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古籍中的人生智慧 静心与畏天

2019年05月03日 9:47 PDF版 分享转发

一个不放纵自己欲望,顺从天理的人,内心一定是宁静愉悦的。 (图:pixabay)
一个不放纵自己欲望,顺从天理的人,内心一定是宁静愉悦的。 (图:pixabay)

希望之声记者勇舒综合报导)人立于天地之间,每日都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如何审视自己的一思一念?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事务,如何能够保持平心静气?在现实诱惑中,古代是选择道义还是利益?

吕坤在他的《呻吟语》中记录下了他的人生心得,或许可以给今天的人一点启发。

(一)人应遵循天地间的“道理”

吕坤认为人每天应“持一个自强不息之心,通乎昼夜,要之于纯一不已之地,忘乎死生”,这才是君子的风范。人生于天地之间,做事不可为所欲为,应遵循天地间的“道理”,一个不放纵自己欲望,顺从天理的人,内心一定是宁静愉悦的。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人生于天地间,每天都在思考,这就要有个思考的道理;每天都在说话,就要有个说话的道理;每天都要与人交往,就要有与人交往的道理;每天都在处理事物,就要有个处理事物的道理。以至于怨怒笑歌、伤悲感叹、咳唾涕洟、疾病危亡每每都有各自的道理。”

吕坤认为,“心平气和,此四字非涵养不能做”。(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吕坤认为人应“持一个自强不息之心,通乎昼夜,要之于纯一不已之地,忘乎死生”,这才是君子的风范。(图片:pixabay)

“细小的事情尚且要求合乎客观规律,何况天地自然万物呢?所以从儿童时期开始,直到死亡,始终保持一个自强不息的意志,无论白天黑夜,使自己处在一个忘我、忘却生死的纯粹至善的境界。这是一个人的返本归全之道,这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原则。”

“如果不这样,恣情纵意,每个人都要求实现自己的欲望,这是有知觉的动物的本能,作为人也如此的话,就称不上万物之灵了。有人问:‘有没有什么要领呢?’我回答说:‘有,其要领只在存心,就是要修身养性。’‘心何以存? 即应怎样修身养性呢?’我回答说:‘只在主静,只要达到静怡的境界了,一切都会合乎道理,事事都不会错。’”

(二)心平气和是一种能力

在吕坤看来,“心平气和,此四字非涵养不能做”,人能控制的住自己的“火性”,压的住自己的欲望、杂念,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好。带着浮躁萎靡的心只能糊涂过了自己的一生。

“心平气和,这四个字没有涵养是做不到的,功夫只在于能不能稳住自己的火性。能稳住火性那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照顾好,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理运行。水是克火的,心态宁静就如同平静的水面,躁动如同跳动的火苗,所以病人一旦发火就狂躁不安,等到他清醒安定后,一点不记得之前发生了什么。苏醒安定的人,清明的水性苏醒了,火性就灭下去了。人没有火性就没有办法生存,但火性也可以导致人死亡;做事没有火性就不能成功,但火性也会导致事情失败。只有君子善于处理火性,所以身心安泰,德也滋长。

中国古人在游历山水间感悟人生(图片:Pixabay)
吕坤认为,“心平气和,此四字非涵养不能做”。(图:Pixabay)

“柔和的语气,平和的心态一发出,如同春风拂嫩柳,细雨润幼苗,让人多么舒坦泰然,多么感动通透!而疾风雷鸣,暴雨霜寒造成的伤害一定很多。”

“如果把自己的意欲、杂念沉静下来,什么道理不可以得到呢?如果把自己的志向奋发起来,什么事不可以做到呢?如今的学者,怀揣着一颗浮躁心观察事理,带着消沉萎靡的心态去面对事情,只是糊涂的过了自己的一生。”

(三)君子不怕人怕天理

吕坤云:“君子畏天不畏人,畏名教不畏刑罚,畏不义不畏不利,畏徒生不畏舍生。”又说:“得罪于法,尚可逃避;得罪于理,更没处存身。只我底心,便放不过我。是故君子畏理甚于畏法。”

“君子害怕触犯上天,而不是怕触犯人,怕自己的名誉原则受到损失,而不怕刑罚,怕自己成为不义之人,而不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怕苟且偷生而不怕为道义而舍生。”

天地间(pixabay)
吕坤云:“君子畏天不畏人,畏名教不畏刑罚,畏不义不畏不利,畏徒生不畏舍生。”(图:pixabay)

“触犯了法律,可以逃避;触犯了天理,就没有地方安身。光是我的内心就不能放过我,所以相对于触犯法律,君子更害怕触犯天理。”

“大丈夫不怕人,只是怕违背道理;不是倚仗他人,而是倚仗道理。”

吕坤是明朝官员,官至刑部侍郎,也是思想家,号抱独居士、心吾、新吾,河陵县人,《呻吟语》是其三十年记录下的一本心得笔记,内容有《存心》、《谈道》、《问学》、《修身》、《伦理》等,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出版发行。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原文链接:古籍中的人生智慧 静心与畏天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