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跑“马”有风险,参赛须谨慎

2017年10月07日 22:17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之声 作者: 文山

今年10月1日,一年一度的赛事如期举行。不过,赛事之后第二天,组委会通报表示,有一名参赛者在比赛中突然崩溃倒地,尽管众多全力抢救,这名跑者最终依然在不治身亡。目前已经核实死者是一名中国人。

科隆事组委会在10月2日的通报中表示,组委会对这名跑者的去世感到十分痛心,并且对其亲友表示深切的同情。组委会并没有透露这名去世参赛者的任何信息,并且请求公众予以理解。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在前一天的晚上,科隆市长何珂(Henriette Reker)已经对这起死讯表示震惊、并对家属表示慰问。

不过,地方报纸《科隆评论报》(K?lnische Rundschau)在周二披露了更多详情。该报援引来自警方的消息指出,死者是一名籍35岁男子,在半程马拉松赛事中,他在大约第11公里处突然崩溃倒地。赛道巡查员立刻呼叫救护员以及急救医生赶往此处,并且一度成功地完成了心肺复苏。不过,这名参赛者在被送到医院后,情况又重新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根据德国之声掌握的消息,这名跑者供职于一家总部位于科隆的展会营销咨询公司,平时在位于上海的分公司工作。该公司每年秋天都会组织一些海外分部的员工前来参加科隆马拉松赛事。本周五,该公司在其社交媒体公众账号上用中、英文发贴表示“深切哀悼我们最亲爱的朋友和同事,他在10月1日星期天突然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在此请求大家尊重悼念者的隐私。”

医生不够用,跑者伸援手

科隆马拉松赛事此前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死亡事故。据赛事组委会介绍,全长42.2公里的赛道上,分布了共165名救护人员;他们或是驻守在平均间隔3公里的救护站中,或是骑着自行车巡查赛道。组委会透露,今年的赛事中,救护人员总共医治了118名参赛者,而去年的赛事中则有130人寻求救助;其中,大多是肌肉拉伤或者是不慎跌倒造成的轻伤。在总共11708名半程马拉松的起跑者中,有88人没能抵达终点,其中就包括了不幸去世的35岁中国籍男子。

值得注意的是,救护员(Sanit?ter)并不一定是急救医生(Notarzt)。在德国,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由红十字会等认证机构组织的培训,并且在通过考核后成为救护员;法律还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保证有足够比例的员工拥有救护员资格。救护员掌握比较简单的急救知识,能够进行包扎、心肺复苏等基础操作,但是无法应付较为复杂的情况。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在专业急救医生抵达前立刻对急症病人展开初步救治。

不过,相比赛事规模(全程马拉松四千余人、半程马拉松一万余人),总共165人的医护团队并不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这种情况下,跑者之间的互助就尤为重要。一名参加了本次赛事的德国之声培训部员工透露,他在刚刚抵达终点后不久,就协助救助了一名晕倒的参赛者:后者在距离终点约100米处正最后冲刺时突然倒地,他立刻从终点休息区奔去查看情况;另两名正在冲刺的跑者也立刻停下脚步,一同救助倒地者,并呼叫救护员。“但是救护员大约过了三、五分钟才赶到,这时他已经失去意识、嘴唇发紫。赶来的几名救护员也无法应对这种情况,于是我们立刻把他抬上了边上的一辆救护车,他们拉响警报直奔医院。我非常敬佩那两名停下脚步的半马选手,他们在终点线前损失了大约6分钟的时间。”

牙痛也是病!切忌贸然参赛

据多名参加了今年科隆马拉松的跑者介绍,为了参加赛事,他们都长期坚持训练,至少也要保持一周一次的训练间隔;并且在赛事之前的三、四个月,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保持每周三次左右的训练频率。

科隆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也建议参赛着应当具备平时的锻炼基础,切忌盲目参赛。和许多其他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一样,科隆组委会也在其官方网站上设立了一套参赛者自我健康筛查系统;如果报名者在问卷中表示并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亦无较系统的锻炼基础,系统会建议不要参赛。

去世参赛者生前供职企业的网站上显示,这名跑者此前大约每周训练2~3次,属于正常锻炼的范畴。不过,能够导致长跑猝死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缺乏锻炼。疾病、疲劳、时差等因素都有可能在长跑过程中突然“发作”,造成严重后果。科隆马拉松组委会主席弗里施(Markus Frisch)就呼吁,跑者必须“学会聆听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哪怕只是牙痛、普通等症状出现,也千万不要参赛。”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