹水灾和旱灾,近来有御史从那里回来,说虽有水旱,但不至于成灾,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李绛回答说:“臣考察淮南、浙西、浙东上的奏状,都说有水灾、旱灾,百姓大多数流亡,请求拿出对策以招抚流亡的百姓,他们的意思好像惧怕朝廷似的,哪里敢没有灾而随便说有灾呢!这大概是御史想说些奸邪阿谀的话,来讨皇上欢心。我希望知道他的姓名,并惩罚他。”

唐宪宗说:“你的话很对!国以民为本,听说有灾情,应当赶快去救他们,怎么还怀疑呢? 我刚才没思考过,失言了!”于是马上下令,赶快减免赋税。

皇上曾在延英殿和宰相讨论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天色已晚,而且很热,汗湿透了衣服,宰相怕皇上疲倦,请求退下。皇上留他说:“我回到宫中,只有和宫人、宦官相处,所以很喜欢和你们一起讨论治国的道理,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七、韩愈为民忧盐

《资治通鉴》卷242记载:兵部侍郎韩愈上奏,认为:“在城外,很少用现钱卖盐,大都用杂物交换。盐商随便什么东西都要,有的还可以欠债借贷慢慢还,用这种方法补救,两全齐美。现在让官吏,坐在铺子里自己卖,没有现钱,必然不卖,自然失去了平常的税收,这会有什么好处?又如让官吏把盐挨家挨户地去卖,必定会要求百姓供给他所需求的东西,侵扰很多。再者,刺史、县令的职责,是为天子分忧,岂能只以卖盐所得的多少,作为官职升降的标准,而不再察看他的言行?又如,贫穷人家,盐吃得非常少,有的十天、一月,都不吃盐。如果按户给盐,照时间长短收盐钱,官吏怕犯罪,必定用酷刑,我担心因此弄得各地不安宁,这是千万不能做的大事。百姓吃盐都困难啊!”

八、刘晏理财,亲民为先

《资治通鉴》卷226记载:
刘晏认为人口越多,则赋税的收入,自然也就越增加,因而他掌管财物,以体谅民众为先。他在各州分别设置知院官,每隔一日,便要将各州县下雨、降雪、丰收和歉收的情况,详细报告给转运使司。如果粮食丰收,就高价买入;若是收成不好,就让官府低价卖出。或者是拿粮食和民间交换各类物品,以供应官府的需要,或将多余的物品运到丰收的地区出售。知院官刚看出禾谷难以成熟的征兆,就要提前申报给转运使,说明某日须免除若干租税,某日须若干补助。有时,刘晏不等州县申请,就奏请朝廷核准执行,救助民间危机,从未错过时机,不等百姓困乏、流离、逃亡、饿死,然后再加以救济。因此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人口开始增多。

当初,天下的户数,还没有超过二百万。最后几年中,竟然超过一千万户。在刘晏的管辖范围内,人口就增多,反之则不增。开始,财赋每不超过四百万缗。最后,竞超过千万缗。

这都是刘晏理财,“亲民为先”的功绩。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