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黄磊版的《深夜食堂》 毁掉了多少美好的东西?

2017年06月17日 12:31 PDF版 分享转发

这几天,版的《》,被骂惨了。

我相信,很多人在黄磊要参演这个片的时候,以他黄小厨的人设,以及日版《深夜》的巨大影响力,大家还是非常期待的,包括我。

然而第一集出来后,大家真的目瞪口呆。

剧中从黄磊造型、到布景、甚至重点台词,完全一模一样,说好的“会在尊重原著基础上,根据中国观众口味,打造华人的市井温情(导演蔡岳勋语)”呢?

演员的表演浮夸,吴昕的表情,顺手截图都是表情包。

但就这样,黄磊也夸得下嘴——很漂亮,像波西米亚来的公主。

剧情无敌浮夸,照抄了原版的“泡饭三姐妹”,三姐妹分饰女博士、名牌控、上班族,表达友谊的方式是,玩《快乐大本营》的压轴游戏。

他们探讨爱情,意识到渣男不如友谊,这个曲折怎么递进呢?不递进,直接在结尾升华。

大中华千千万,泡面三姐妹天天大半夜吃的,是老坛酸菜牛肉面。

大特写都给了广告。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大家要上馆子吃泡面了吧?这就是老坛酸菜的加长版MV啊!

豆瓣给了2.4分。这是小时代都无法企及的新高度。

大家带着困惑去看了后,纷纷表示,这TM哪儿来的水军,就这货居然有2.4分!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日版的《深夜食堂》改编自漫画,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只在夜里12点到凌晨7点营业的食堂,来这里用餐的人,都会向老板点一份特别的菜,每份菜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

大家先认可的,就是那个浓浓的原版的范儿。

居酒屋是日本人的灵魂栖息地。整个日本民族的压力,有一半是在居酒屋里,掺合着酒精一起挥发的。

日版《深夜食堂》的风靡,首先是对民族生活的真实折射,拥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很大程度是契合了日本民众的集体潜意识。

其次,调性做的足够准确。

居酒屋虽然简陋,但食物依然有要求颜色自然、食材鲜美、器皿精良的仪式感,短剧的调性也是足够的克制。

第三,美食从来都不单单是美食,而是通往灵魂深处的回忆。《深夜食堂》真实地再现了人来人往、芸芸众生。

来这里吃饭的人身份不同,形形色色,但人生都有不得已和苦衷。拿第一季举例。

第5集

米其林美食家对深夜食堂姿态居高临下,吃到小时候姐姐做的味道,从此经常光顾——“我的太太是外国人,回家只有面包。”

落魄的流浪歌手,用一首歌换一碗免费的黄油拌饭,因为这是年轻时恋人做给他吃的东西。多年之后,无意中居然得知,恋人曾经回来过,一直在等他。

米其林美食家和流浪歌手互相倒酱油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第6集

单身妈妈带着女儿来吃饭,遇到每次获胜,就来吃排骨饭祝贺自己的拳击手。

两个人暗生情愫,拳击手想用一场胜利来求婚。

但他失败了,鼻青脸肿在休息室哭泣的时候,单亲妈妈去拥抱了他。

“我知道你没有输,就好。”

那个晚上,胜利排骨正好卖完了,只剩下了亲子排骨套餐。

第8集

曾经的偶像女星,总来店里点一份炒面加荷包蛋。

她要靠一部电影东山再起,电影讲述的是被遗弃的孩子,如何在长大成人后,选择原谅。

这就是她的人生写照。她总演不好。

直到有个不速之客跑来告诉店长,炒面加荷包蛋,一定要撒海苔。

她吃到的时候愣住了,那就是父亲小时候给她做的味道。

最后她并没有跟现实中的父亲和解,她在小饭馆吃着海苔流下眼泪。

爸爸在电影院看着女儿的电影泣不成声。

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不是吗?

“圣诞夜一定要过的幸福吗?”

“世间有如,流离迷失的戾川,别轻视人生啊”

“果真是年纪大了,很容易流泪啊”

一个个平凡的食客,把人生的复杂滋味在热气中缓缓散开。

在夜色的掩护下,一切都得到一份包容和一份体量,尽在不言中。

我们对黄磊版本的《深夜食堂》有什么期待?我们期待的是,是翻拍,不是山寨。我们期待看到自己国人的美食故事,以及在这些美食中行走的平凡悲欢。

美食博大精深,只要有足够的真诚,很难拍不出好东西,《舌尖上的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个央视的纪录片,没有超级预算,没有鲜肉,没有过度宣传,却感动了全中国。

第六集,老婆婆腌豆瓣酱的情节,让无数观众想起了自己的隔代亲人。——“姥姥、姥爷每年冬天会用苹果、西红柿和红辣椒做辣椒酱,从选料到做出成品的过程非常复杂。每次就那么一小瓶,却装满了他们对我的爱和思念。”

《时间的味道》那集,一位香港大澳的老奶奶在老伴过世后依然坚持制作着以前与丈夫共同做了几十年的虾酱。“对于她来说,虾酱已经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她生活和情感的寄托。”

讲述肉夹馍那一集,西安人曹石和朋友组了一个用西安方言演唱的说唱乐队,他身兼大学教师、乐队主唱及作词等多重身份。他专门写了一首描写陕西平民美食的说唱,一连串列举了几十种诱人的美食。

这是现代年轻人真实的生活,是年轻人看待美食、青春甚至爱祖国的方式。

《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做切口,其实在讲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折射了这个时代伦理、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回到黄磊版的深夜食堂。我们不需要精致的器皿,不需要仪式感的和服,不需要做作的表情和明星。

我们想问的是,这个时代,哪一个普通人,谁没有自己的深夜食堂故事?

从农村到城里打工的老王,做了几年搬家工人,有了些积蓄,和老婆在夜市上支了一个馄饨摊,清晨卖早点,10点后卖宵夜。罐子里面有紫菜、虾皮、细细的小葱花,烧一锅滚腾的水,热气呼呼的,加班刚到家的白领们,都在这里给胃一点安慰。

前屋刚被盘下的成都小吃,比不上商场某诱惑的装潢,但那碗重庆小面,吃过的都说一绝。店长40岁风韵犹存,对付地皮流氓很泼辣,收工的时候很沉默,边上年轻的帮手,看她的眼神是掩饰和躲闪的温柔。

东五环华丽的别墅区,出门了是一棵百年榕树,下面有一个烤串摊。夜深了,卡宴、奔驰400、悍马停在树下,里面走出那些45岁左右的老板,坐在小马扎上,要了毛豆和冰啤,再来一个烧烤平底铁盘,里面是喜闻乐见的烤韭菜、蜜汁鸡翅、小羊腰、肉筋……

一片片写字楼、学校、商场中的一条小街,白天不起眼,夜幕降临,无数个静静默默的深夜食堂,承载的,都是这个时代在转折期,等待被书写的故事。

置身深夜,人人都卸掉面具;美食面前,我们都坦诚了自己。

我不想只是泄愤于黄磊版的《深夜食堂》,我想说的是,荒唐的剧情、浮夸的演技、过度的广告,背后是创作者的不走心,是急功近利。

最大程度为广告商服务,不花功夫去思考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价值观,不愿意创作出动人的东西,只愿意躺在IP本身的红利里赚钱。

情怀、食物和记忆都被破坏了,这不是最糟的,想一下这背后真正崩坏的东西,才让人沮丧。

来源:淘漉文化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